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静思考,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在热潮中不忘文化之本,不急功近利,引导产业健康持续高速增长,是业界关注和关心的焦点。
中国文化产业与世界的差距有多大?潜力有多大?先看一组对比。
2010年,美国仅电影、音乐和电脑软件等版权产业的收入高达9318亿美元,约占GDP的6.4%,而整个文化产业的收入占美国GDP的25%。对比中国,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75%。
横向对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然而,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恰恰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当前,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财税、金融、融资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倾斜力度,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文化产业或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数字答卷。
政策、资本齐给力
2011年12月2日,河南文化产业第一股——大地传媒登陆深交所,当日股价收于14.63元,全天涨幅达57.82%,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此前的11月30日,国内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凤凰传媒登陆上交所,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而整个2011年,包括光线传媒、浙报传媒等一批文化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预示着文化与资本结合的大幕再度开启,也昭示着文化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企业,旗下大地传媒公司的上市,对构建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说。
无疑,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写中国文化产业的版图,也让文化产业能够借资本之翼腾飞。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鼓励文化类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稳步扩大文化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水平,推动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配套制度,促进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可以预料,在政策的东风下,会有更多的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2011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到扩大文化消费,提出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并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商务部决定,支持文化产品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行宣传文化事业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措施,并加大在税收、财政、金融上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海关总署表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中央牵头,多部委力挺,文化产业所受“礼遇”业内罕见,足见政府振兴文化产业的决心。
黄金十年
王先生是位资深投资人士,一直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龙门飞甲》上映时,王先生专门跑一家电影院去看,发现电影院人声鼎沸,买票时竟然还需要排队。进一步调查,王先生发现,尽管电视、电脑已经普及,人们在网上看电影很方便,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上映41天票房高达6.5亿元;2011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不到1000万元的制作成本,票房竟然超过3亿元。这让王先生感觉这个行业很有前景。
数据显示,从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仅有9亿元,到2011年电影院的整体票房超过12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井喷,而业内预计,中国票房还会大幅增长。
电视剧市场也在爆发。3年前,电视剧《三国》网络销售每集15万元,在当时已是天价。现在视频网站收购价格每集可达180万元,3年增11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增强。一般来说,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现象。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预示着居民文化支出总量将要“井喷”,文化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预计,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下,音乐、动漫、传媒出版,以及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领域,都将出现大的发展。
文化部部长蔡武称,到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根据测算,2011年至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放缓通道,继房地产、汽车拉动经济高增长10年之后,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引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极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业内基本已经认同以下观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步入“黄金十年”。
“热”中存“忧”
尽管文化产业热遍全国,但隐忧仍存。
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指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你就别指望它能大发展。
这句话很有深意。靠政策扶植的行业,大都竞争力不强,而且,政府介入了,会对原来的行业生态造成破坏,对于行业内的资源分配产生不利的影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分配到了稀缺的资源,苟延残喘;而最需要帮助的有前景的企业,因为得不到救助,而难以生存。
以税收为例,对于重创意轻资产的文化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减税更具有普惠性了。而电影业似乎未享受到多少税收优惠利好。除符合转企改制标准的国有电影单位可同出版业一样免除企业所得税之外,再无其他减税措施。
另外,几乎所有的税收政策都优先照顾“嫡系”的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承受的税负却是最大的。
还有,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对于创意的要求很高,而政府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能否真正放开文化产业,还很难说。
业内人士表示,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一些政府和企业有盲目上项目的端倪,若任其发展可能导致“滥文化”出现。例如,目前各地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基地、影视基地等纷纷出现,但也有个别园区出现了生产的产品似乎跟文化产业的关联并不大,甚至完全不是文化产品的现象。
郑州文交所CEO张保盈在微博中说:“遍地的动漫。动漫发展需要三个支撑条件,其一是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动漫;其二是剧本,在创意好的基础上就是要做好一个剧本;其三是资金,没有资金,很难制作下去。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耐心,动漫是慢工出细活,有的需要三五年工夫。现如今动漫遍地开花,一个县城就要搞一个动漫城!”
