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紫翠忽成岚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钧窑玫瑰紫釉尊高18.4cm 口径20.1cm 足径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小史


  钧窑,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最重要的陶瓷器生产窑场之一,主要窑址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明天顺五年(1461年)内府刊本《大明一统志》曾载钧州产瓷器,清雍正《河南通志》又说“禹州瓷器出神垕山,山在州西六十里”。
  日用类钧瓷的生产年代始于金代,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器型有碗、盘、洗、炉、瓶、罐及瓷枕等,釉色以天蓝色为主,部分器物带有红斑。在金元时期的墓葬、窖藏及窑址中均可见到此类钩瓷。
  陈设类钧瓷的主要器型有出戟尊、鼓钉洗、渣斗式花盆、仰钟式花盆、莲花式花盆、海棠式花盆、葵花式花盆,以及与之同形对应的盆托,均可作为花器用途,花盆一般底部留有数个小孔,盆托则无孔。此类钧瓷釉色丰富,绚烂多彩,目前完整器主要收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及少数博物馆中,所见多为清宫旧藏,碎片则仅见河南禹县钧台的窑址出土。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高15.8cm 口径22.8cm 足径11.5cm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局部)

  在传统的认识当中,钧窑是北宋名窑,是宋徽宗皇家园林艮岳中的花器,为北宋官方窑场或官方组织生产,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但是我们在两宋及元代的文献当中找不到任何有关官钧瓷器的记载,同时,在宋元时期的墓葬、遗址及窖藏当中也无任何一例陈设类钧瓷出土。目前已知最早明确提及钧窑的是明代宋诩所撰《宋氏家规部》,其中有“钧州窑,深紫色者,粉青色带微紫者,质甚厚”的记载。
  20世纪50年代之后,多位学者结合器物类型对比、图像材料运用,逐步推翻钧窑“北宋说”的几个关键性证据,同时,加之热释光等科技测年技术的辅助,从而将官钧瓷器的生产年代从北宋改定为明代,這一观点目前已被学界广泛接受。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花盆呈六瓣葵花形,广口折沿,深腹,上丰下敛,矮圈足,足圈亦作葵花形。盆内底施天蓝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外底标记数字“七”,并有清代宫廷刻字“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字体工整,笔画纤细。
  根据“建福宫”这几个字,我们可以还原当时这件花盆所摆放的位置,从“竹石假山用”则可窥探到它当时的功用。乾隆帝非常喜爱建福宫,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之后,清宫规定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在此开笔书福,以贺新禧。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钧窑葡萄紫釉鼓钉洗,亦为陈设类官钧瓷器。其造型优美,曲线起伏婉转,器里的灰蓝色釉与器外的玫瑰紫釉相映成辉,令人回味。外底标记数字“一”。相传,这件器物亦为清宫流出。
钧窑葡萄紫釉鼓钉洗明 上海博物馆藏
钧窑天青釉折沿盘 金—元

  官钧窑瓷器多为清代宫廷旧藏,它们或是经明代宫廷传承下来,或是在清代帝王的指令下被搜集入宫或经大臣进贡给皇帝。清代乾隆皇帝对瓷器的收藏非常用心,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从臣工持进、配置架座和囊匣,到认定品级、决定陈设和收藏地点,无不按时、依序进行。官钧窑瓷器外底所写宫殿或处所名称,都是由内务府造办处玉作匠师根据乾隆皇帝指示所镌刻。

釉色之美


  钧窑瓷器施釉凝厚,其釉明亮又浑浊失透,釉色变化之丰富,为历代窑口所罕见,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美誉。这“万彩”是指同一窑的产品即使在烧制前施加同一种釉,在开窑时呈现出的釉色却仍然千变万化,各不相同。一如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描述的“朱砂红”“葱翠青”“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等。明末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说:“均州窑,色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
  不过,以诗词盛赞钧瓷釉色之美,莫过于清高宗乾隆皇帝。在其众多的古代名窑御制诗中,有10多首吟咏钧瓷,并多被镌刻在传世钧窑器上。乾隆皇帝还曾在一首《赏钧红》中云:“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显示出其对钧瓷艺术格外垂青。
  陈设类钧瓷中比较名贵的釉色有:海棠红、朱砂红、玫瑰紫、丁香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梅子青、雨过天青、月白,等等。这其中以月白与天青色较为素净,釉面坚质光润,个别有棕眼及垂流。玫瑰紫、海棠红,色彩艳丽,釉内蕴含密集气泡,或弥或张,致使釉面出现开片,形成一种别致之美。这些釉色红紫掩映,瑰丽多姿。有的在朦胧的淡红色当中,有深红色的密集斑点,如海棠初醉;有的在莹润的玉青色当中,散缀粉红色苔斑,如出水芙蓉。其成片红紫色中又兼杂丝丝蓝色,并伴有如珠的釉泡,犹如火焰放射,其窑变五光十色,错综斑驳,绚丽璀璨。如果釉色中出现罕见的紫翠斑、彩霞斑则更加珍贵,更为绝妙的是,钧窑还能随着不同光线显出各种光色效果。   由于窑火的熔融致使钧窑瓷器釉面自然形成多种形态的纹路,这种较为透亮而委曲蜿蜒的条纹,俗称“蚯蚓走泥纹”,如同雨后蚯蚓在湿地上爬行后留下的纹路,妙趣横生,此一特征一度也是鉴定钧窑瓷器真伪的要点。

