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承袭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但因为它自身的脆弱性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破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中,就是将保护工作与教育相结合,与英语专业培养紧密相连。本文简要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分析了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延续了民族文化的生命记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
【作者简介】孙雪峰(1978.03-),男,重庆文理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7107B)和重庆文理學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6FY55)的资助。
一、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英语课堂是大学必修课程,通过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接触。有些院校或是专业已经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但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英语课程相较于其它专业课程来说,有更广阔的平台,英语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且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需求更大一些,相对应的它也比较受学生的关注一些。通过英语课堂给学生们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直接打破专业的界限,比如理工科的学生便很难接触到此类,给学生们更直观的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有效地全面、深入渗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英语课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上,从上课效果上看,很难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从上课方式来看,注重知识讲授而轻视师生互动和实践载体运用,难以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引入一个新的内容到英语课堂中去,既能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架起师生互动平台,又能吸引学生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二、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探究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就需要拓展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校本教材。
1.英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
(1)教师需要增加知识储备。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讲者,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文化知识,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时,要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本人有充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储备,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思维特点、情趣爱好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掌握传播知识的技能、技巧,因材施教,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做好课堂上专业知识与“非遗”知识的调控,使课堂的重难点得以突出。
(2)安排好合理的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程中巧妙地运用好素材,教学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零散的知道“非遗”,而是要系统地了解“非遗”,明确它的价值,将专业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的相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学设计,不能过于侧重英语教学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达不到效果,同时也不能偏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忽视英语本专业的学习。
2.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英语基础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某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关“非遗”资料的查找工作,以“非遗”的某个内容放一个视频或是英文资料,让学生们对此提出问题或展开讨论,进行英语之间的对话练习。由此并可以深入探讨,用英语讲述自己身边或是小时候的相关经历或见识,不仅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扩展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此类活动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带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主探究。将“非遗”与英语课程学习相结合也能鼓励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运用信息技术,增添课堂色彩。
(1)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相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带给教学的便利也有很多。它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子课件讲授知识,音频、视频、图片的运用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也可以运用这些手段,在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再现“非遗”,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以更大的冲击力,直观的带给他们试听方面的感受,比枯燥的口头讲述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2)注重网络教学,建立“非遗”资源库。信息网络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英语教师在课堂之外,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外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增加英文阅读量。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也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将课件、知识拓展、资料共享,安排部分人员搜集“非遗”的相关文章,上传到英语班级群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
4.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保障。
(1)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搜集一些“非遗”的外文视频,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英语听力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在放松之余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上课积极性,这对于当代高校英语课堂现状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让他们观看一些纪录片,更能直接地促进他们对“非遗”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以介绍“非遗”为主题或观看相关影片之后的感想这类的作文,既能直接促进学生去搜集了解相关知识,也能在繁杂的英文翻译中得到本专业课程的训练。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进行专题演讲或讲座,让学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思维去品味知识,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能够促进“非遗”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2]谢章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6).
[3]张卫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5(5).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式
【作者简介】孙雪峰(1978.03-),男,重庆文理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7107B)和重庆文理學院2016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6FY55)的资助。
一、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英语课堂是大学必修课程,通过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接触。有些院校或是专业已经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但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英语课程相较于其它专业课程来说,有更广阔的平台,英语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而且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需求更大一些,相对应的它也比较受学生的关注一些。通过英语课堂给学生们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直接打破专业的界限,比如理工科的学生便很难接触到此类,给学生们更直观的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有效地全面、深入渗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英语课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上,从上课效果上看,很难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从上课方式来看,注重知识讲授而轻视师生互动和实践载体运用,难以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引入一个新的内容到英语课堂中去,既能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架起师生互动平台,又能吸引学生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二、英语课堂教学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探究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就需要拓展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校本教材。
1.英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
(1)教师需要增加知识储备。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讲者,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文化知识,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时,要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本人有充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储备,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思维特点、情趣爱好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掌握传播知识的技能、技巧,因材施教,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做好课堂上专业知识与“非遗”知识的调控,使课堂的重难点得以突出。
(2)安排好合理的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程中巧妙地运用好素材,教学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零散的知道“非遗”,而是要系统地了解“非遗”,明确它的价值,将专业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的相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学设计,不能过于侧重英语教学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达不到效果,同时也不能偏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忽视英语本专业的学习。
2.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英语基础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某一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关“非遗”资料的查找工作,以“非遗”的某个内容放一个视频或是英文资料,让学生们对此提出问题或展开讨论,进行英语之间的对话练习。由此并可以深入探讨,用英语讲述自己身边或是小时候的相关经历或见识,不仅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扩展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此类活动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带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主探究。将“非遗”与英语课程学习相结合也能鼓励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运用信息技术,增添课堂色彩。
(1)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相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带给教学的便利也有很多。它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子课件讲授知识,音频、视频、图片的运用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也可以运用这些手段,在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再现“非遗”,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以更大的冲击力,直观的带给他们试听方面的感受,比枯燥的口头讲述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2)注重网络教学,建立“非遗”资源库。信息网络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英语教师在课堂之外,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外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方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增加英文阅读量。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也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将课件、知识拓展、资料共享,安排部分人员搜集“非遗”的相关文章,上传到英语班级群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
4.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保障。
(1)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搜集一些“非遗”的外文视频,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英语听力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在放松之余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上课积极性,这对于当代高校英语课堂现状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让他们观看一些纪录片,更能直接地促进他们对“非遗”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以介绍“非遗”为主题或观看相关影片之后的感想这类的作文,既能直接促进学生去搜集了解相关知识,也能在繁杂的英文翻译中得到本专业课程的训练。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进行专题演讲或讲座,让学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思维去品味知识,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能够促进“非遗”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2]谢章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6).
[3]张卫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