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已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索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对策,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既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健全人格 养成
  
  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青少年人格障碍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时常发生,性质越来越严重,影响越来越恶劣,引起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因此应着力养成青少年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显得越来越迫切。
  下面就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养成问题做一点初步的探讨。
  
  一、青少年健全人格问题的提出
  
  1.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概念的理解
  人格也称个性,它是人的素质的基础。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对各界名人的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个人的事业成功,15%是由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
  青少年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模式,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人生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它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台湾师范大学的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全人格是能够重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做出正确的适应。
  因此,健全人格应对自己、他人有积极、全面、客观的评价,有自制力、意志坚强,有能力信心战胜挫折困难,能够调节和控制因失败或成功产生的情绪,有责任心,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2.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问题的现状
  专家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偏差问题比较突出。
  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阶段性统计,在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87.5%,而且比例在逐年上升。
  来自北京的一项调查指出,中国大城市约有7%-20%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国家“八五”攻关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对东北地区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的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
  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驿站”接待的心理咨询的学生的统计数据表明: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且有明显上升趋势,少数学生还因心理障碍不得不休(退)学,一些高三毕业班学生对升学的畏惧和对前途的茫然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尤多。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的上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同程度的人格心理问题引发的。
  这一切都说明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阻碍他们智能的发挥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影响他们学业的进步和人际间的正常交往,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家庭安宁。
  总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原因
  
  一个人的人格养成是一个很长的时期,从出生一直到青年时期,国外学者甚至认为从胎儿就开始了,而且可塑性很大,影响人格养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除先天的遗传外,更有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1.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的影响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择邻处,“精忠报国”背刺青等故事,说明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而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在欧美,华人家庭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这、打算那,有的还包办一切,结果适得其反,使这些孩子缺乏自立、合作、创新等意识,竞争力反而弱化了,“中国妈妈”——一个本来很亲切的称呼也成了家庭包办式教育的代名词,被涂上了贬义的色彩,可见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的教育引导以及为孩子设计合理的人生目标是必要的,只是在目标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上是否遵循科学、合情合理,是否从孩子的智能、心理等承受力的实际出发的。
  但是,现实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甚至为了自己的面子或寄望于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而给孩子以重压,不顾及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孩子不堪重负,或逆来顺受,人格奴化;或逆反而致暴力倾向;或对生活厌倦失去信心……由此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偏向值得深思。
  “子不教,父之过”,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也曾使许多孩子迷途知返,使许多有志青年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使一个个家庭和乐安康。但当父母家庭的期望转化为孩子必须达到的,却超出孩子的体力、智力等能力所能承受的现实目标时,必然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巨大压力和伤害,这不仅无益于青少年学生获得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正常的知识、技能,更扭曲了其人格,阻碍人格的健全发展。
  现实中多少个青少年学生的悲剧的发生和演变的背后无不有这样或那样的家庭原因啊。某地一小学生因为考试未得“双百”而逗留在外不敢回到那个本应该给他温馨依恋的家;又如近年来常见诸报端,因高考落榜就选择轻生的,还有如自杀、弑母、仇师、残害同学等案件,就是其例证。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父母等对孩子缺乏正确的爱和引导,什么都护着呵着;一些家长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斥责;一些家长对孩子又过于溺爱,缺少起码的管束,放任自流,或者什么都包办不放手;甚至一些家长在家庭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给孩子做了的不良的表率,致使孩子过分骄纵暴戾,或游手好闲,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和示范者。如果家长以自己的好恶为好恶,以自己的功利为目的,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压抑本来天真、纯洁、灵动的心灵世界,导致精神抑郁性疾病,人格发展由此发生变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一些家长纷纷外出务工(特别是农村),使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倍享孤独与亲情的缺失,幼小的双肩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艰辛,这也对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造成了障碍。社会有识之士已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也已行动起来。
  2.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的影响
  教育改革在逐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了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方式、一种目标,目的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而基础的工作应该是着力养成青少年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但由于教育体制处于转型期,仍不完善,教育评价标准不一,规范办学的力度以及实行的难度都不是短期能突破的,尽管“应试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带来许多社会负效应,已逐渐成为共识,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以“应试”来统领教育工作的现状还未根本改变。但在没有新的评价机制下,千万学子挤独木桥,维“分”是从,做了“分”的奴隶,人为造成学生两级或多级分化,被家长、学校、学子们视为“命根子”的分成了束缚青少年学生的绳索,而作为教育的根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营养不良”。这样,青少年实质上变成了“考试机器”,成了给学校、老师获取名利的工具。
  近年来,补课之风甚嚣尘上,家长要求补,学校安排补,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在补课上了,书包大了、重了,活动的时间少了,假期和周末没了。
  虽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口上三令五申,但是仍刹不住补课之风。今年因假期补课被通报的学校之多足以说明问题了,何况还有很多行补课之实还没被通报的学校。在升学和利益驱动下,学生被家长和学校“绑架”了,天真、活泼的天性被扼杀了,造成了青少年学生厌恶学习,憎恨教育。某报刊报道的陕西某学校高三学生以抛撒和撕扯书本进行发泄,不正是青少年学生在升学重压下人格扭曲的写照吗?
  3.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问题的社会原因和现实原因
  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社会仍处在转型时期,原有的主体意识的淡化,新的信仰和普世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同时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青少年学生易受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社会上的贪腐、分配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以及封建残余思想,也使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人格低落缺失呈现上升势头;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现实的职业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少数影视作品、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的低俗,都对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起到负面影响。
  4.传统背景下的历史根源
  中国社会长期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统治,又受其他思想文化的深刻浸淫,加上近代外来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人格心理品质自然也具有多样性。孔子的“忠孝仁义”思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佛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耐顺从”以及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在造就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上打上了深深的历史文化的印痕。在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积极思想和深刻哲理对于我们在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中仍极具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毒害着青少年学生,影响着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
  