窑变无双


  随着钧瓷窑工对铜红釉工艺的成熟性运用,钩瓷美学的“窑变”概念逐渐出现。明代王圻的《稗史汇编》云:“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数十窑中,千万品而一遇焉。”此为窑变工艺美学最早期的表述。
上图: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高7.3cm 口径15cm 足径5.5cm明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钧窑玫瑰紫釉罐 清

  古代无法对窑变做科学解释,窑工或社会对于窑变有一种视其为不祥的抵触,常常将此类瓷器视为“妖”而毁之。南宋周煇的《清波杂志》记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大观间有窑变,色如朱砂红,谓荧惑躔废,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其实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而言,所谓“窑变”,即指钧瓷器物施釉入窑、高温烧成过程中,器表会呈现出迥异的诸类色彩、纹路、釉画。“窑变”绮丽釉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了覆盖在底釉表面的一种特制面釉,并通过高温窑火借釉料的垂流而自然形成。而且窑变釉瓷器并非钧瓷独属,早在唐代以前的青瓷上即偶有出现。
钧窑天青釉紫斑碗 元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公鸡形漏壶(计时器) 清
钧窑天蓝釉紫紅斑折沿盘高2.8cm 口径18.1cm 足径10.5cm 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钧瓷匠师成熟运用高温还原火烧制钧瓷铜红釉以及铜系青蓝釉,最杰出的成就就是独树一帜的陶瓷窑变艺术的成熟化。出窑后的钧窑瓷器在天蓝色中闪烁着红色或紫色的斑块,甚至通体呈紫红、紫蓝。钧釉在高温下流动的诸多色彩和纹路更是显现出各种独特的山水、动植物意境,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仿钧亦佳


