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因此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方紧密关注,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陆续颁布,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重要性也从中得到突显。学校、家庭和社区同为青少年的监护主体,共同担负着指导和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对课外体育的一体化构建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三者间互动发展和融合,达到优势互补效应,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1 前言
近年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体育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青少年体质健康却一直普遍偏低,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要求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样式的青少年体育活动。这说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仅只靠学校体育的开展,同时要把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指导青少年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2 开展“家、校、社”一体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家庭、社区”课外体育一体化的开展,有利于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合力的形成,以利于改变目前体育的单一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高体育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连续不断的参与体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是学校、社区、家庭从不同空间,使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持续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 “家、校、社”一体化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
3.1 应遵循的原则
3.1.1 适应性原则
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需遵循适应性原则,体育活动的安排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等,选择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发挥校外体育的优势。
3.1.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校建立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体育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为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探索和大胆想象开辟更多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激发出创造性和创新性。突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将教育功能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3.1.3 协调性原则
学校、家庭、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由于管理的对象、组织、时间、空间以及物质资源等的不同,明确各方之间的关系,促使管理过程向合理化发展,通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才能将校外实践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3.2 促进“家、校、社”一体化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策略
3.2.1 要转变学校和家长原有的体育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普遍认为学校应为学生的体育教育负责,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开始把大量资金投入体育,社区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备,体育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把学生的体育教育逐步向家庭、社区渗透延伸.应积极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把学校、家庭、社区看作是统一的整体。
3.2.2 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引导、全员参与
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扮演引导性角色。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更多家长积极督促孩子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引导更多家长积极利用工作之余时间与孩子一起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社区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校也应积极予以配合,配合社区更好做好本社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引导工作。
3.2.3 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体育锻炼引导工作
家庭环境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参与度。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扮演的角色也尤为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家长仅关心孩子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生活技能的传授,却并不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以至于造成很多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高。
3.2.4 社区应积极做好青少年体育锻炼教育普及工作
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社区这一环节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社区可以联系本社区范围相关学校,组建以学校为依托的社区体育学院,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其次,为充分调动本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社区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举办一些青少年体育比赛,让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比赛。学校和家庭应予以积极支持。学校应在比赛的组织举办和裁判员队伍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参与社区组织举办的青少年体育比赛。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1 前言
近年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体育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但青少年体质健康却一直普遍偏低,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要求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样式的青少年体育活动。这说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仅只靠学校体育的开展,同时要把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共同指导青少年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2 开展“家、校、社”一体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家庭、社区”课外体育一体化的开展,有利于探索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合力的形成,以利于改变目前体育的单一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高体育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连续不断的参与体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是学校、社区、家庭从不同空间,使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持续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 “家、校、社”一体化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
3.1 应遵循的原则
3.1.1 适应性原则
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需遵循适应性原则,体育活动的安排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等,选择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发挥校外体育的优势。
3.1.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校建立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体育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为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探索和大胆想象开辟更多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激发出创造性和创新性。突破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将教育功能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3.1.3 协调性原则
学校、家庭、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由于管理的对象、组织、时间、空间以及物质资源等的不同,明确各方之间的关系,促使管理过程向合理化发展,通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才能将校外实践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3.2 促进“家、校、社”一体化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策略
3.2.1 要转变学校和家长原有的体育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普遍认为学校应为学生的体育教育负责,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变革进程的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开始把大量资金投入体育,社区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备,体育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因此,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把学生的体育教育逐步向家庭、社区渗透延伸.应积极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把学校、家庭、社区看作是统一的整体。
3.2.2 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引导、全员参与
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扮演引导性角色。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更多家长积极督促孩子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引导更多家长积极利用工作之余时间与孩子一起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社区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校也应积极予以配合,配合社区更好做好本社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引导工作。
3.2.3 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体育锻炼引导工作
家庭环境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参与度。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扮演的角色也尤为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家长仅关心孩子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生活技能的传授,却并不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以至于造成很多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高。
3.2.4 社区应积极做好青少年体育锻炼教育普及工作
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社区这一环节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社区可以联系本社区范围相关学校,组建以学校为依托的社区体育学院,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其次,为充分调动本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社区也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举办一些青少年体育比赛,让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比赛。学校和家庭应予以积极支持。学校应在比赛的组织举办和裁判员队伍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参与社区组织举办的青少年体育比赛。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