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并趾分趾后风筝皮瓣推进重建趾蹼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总分5~10分为满意),根据足趾功能及趾蹼坡度、深度评价手术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单足两趾并趾畸形患儿10例10足,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个月~9岁;右侧7例,左侧3例;均为软组织并连,不完全性并趾6足,完全性并趾4足。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达(8.6±2.7)分,效果均满意。重建后的趾蹼的外观、颜色、弹性、质地与健侧趾蹼近似。末次随访时,分趾后足趾外展度为(43.57±3.82)°,与健侧(44.39±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趾蹼重建坡度为(42.03±5.49)°,与健侧(43.11±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重建趾蹼深度为(1.19±0.23) cm,与健侧(1.21±0.27)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

结论

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是修复先天性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研究病例数量尚少,随访时间短,患儿后期随生长发育过程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了解。

其他文献
上皮性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易复发、易化疗耐药的特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化疗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效果使患者最大获益始终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现状及研究热点作一述评。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武汉市武昌医院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100例垂体瘤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比较其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垂体瘤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黏蛋白1(MUC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分析导致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垂体瘤患者共1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是当今“癌中之王”。外科治愈性切除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兴起,外科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胰腺癌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也有长足进展,并从术后辅助治疗走向术前新辅助治疗,多学科合作(MDT)成为肿瘤治疗新模式。本文介绍胰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微创手术及以微创为核心的MDT模式。
目的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头孢哌酮-木炭-脱氧胆酸盐(CCD)琼脂培养法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同时进行
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高发于乳房假体置入术后7~10年,患病率为(23~33)/100万。主要临床表现为伴血清肿的乳房肿胀、乳房肿物及淋巴结肿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毛面假体诱发的局部CD30+ T细胞克隆扩增及免疫反应、JAK-STAT等基因突变及某些病原体感染有关。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乳腺超声检查、假体周围渗液的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检查及乳房肿块的组织活检。治疗方法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是恶性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也是实践精准医学的最好模式。但是,随着医学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展,现有的MDT模式已无法处理指数级增长的医学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上具有优势,有望成为助力MDT发展的重要创新性力量。作者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黑色素瘤MDT精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MDT面临的问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医学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剖析临床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OOM-SAJT)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OOM-SAJT固定技术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有重睑成形术需求的初次手术患者或埋线法重睑术后患者。术中均打开眶隔,对眶隔残端进行修剪,暴露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SAJT)。将切口下唇真皮深层与眼轮匝肌层固定在SAJT上。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性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囊和微囊混合组成,囊腔衬覆具有丰富嗜酸
目的探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骶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窦道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构筑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例4个月龄男性KHE患儿,将术中切除的瘤体组织作为实验样本。将处理后的瘤体新鲜标本种植于双层夹心法构筑的纤维凝胶培养体系中,完成KHE血管生成三维模型的建立。潮湿恒温孵育,隔日换液,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待模型生长稳定后,取生长情况较好的模型制成冰冻切片行HE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