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福建建窑发展历史悠久,以烧制建盏而闻名遐迩,在宋代受到了宋徽宗的极致推崇,日本也对此视若如宝。淄博远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制陶了,并且一直发展至今,淄博窑中的雨点釉与建窑油滴釉有很大的相似度,因此我们通过使用淄博泥料尝试烧制出建盏纹理。
关键词:建盏;淄博泥;淄博陶瓷
宋代茶文化兴起,黑釉茶盏盛烧,各种窑系的黑釉茶盏出现并得到发展。建盏是黑釉瓷的一种,常见的有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还有出土量很少的曜变天目。淄博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丰富的水源、适宜的粘土、充足的林木,直接影响了淄博陶瓷的产生于发展,本研究项目旨在使用淄博粘土烧制建窑釉料。
一、建盏的发展史及艺术特征
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南方窑口,它以烧制黑釉茶盏而闻名,对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斗茶时黑釉茶盏起到了不可小觑作用。元代黑釉瓷逐渐衰败,青花兴起。明清时期德化白瓷深受欢迎,建窑黑釉瓷停烧。
建盏胎质与釉层厚重、整体给人以一种厚朴、典雅、神秘的感觉。建盏烧制工艺复杂艰难,由于釉中含铁量大,在烧制过程中铁的氧化物微粒出现脱氧而形成各种结晶现象,因此形成了兔毫釉、鹧鸪斑、油滴釉等,以及数量极少的曜变天目。建盏器型以敛口和束口型为主,浸釉时一般只在上半部施釉,当烧制完成后盏口釉层薄,器身会形成建盏独具特色的釉滴。
在宋代茶文化融入日本的民族文化时,日本濑户开始尝试烧制建盏,在日本被称为濑户烧,濑户烧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的建窑在明代却开始煅烧了。日本对研制建盏非常重视,九十年代时期,日本著名陶艺家长江秀丽来到福建芦花坪调查研究。近代日本陶艺家安藤坚用了五年的时间烧制出了与宋代窑变天目非常相近的产品,现代日本对建盏的研究一直继续着。
二、建盏的烧制工艺
古代烧制建盏所使用的大多是龙窑,其烧成温度大约为1300℃左右,主要以还原气氛烧成。建盞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胎色偏黑质地坚硬,被称为“铁胎”,烧制建盏的传统釉配方一般包括釉石、草木灰、长石、三氧化二铁等。配好的釉料颜色偏红,含铁量较高,在高温中流动性强,低温时会自行结晶生成各种奇特的纹理,这些纹理在不同光线下色彩有着丰富的变化。但这种传统釉料烧成率极低,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实验,配制出了发色稳定、成品率高的釉料,这是烧制建盏的一大进步。
三、淄博陶瓷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
早在新石器时期早期淄博就开始制陶了,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陶瓷业在当时相当发达。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用陶得到发展。秦汉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使用陶器制作的陶俑、动物等陪葬用品。南北朝时期,淄博已经开始烧制瓷器。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被分化为官窑、民窑,淄博陶瓷以生产粗瓷为主。宋代中期,淄博釉料的研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著名的茶叶末、雨点釉出现。金元时期绞胎陶瓷开始出现,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民用陶瓷生产中心,康熙乾隆期间,五彩盛行。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淄博陶瓷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求变化,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平民性,极大的符合了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贴合社会生活实际。并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基础、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制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陶瓷制品。
四、建盏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
雨点釉,是淄博著名的一种釉料,与建窑油滴盏相类似。曾经在宋代由于战乱而失传,后来于1936年经侯相会老先生的研究专研而得到复烧。雨点釉的特点是结晶纹理会因倒入的液体不同、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古代雨点釉的存世量极少,目前仅发现一件雨点釉灯具。
