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送东阳马生序》劝学艺术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赠给太学学生马君则的一篇序,从这篇赠序当中,可以发现宋濂通过描述自己早年读书求学的艰苦经历,含蓄委婉地劝说马君则要珍惜当今的学习环境,勤勉为上,专心治学。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详略得当,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了宋濂对于读书和学习的态度,同时还对后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处处体现着劝学的艺术。
  关键词:《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劝学艺术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然而就是如此地位的一位长者,竟然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生作下一篇赠序,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深思熟虑,更何况在序中他还尽显名师风采,从点点滴滴当中透露着劝学的艺术,让后人敬佩不已。
  一、平等交流——劝学的艺术根基
  一般来说,劝学励志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成名的大家,总是下笔高调,以鸿鹄之志、家国情怀来填补自己的治学动力,用先贤经典、古圣名言来激励他人学习勤勉,以德高望重、居高临下来面对求学的后辈,看上去恢宏壮观,然而实际上只能让人景仰,可远观而不可细品也。
  宋濂的这篇赠序却与众不同。他作为当朝元老,位居“五经师”,为太子讲经授课,并且已经年近“耄耋”,无论从地位上还是年龄上,都远远不是“在太学已二年”的马君则所能接近的“大人物”。然而,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不仅接待了这位学生的求教,并且作下赠序,全文质朴简介,文风淳厚,从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他的平易近人、虚怀若谷,让人立刻浮现出一幅他和马君则平等交流的画面。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刚开始,宋濂就说出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且毫不畏惧透露自己出身贫寒的事实,这让求学之人倍感亲切。随后讲述自己幼时读书和求学的艰苦过程,也展现出他立足于亲身体验的事实说话,不讲空话、大话、假话、套话,更不会用圣贤和家国作为要求后辈学子治学的理由,仅仅通过简单地、平等地诉说自己的往事,就能让马君则深切感受到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这也恰恰在警示后人,在劝学的过程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要求,而是要以平等谦和的态度来交流,让学子自己感受学习的魅力。
  二、讲道理摆事实——劝学的艺术手法
  “劝学”贵在一个“劝”字,有说服和勉励的意思。要想说服一个人,那必须要先讲清道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而讲道理就必须要通过论证,来证明自己的道理是正确的,才能让人信服。宋濂采用了“讲道理摆事实”的艺术手法,让学生马君则通过对比发现了读书与学习的关键所在。
  宋濂读书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而如今却是“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宋濂求学时“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如今的太学学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宋濂借自己早年艰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经历,与当今太学优越的学习环境作对比,通过事实论证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的论点,以此告诫马君则,学习的成就是来自于主观的努力,而不是客观的条件和环境,要想学有所成,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勤勉用功,专心致志。
  此外,宋濂还设置了两个隐性对比,通过自己和同窗的对比,来证实自己是通过专心读书、艰苦求学获得了今天的成就;通过当年的“德隆望尊”与如今的自己作对比,让马君则体会如今的求学环境得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宋濂的劝学手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从自身出发,以事实论证道理,让后辈学子通过对比,接受他劝学的观点,并且激励他们要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三、积极鼓励——劝学的艺术形式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这是宋濂在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对马君则的赞扬之词。但是从真实的角度来分析,宋濂身居高官,地位崇高,况且年纪还很大了,平日里一般不会接触到太学的学生,也就不可能听说过“流辈甚称其贤”的传闻,更何况宋濂和马君则存在巨大的身份差距,这只能是一种可能,宋濂在鼓励马君则。
  宋濂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深知求学之难,“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这是宋濂自己亲身体会过的经历,正因为他知道自己遭遇过的经历对他来说有多么的艰难,所以他才能放平自己的地位和辈分,和马君则平等交流,并且给予积极的鼓励,他不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再出现在后辈学子身上。
  宋濂深知鼓励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而我们也应该铭记这个道理,在劝学的过程中,善用鼓励的形式,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分别采用了平等交流的態度,讲道理摆事实的论证手法,以及积极鼓励的劝学形式来达到劝学的目的,这也是我们从这篇赠序当中学习到的内容,让我们对劝学的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天语,易朝芳.《送东阳马生序》劝学艺术探析[J].语文建设,2017(13).
  [2]夏海.躬行劝学情真意切——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感[J].金融世界,2014(03).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中学
其他文献
品读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我惊叹司马迁笔下的张良是一位精通谋略,备受汉高祖刘邦重视的臣子,他是刘邦智囊团的最主要的核心人物。品读本文,我为张良经天纬地之才折服,为他的人品折服,更为他深暗为臣之道而折服。  一、薄葬兄弟是为何?不惜家财只因国  大家知道,张良祖上世代为韩相,秦灭韩。张良虽家有三佰僮仆,却薄葬其兄弟。他血气方刚,行侠仗义,只为报国仇,拿全部家财只为求刺客杀秦王,他的这种不惜身家
期刊
摘要:如果说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那么毫无疑问国画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国画也被称为中国画,代表了中国特殊的笔墨文化,国画用色简单,主要通过墨迹的浓淡过渡来展现颜色的过渡,点缀以少许的彩色,整幅画面音色清丽和谐,不像西方油画那样色彩缤纷。国画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笔墨文化元素,通过深浅不一的墨迹、灵动的线条、巧妙的构图
期刊
摘要: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思想和故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美术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我们人类的艺术瑰宝。艺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在我国的美育教学中,美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术还和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受到它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有效运用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因为我国文
期刊
作者簡介:肖蓉,出生于湖北武汉,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主持和研究相关艺术设计教研教改等科研课题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相关绘画创作在各类省市级大赛中入围及获得奖项。现就职于湖北美术学院。
期刊
摘要:诗歌与绘画同是艺术,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诗歌和绘画艺术都要以丰富的想象作为自己的艺术生命力,苏轼说“妙想实与诗人同”。这说明诗歌与绘画一样,都需要依靠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象,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和诗画意境。  关键词:丰富的想象 艺术生命力 创造 艺术想象 诗画意境  在我国几千年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山水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比重。一开始所谓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中的背景,或者是以陪衬的形式出现
期刊
摘要: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本文探讨当今岭南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中国文化感染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并更进一步影响国际文化市场的目的。  关键字:岭南文化 对外传播 互联网+  一、岭南文化  岭南在地域方面是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江西、湖南五省交界处,向北隔绝了了与中原主脉的连通,向南和向东却面向外界敞开。
期刊
摘要: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热爱生命》是他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在荒芜人烟的雪野里,在饥饿和野狼的威胁下,一个伤痛缠身、孤独的淘金者和死亡作着殊死的搏斗,终于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死亡。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蕴含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杰克·伦敦 热爱生命 生态意识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杰克·伦敦是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
期刊
人们经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啊,汉字从它诞生之初,就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精灵,每一段文字都是一个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的汉字王国,去感受汉字之初独特的造字魅力吧。带着这份好奇,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画:  上面的这幅画,一眼看上去,很像幼儿园小朋友的图画,其实这是我国云南纳西族的一个经典神话。图中像人形的图画表示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蛋。此处表示“解开”
期刊
感恩是我们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在生活中,有我们很多需要感恩的人和事。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人知道要感恩。“感恩之心,幻化成蝶”,这句话就是要求我们生活要有高度,要懂得感恩,不再抱怨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不去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正因为懂得感恩,才不会过分关注悲伤或者快乐。因为回想起来,伤或者不伤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  哈佛大学馆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
期刊
《寒食帖》是苏东坡撰诗并书写的一篇文章,是苏东坡被贬黄州而写的两首五言诗,在书法上,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原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