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四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
(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 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 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第九册“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①学号是能被2整除的同学,②学号是能被3整除的同学,③学号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的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的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四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
(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 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 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第九册“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①学号是能被2整除的同学,②学号是能被3整除的同学,③学号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的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的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