本课题是以淄博泥料制坯,并施以建窑釉料来烧制实验。这项实验具有可行性,淄博泥与建盏所用的泥料虽然在色泽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都是含铁量高的泥料,这一点具有共性,而且烧制建盏必须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才有助于发色。在看淄博的雨点釉,虽然它与建窑油滴釉所含的成分不同但由烧制结果来看二者的发色原理是相通的,都属于结晶釉,都是由于铁元素的迅速剥离,形成浮于釉面之上的气泡,之后气泡破裂而形成的。试烧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建窑釉料中的的金油滴、白兔毫,选用淄博泥并通过拉坯的方法制作泥坯,坯体厚度大约3毫米,然后入电窑低温素烧。后通过浸釉进行高温烧制,经过多次烧制,成功的在淄博泥料上呈现出了兔毫、油滴的纹理。
进行烧制实验我们使用的是气窑,烧制建盏效果最好的是柴窑,但条件有限我们现下的窑炉只有气窑和电窑两种,电窑操作比气窑简单,温度易控制,方便操作,但是电窑烧制的建盏釉料,在色泽上,光亮、刺眼、不柔和,给人飘逸的感觉,柴窑烧成的建盏色泽柔和、沉稳、有宋代建盏的韵味。
五、市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传承与创新中,黑釉建盏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与发展。随着建盏复烧工艺的成熟、发展、壮大,建盏的销售市场也更加广泛,但是烧制工艺方面的人才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盏市场的扩大与发展。
使用建窑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可以给淄博陶瓷拓宽陶瓷市场,也说明了烧制建盏的泥坯只要达到它所需要的成分,使用其他泥料也是一样可以烧制出来的。近年来,淄博由于政策原因陶瓷业的发展有些惨淡,需要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当然陶瓷的复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灌溉,淄博陶瓷应该努力研究、实验做出有特色的产品。
本论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探究建窑釉料在淄博黏土上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官旭,试论山东淄博陶瓷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8月,第21卷第4期
[2]张玮,高铁析晶黑釉的科学研究,2010年4月20日
[3]叶文程,关于建窑几个问题的探讨
[4]吕成龙,关于建窑的油滴和曜变,文史周刊,团结报,2011年1月27日,第008版
[5]杨洵,建窑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宋代斗茶文化,2012年5月
作者简介:
孙政(1993.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曲阜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陶瓷美术,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建盏;淄博泥;淄博陶瓷
宋代茶文化兴起,黑釉茶盏盛烧,各种窑系的黑釉茶盏出现并得到发展。建盏是黑釉瓷的一种,常见的有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还有出土量很少的曜变天目。淄博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陶,丰富的水源、适宜的粘土、充足的林木,直接影响了淄博陶瓷的产生于发展,本研究项目旨在使用淄博粘土烧制建窑釉料。
一、建盏的发展史及艺术特征
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南方窑口,它以烧制黑釉茶盏而闻名,对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宋代饮茶之风盛行,斗茶时黑釉茶盏起到了不可小觑作用。元代黑釉瓷逐渐衰败,青花兴起。明清时期德化白瓷深受欢迎,建窑黑釉瓷停烧。
建盏胎质与釉层厚重、整体给人以一种厚朴、典雅、神秘的感觉。建盏烧制工艺复杂艰难,由于釉中含铁量大,在烧制过程中铁的氧化物微粒出现脱氧而形成各种结晶现象,因此形成了兔毫釉、鹧鸪斑、油滴釉等,以及数量极少的曜变天目。建盏器型以敛口和束口型为主,浸釉时一般只在上半部施釉,当烧制完成后盏口釉层薄,器身会形成建盏独具特色的釉滴。
在宋代茶文化融入日本的民族文化时,日本濑户开始尝试烧制建盏,在日本被称为濑户烧,濑户烧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的建窑在明代却开始煅烧了。日本对研制建盏非常重视,九十年代时期,日本著名陶艺家长江秀丽来到福建芦花坪调查研究。近代日本陶艺家安藤坚用了五年的时间烧制出了与宋代窑变天目非常相近的产品,现代日本对建盏的研究一直继续着。
二、建盏的烧制工艺
古代烧制建盏所使用的大多是龙窑,其烧成温度大约为1300℃左右,主要以还原气氛烧成。建盞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胎色偏黑质地坚硬,被称为“铁胎”,烧制建盏的传统釉配方一般包括釉石、草木灰、长石、三氧化二铁等。配好的釉料颜色偏红,含铁量较高,在高温中流动性强,低温时会自行结晶生成各种奇特的纹理,这些纹理在不同光线下色彩有着丰富的变化。但这种传统釉料烧成率极低,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实验,配制出了发色稳定、成品率高的釉料,这是烧制建盏的一大进步。