冷静思考,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在热潮中不忘文化之本,不急功近利,引导产业健康持续高速增长,是业界关注和关心的焦点。而且,政府大力扶植文化产业,是否会产生政策后遗症还有待观察。
中国文化产业与世界的差距有多大?潜力有多大?先看一组对比。
2010年,美国仅电影、音乐和电脑软件等版权产业的收入高达9318亿美元,约占GDP的6.4%,而整个文化产业的收入占美国GDP的25%。对比中国,2010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75%。
横向对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然而,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恰恰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当前,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财税、金融、融资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倾斜力度,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文化产业或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数字答卷。
政策、资本齐给力
2011年12月2日,河南文化产业第一股——大地传媒登陆深交所,当日股价收于14.63元,全天涨幅达57.82%,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此前的11月30日,国内最大的出版传媒集团凤凰传媒登陆上交所,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而整个2011年,包括光线传媒、浙报传媒等一批文化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预示着文化与资本结合的大幕再度开启,也昭示着文化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企业,旗下大地传媒公司的上市,对构建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副省长陈雪枫说。
无疑,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写中国文化产业的版图,也让文化产业能够借资本之翼腾飞。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鼓励文化类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稳步扩大文化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水平,推动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配套制度,促进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可以预料,在政策的东风下,会有更多的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2011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到扩大文化消费,提出加大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经营实行税收优惠,并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了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商务部决定,支持文化产品走出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行宣传文化事业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措施,并加大在税收、财政、金融上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海关总署表示,坚决贯彻中央决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中央牵头,多部委力挺,文化产业所受“礼遇”业内罕见,足见政府振兴文化产业的决心。
黄金十年
王先生是位资深投资人士,一直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龙门飞甲》上映时,王先生专门跑一家电影院去看,发现电影院人声鼎沸,买票时竟然还需要排队。进一步调查,王先生发现,尽管电视、电脑已经普及,人们在网上看电影很方便,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上映41天票房高达6.5亿元;2011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三十三天》,不到1000万元的制作成本,票房竟然超过3亿元。这让王先生感觉这个行业很有前景。
数据显示,从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仅有9亿元,到2011年电影院的整体票房超过12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开始井喷,而业内预计,中国票房还会大幅增长。
电视剧市场也在爆发。3年前,电视剧《三国》网络销售每集15万元,在当时已是天价。现在视频网站收购价格每集可达180万元,3年增11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增强。一般来说,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现象。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预示着居民文化支出总量将要“井喷”,文化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预计,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导向下,音乐、动漫、传媒出版,以及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领域,都将出现大的发展。
文化部部长蔡武称,到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根据测算,2011年至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放缓通道,继房地产、汽车拉动经济高增长10年之后,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经济引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极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业内基本已经认同以下观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步入“黄金十年”。
“热”中存“忧”
尽管文化产业热遍全国,但隐忧仍存。
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指出,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你就别指望它能大发展。
这句话很有深意。靠政策扶植的行业,大都竞争力不强,而且,政府介入了,会对原来的行业生态造成破坏,对于行业内的资源分配产生不利的影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分配到了稀缺的资源,苟延残喘;而最需要帮助的有前景的企业,因为得不到救助,而难以生存。
以税收为例,对于重创意轻资产的文化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减税更具有普惠性了。而电影业似乎未享受到多少税收优惠利好。除符合转企改制标准的国有电影单位可同出版业一样免除企业所得税之外,再无其他减税措施。
另外,几乎所有的税收政策都优先照顾“嫡系”的国有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承受的税负却是最大的。
还有,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对于创意的要求很高,而政府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能否真正放开文化产业,还很难说。
业内人士表示,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一些政府和企业有盲目上项目的端倪,若任其发展可能导致“滥文化”出现。例如,目前各地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基地、影视基地等纷纷出现,但也有个别园区出现了生产的产品似乎跟文化产业的关联并不大,甚至完全不是文化产品的现象。
郑州文交所CEO张保盈在微博中说:“遍地的动漫。动漫发展需要三个支撑条件,其一是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动漫;其二是剧本,在创意好的基础上就是要做好一个剧本;其三是资金,没有资金,很难制作下去。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耐心,动漫是慢工出细活,有的需要三五年工夫。现如今动漫遍地开花,一个县城就要搞一个动漫城!”
冷静思考,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在热潮中不忘文化之本,不急功近利,引导产业健康持续高速增长,是业界关注和关心的焦点。而且,政府大力扶植文化产业,是否会产生政策后遗症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