  三、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对策
  
  1.要把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青少年一代的竞争。培养一代什么素质的人才,将决定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态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让他们主动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青少年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世界观、理想、信念的逐步确定,人格发展也由外部控制逐渐转化为主动的自我调节。
  人格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倡导修身教育,确定人生目标,把社会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从道德、政治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自我剖析、自我控制。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人格发展之路,养成自己的健全人格。
  3.重视学校教育,为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我们要发挥好教材中许多健全人格养成的实例的教育作用,撷取现实中的典型事例,以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次要尊重学生,方法得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给学生以能支撑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
  再次,强化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加强班级道德训练,增强凝聚力,激发主人翁意识,培养团结、友善、勤勉、认真负责的品质。
  第四,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开展文化活动,以优秀文化感染人;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开设心理驿站进行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等。
  4.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长效机制。
  从宏观上看,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三大因素。
  一直以来,人们总把学生的人格养成看成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忽视家庭、社会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校单兵作战,协调不一,而且学校在人格教育观上与家庭、社会的价值观不相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许多人格问题的产生和心理冲突。
  从微观上看,家庭、学校、社会是诸多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搞好人生启蒙;重视社会关爱,把关爱作为一种责任,家校携手,全力共建,形成合力,统一标准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高素质建设人才。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勇琼. 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 社会纵横,2004年第4期.
  [2] 王凤霞. 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卷.
  [3] 孙英. 青年学生的人格障碍与健全人格的塑造[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
  [4] 王学峰. 论高校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期.
  [5] 杨敏. 青年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治[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1(4).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赵一曼与宁儿【家书原文】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
这是我们2018年的第一次相逢。  逝者如斯,流水带走了时光,却留下了金色的记忆。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回望过去一年,最难忘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挥手致意的一瞬间,再次向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定格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庄重承诺,宣告了中国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回望过去一年,最自豪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建党百年之际,从独特角度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之光和奋斗历程的《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红色家书入手,呈现了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封封家书中,共产党人的生活和思想信仰一览无余。近日,本刊记者采访该书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听他讲述红色家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本书序言提到,“在浩如烟海的家书史料中,
他是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也是今年受到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也是发明菌草技术、解决“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的“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放弃研发专利可能带来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收入,选择以科研成果助力我国和南非、斐济、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他将全世界“无产者”装在心中。  “只要还活着,就
【留言】书记您好!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石楞坎四组的村民,我们村2008年遭遇地震灾情严重,村民上下一心互帮互助共同抵御磨难,自筹资金打通8公里重建之路。由于资金不足道路崎岖陡峭勉强通车,历尽千辛万苦在党和国家救助下重建美好温馨的家园。近几年,国家筑桥修路打通致富之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全面奔赴幸福小康,而我们的通村公路至今没有硬化,道路崎岖陡峭为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多雨季节更是滑坡塌陷寸步难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认真审视地处三省区接合部、流动人口来往频繁的现实,深刻把握农村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矛盾纠纷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旗情现状,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谋划建设“三个中心”、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引进落地了一大批产业联动发展项目,精准实施民生领域“六大行动”,一户不落地将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一、提问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初中学生在课堂最希望得到信任和重视,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就以《藤野先生》中的一个句子为例来说吧。我抓住这
前不久,听了我区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给人的总体感受是简约而不简单,质朴中流露的是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  一、简约不简单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课文中一详一略两个事例紧紧扣住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人格魅力。尤其
一、转变理念,注重研究,提高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1.更新观念研究学法,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以课本为基础,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紧扣“五点”:即知识点、考点、能力点、热点、德育点,编织知识网络结构。学案分为中考导航、考点梳理、典型例题、效果检测,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小结,整理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
【内容摘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融合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在语文教学中只能永远处于辅助性从属的地位,不能取代师生的直接交流。在操作时要有的放矢,注重效率,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学生兴趣教学效率辅助手段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大赛,我有幸连续听了15节语文公开课。15位中青年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