三、淄博陶瓷历史发展与艺术特征
早在新石器时期早期淄博就开始制陶了,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陶瓷业在当时相当发达。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用陶得到发展。秦汉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使用陶器制作的陶俑、动物等陪葬用品。南北朝时期,淄博已经开始烧制瓷器。唐宋时期,陶瓷生产被分化为官窑、民窑,淄博陶瓷以生产粗瓷为主。宋代中期,淄博釉料的研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著名的茶叶末、雨点釉出现。金元时期绞胎陶瓷开始出现,明清时期,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成为了民用陶瓷生产中心,康熙乾隆期间,五彩盛行。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淄博陶瓷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求变化,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和平民性,极大的符合了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贴合社会生活实际。并以本地的民俗文化为基础、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制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陶瓷制品。
四、建盏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
雨点釉,是淄博著名的一种釉料,与建窑油滴盏相类似。曾经在宋代由于战乱而失传,后来于1936年经侯相会老先生的研究专研而得到复烧。雨点釉的特点是结晶纹理会因倒入的液体不同、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古代雨点釉的存世量极少,目前仅发现一件雨点釉灯具。
本课题是以淄博泥料制坯,并施以建窑釉料来烧制实验。这项实验具有可行性,淄博泥与建盏所用的泥料虽然在色泽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都是含铁量高的泥料,这一点具有共性,而且烧制建盏必须使用含铁量高的泥料才有助于发色。在看淄博的雨点釉,虽然它与建窑油滴釉所含的成分不同但由烧制结果来看二者的发色原理是相通的,都属于结晶釉,都是由于铁元素的迅速剥离,形成浮于釉面之上的气泡,之后气泡破裂而形成的。试烧过程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建窑釉料中的的金油滴、白兔毫,选用淄博泥并通过拉坯的方法制作泥坯,坯体厚度大约3毫米,然后入电窑低温素烧。后通过浸釉进行高温烧制,经过多次烧制,成功的在淄博泥料上呈现出了兔毫、油滴的纹理。
进行烧制实验我们使用的是气窑,烧制建盏效果最好的是柴窑,但条件有限我们现下的窑炉只有气窑和电窑两种,电窑操作比气窑简单,温度易控制,方便操作,但是电窑烧制的建盏釉料,在色泽上,光亮、刺眼、不柔和,给人飘逸的感觉,柴窑烧成的建盏色泽柔和、沉稳、有宋代建盏的韵味。
五、市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传承与创新中,黑釉建盏得到了进一步恢复与发展。随着建盏复烧工艺的成熟、发展、壮大,建盏的销售市场也更加广泛,但是烧制工艺方面的人才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盏市场的扩大与发展。
使用建窑釉料在淄博泥料上试烧,可以给淄博陶瓷拓宽陶瓷市场,也说明了烧制建盏的泥坯只要达到它所需要的成分,使用其他泥料也是一样可以烧制出来的。近年来,淄博由于政策原因陶瓷业的发展有些惨淡,需要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当然陶瓷的复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灌溉,淄博陶瓷应该努力研究、实验做出有特色的产品。
本论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探究建窑釉料在淄博黏土上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官旭,试论山东淄博陶瓷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8月,第21卷第4期
[2]张玮,高铁析晶黑釉的科学研究,2010年4月20日
[3]叶文程,关于建窑几个问题的探讨
[4]吕成龙,关于建窑的油滴和曜变,文史周刊,团结报,2011年1月27日,第008版
[5]杨洵,建窑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宋代斗茶文化,2012年5月
作者简介:
孙政(1993.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曲阜市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6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陶瓷美术,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