  雍正一朝仅13年,但瓷器的烧造数量甚大,据乾隆时期的奏折及《浮梁县志》中《唐英瓷务示谕稿序》所载,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至少有几十万件之多。这些瓷器不仅工艺精湛,而且不乏新创之作。
  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的考古工作者在明清御窑厂遗址发现一块残碑,高92厘米,宽72厘米,厚5厘米,青石质,现藏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此碑所记内容为我国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撰写。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奉命前往景德镇驻厂督陶,佐理窑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经8年协理窑务,又因用心钻研,唐英写成《陶成纪事》。此文详尽记述了雍正时期官窑生产的情况,内容有关烧造经费、工匠待遇、包装解京,等等。
  《陶成纪事碑记》载:“均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五种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可见当时确实烧制出不少“窑变”釉色的器皿,其成绩早已超过“钧窑”。
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瓶 清
窑变釉蟠螭尊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窑变”至清,尤其是雍正时期,已经由偶然所得变为人工所能掌握的技艺。作为仿制钧釉品种而演化出来的窑变釉瓷器,始创于雍正,且当时的制作一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窑变仿钧,青紫交汇,如残烛之泪,涓涓下垂”,取得了仿钧、超钧的极大成功,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器形主要有贯耳瓶、弦纹瓶、胆式瓶、梅瓶、石榴尊、钵式缸、香炉及文玩等。大批精致的“窑变”作品如今仍作为瑰宝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为了烧造高水平仿钧作品,唐英功不可没,同时也称得上绞尽脑汁,甚至走出衙署、书斋去古窑调查残片的胎釉情况。他派幕友吴尧圃赴钧州访察钧釉配方,走实物、理论、实践经验三结合的仿制之路。正赖此行,不少仿钧釉精品佳作在此时相继问世,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款仿钧窑玫瑰紫釉盆托、雍正款仿钩窑鼓钉三足洗等可谓其代表。这类仿钧器物主要模仿前代钧窑瓷器上釉的装饰,且形成本朝许多独立的施釉技法,釉色更加丰富,并非单纯追求前代釉饰的工艺效果,而是着重体现其基本特征和独特神韵,取得仿钧而超钧的艺术成就。
  明清时期的一些地方窑受钧瓷影响,也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烧出颇具地方特色的仿钧釉产品,较为著名的有江苏的宜兴窑、广东的石湾窑,产品分别被称作“宜钧”“广钧”。宜钧釉色以天青、天蓝、月白等深浅不一的颜色为主;广钧则往往以几种色釉相配,施釉以底釉、面釉分开施,焙烧时釉层熔融,各种色釉互相渗透、浸润,形成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某种颜色的流行与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流传至今的颜色釉名品无一不是受到当时帝王贵族、文人雅士等阶层的推崇,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必将带来流行色的变化。
钧窑天青釉紫斑双耳带座瓶元 首都博物馆藏
钧窑天蓝釉紫斑花瓶 清
茄釉桃形浮雕纹茶壶高14cm 清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耳葫芦瓶高15.8cm 口径2.8cm 足径5cm金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青釉紫斑如意枕高13.4cm 元
鈞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高17cm 口径23cm 12cm 元—明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
高16.5cm 口径16.8cm 足径8.8cm 元 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文献
/ 珀尔修斯 / 弗里德里克·莱顿  珀尔修斯的母亲是阿尔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达那厄,他的父亲是万神之王宙斯。阿克里西俄斯得到神谕,说他将死于他的外孙之手,因此,他将女儿达那厄囚禁于铜塔之中,不让任何人见到她。宙斯化成一阵金雨,成功躲过了阿克里西俄斯的监视,与达那厄结合,达那厄生下了珀尔修斯。阿克里西俄斯听到女儿房间传出孩子的笑声后吓坏了,他将达那厄母子装进一个大箱子并扔进大海里。  达那厄
有没有  哪一个重大的时刻  你觉得自己正在经历  情感末日?  是情场失恋?  是商场失意?  是友情终结?  还是亲情崩塌?    或许我们可以代入这样一个场景:你成年之后就独自一人在外漂泊闯荡,有着隐秘的性向(这是家庭成员之间疏离与对立的一个前提)。你有一个家,妈妈、妹妹、弟弟,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弟妹。之所以未曾谋面,是因为你已经12年没有回过这个家,某一天,你突然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不久于
洞庭中山二赋 行书 纸本 28.3×306.3cm 宋 苏轼 吉林省博物馆藏佛道哲学观的形成  苏轼能够成为一代文豪和书画家,得益于他能够很好地将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巧妙地融入生活。  苏轼很早就开始接触佛教文化。苏轼的母亲程氏是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程家崇尚佛学,程氏在父亲的教导下也崇尚佛学。苏轼10岁时,父亲苏洵开始游学四方,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程氏的身上。苏轼的母亲忌讳杀生,她嘱咐子
时间:2016年9月30日  地点:甘肃大剧院  本剧讲述的是一支普通大学里无人关注的学生乐队,在毕业季即将来临之际,由于无意间上传网络的一首《Neverland》,一夜之间名声鹊起,在突如其来的迷茫和变化中,这些单纯的毕业生面对一夜爆红之后汹涌而来的名利和欲望,到底要选择音乐本身,还是这世界充斥的喧嚣?对于梦想和现实的选择,针对的不仅仅是剧中的男女主人公,更重要的是让现实中的人们可以做出一个不留
以鸡为题的画作,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位皇帝——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少帝曹髦,曾绘有一幅《新丰放鸡犬图》,可惜今人已无缘得见。在古人看来,鸡是一种平凡又不凡的生灵,即便风雨如晦,仍然啼鸣不已,“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鸡因此又有“司晨”“长鸣督尉”等美誉。  时至近代,画坛巨擘齐白石和徐悲鸿二位先生在抗战时期绘制了两幅著名的鸡图,不仅寓意深
摘要: 厘清“钱、地、人”三者的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抓手。以农村借贷与农业经营业绩关系研究为基础,收集江苏省滨海县耕地质量保护示范辐射区耕地质量数据。在控制耕地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债务融资对于其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传统农户而言,债务比率与农业产出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耕地质量加强了债务融资对农业产出的积极影响。
简约立式台灯  Lee Yunjae是一位活跃在首尔的产品设计师,他热衷于简洁的功能性设计。他的最新作品是一款自带充电座和托盘的简约立式台灯。台灯主体由一个垂直平面和两个水平平面组成,笔直的造型为所处空间带来稳定感。装西瓜的真皮手袋  追求细节与工艺是日本职人品牌土屋鞄制造所一贯的制作理念。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提升顾客的个性魅力。这是一款携带西瓜的奢侈手袋,细节设计十分精致。手袋不仅可以根据西瓜的大小
祁连仙境 摄影/李春 拍摄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色之夢 摄影/脱兴福 拍摄于张掖市民乐县南丰镇  张掖,中国地貌大观园,西北颜值担当。  景观丰富多彩、景色美不胜收的张掖,春有百花、夏有绿野,秋之绚烂、冬之皎洁,都让人心醉神驰。加上丝绸之路重镇的战略地位,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一颗丝路明珠,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吟咏题诗,留下“金张掖”的美名四海远播,至今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  张掖地处中国第二
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探春作风筝灯谜,断线风筝的命运隐喻,亦点出春天最适合游乐的节气—清明。  清明作为节日历史悠久,与寒食节渊源深厚。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落难,流亡国外,屡遭追杀,经常食不果腹。一日逃至深山,饥饿难耐,向农夫乞讨反被戏弄,饿晕过去,命悬一线。随行臣子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为让重耳
在中国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亦层出不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