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进入白酒的资本,大概分成三类:1.以退出机制为前提的战略投资,比如中信产业基金进入西凤、华致,高盛进入口子窖、宋河;2.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业外投资,比如联想控股(通过丰联集团平台)购并武陵、板城、孔府家、文王,维维控股枝江、贵州醇,海航控股怀酒时的初衷也是这样;3.以产业扩张增长为手段的业内投资,比如华泽集团购并、控股10多家白酒企业,五粮液对永不分梨、苏酒集团对梨花村可能正在开启新一轮业内整合潮。
2业外投资者往往更多看到了“机遇”,也就是更看到了市场容量大、增长速度快、量价提升、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等产业特征,白酒行业的黄金10年确实无论从资本市场还是产业实体都给予了很好的投资回报;2012年8月份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甚至开玩笑说,“过去10年,投白酒的都赚了,没投白酒的都赔了。”但业外投资者往往没有看到产业“落后”,比如企业多、品牌多、经销商多带来的集中度不高,返利多、促销多、广告多带来的恶性竞争,税收政策更使得企业间竞争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白酒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行业,但也是一个胆量大于规则的行业。
3业外投资者往往更多的以“快消品”来理解白酒,但白酒又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快消品。最便宜的饮用水1元/瓶,最贵的大概20元/瓶,相差20倍;最便宜的啤酒3元/瓶,最贵的大概18元/瓶,相差6倍;最便宜的白酒5元/瓶,最贵的至少1000元/瓶,相差200倍。这其间的差异说明了什么?主要应该是贩卖的本质不同,白酒的“品牌性”更大于“产品性”,也就是卖白酒更是卖品牌、卖情感、卖生活态度方式。而一个品牌的成功,除了需要钱更需要时间,EasyComeEasyGo;所以,业外投资者进入白酒产业需要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因为白酒行业不是一个缺钱的行业。
4从如火如荼的大干快上来看,不同群体对本次白酒产业调整的理解不一样。我们一直说:白酒是一个不但不打价格战而且“价格比高”的行业,说谁占有价位谁就占有(市场)地位,从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曾经的成功看正是这样;但是,中国确实再也找不出这样的快消品,甚至葡萄酒在法国、威士忌在英国也寻不到这样的自豪。那白酒为什么有这样的自豪呢?个人认为,过去的中国白酒(或者说高端白酒)有一个“销量无价格弹性的相对固化消费群体”,正是他们引领了黄金10年、创造了白酒的品类独特性;这类群体,法国没有、英国没有,全世界都少找(当然,朝鲜值得研究)。那么,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新的一轮调整期,最大的调整是什么呢?正是在抽空“销量无价格弹性的相对固化消费群体”这一白酒增长的巨大驱动力。所以,白酒产业这一次的调整是巨大的,是深刻的,很多行业内有识之士比我更早看到;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能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茅台在2013年的应对策略。
2业外投资者往往更多看到了“机遇”,也就是更看到了市场容量大、增长速度快、量价提升、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等产业特征,白酒行业的黄金10年确实无论从资本市场还是产业实体都给予了很好的投资回报;2012年8月份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甚至开玩笑说,“过去10年,投白酒的都赚了,没投白酒的都赔了。”但业外投资者往往没有看到产业“落后”,比如企业多、品牌多、经销商多带来的集中度不高,返利多、促销多、广告多带来的恶性竞争,税收政策更使得企业间竞争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白酒是一个选择大于努力的行业,但也是一个胆量大于规则的行业。
3业外投资者往往更多的以“快消品”来理解白酒,但白酒又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快消品。最便宜的饮用水1元/瓶,最贵的大概20元/瓶,相差20倍;最便宜的啤酒3元/瓶,最贵的大概18元/瓶,相差6倍;最便宜的白酒5元/瓶,最贵的至少1000元/瓶,相差200倍。这其间的差异说明了什么?主要应该是贩卖的本质不同,白酒的“品牌性”更大于“产品性”,也就是卖白酒更是卖品牌、卖情感、卖生活态度方式。而一个品牌的成功,除了需要钱更需要时间,EasyComeEasyGo;所以,业外投资者进入白酒产业需要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因为白酒行业不是一个缺钱的行业。
4从如火如荼的大干快上来看,不同群体对本次白酒产业调整的理解不一样。我们一直说:白酒是一个不但不打价格战而且“价格比高”的行业,说谁占有价位谁就占有(市场)地位,从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曾经的成功看正是这样;但是,中国确实再也找不出这样的快消品,甚至葡萄酒在法国、威士忌在英国也寻不到这样的自豪。那白酒为什么有这样的自豪呢?个人认为,过去的中国白酒(或者说高端白酒)有一个“销量无价格弹性的相对固化消费群体”,正是他们引领了黄金10年、创造了白酒的品类独特性;这类群体,法国没有、英国没有,全世界都少找(当然,朝鲜值得研究)。那么,2013年,白酒行业进入新的一轮调整期,最大的调整是什么呢?正是在抽空“销量无价格弹性的相对固化消费群体”这一白酒增长的巨大驱动力。所以,白酒产业这一次的调整是巨大的,是深刻的,很多行业内有识之士比我更早看到;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能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茅台在2013年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