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链接


  什么是“洋”,什么是“海”?
  我们常说的“海洋”可以细分成“海”和“洋”。海域的中心部分称作大洋,而边缘部分则称作大海,但是由于它们彼此之间是相通的,因此统一叫作海洋。

海洋是怎么形成的?


  海洋如此浩瀚,那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关于海洋起源的问题,连科学家们也争论不休。

  主流觀点认为,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一片荒芜,既没有海洋也没有大气,更没有生命。在之后的几亿年中,地球不断受到星际团块的撞击,形成大量炙热的岩浆。与岩浆一起喷出的还有大量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它们上升到空中形成最原始的大气。随着地球和大气温度的降低,空气对流剧烈,不断形成雷电和暴雨。滔滔不绝的雨水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最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和今天的海洋完全不同,其海水量只有今天的海洋的十分之一。此外,原始海洋中的盐分很少,也没有可供生命呼吸的氧气,而且温度可能高达70℃!
  几十亿年,沧海桑田,地球上的水量越来越多,溶解了更多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原始海洋慢慢演变成如今的模样。

  知识链接
  关于海洋形成的另一个观点有观点认为,地外行星体为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从而形成海洋。

生命的摇篮


  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疑问:地球上的万千生命是怎么出现的呢?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给出了一份答案: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海洋中形成,并从这里逐渐走向繁荣。
  地球诞生初期,经常电闪雷鸣,时不时就制造出一片“火海”。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高温海水里的无机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有机物小分子,随后这些小分子“组装”成有机大分子,这就是原始生命的化学起源。
  那时的空气非常稀薄,无法阻挡来自太空的强烈紫外线和高能射线,表层海水中的有机物很容易就被破坏掉了。因此,科学家提出“深海热泉学说”——受到地下高温岩浆加热的海水,向上喷涌形成“热泉”。热泉位于海洋深处,周围环境稳定而且富含无机物,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进化场所。
  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一种名为蓝细菌(旧名为蓝藻)的原始生命,它们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少量的氧气。小小的蓝细菌让海洋和大气从无氧状态变成有氧状态,为生命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大千世界。

海洋的贡献


  讲完了海洋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贡献之后,我还要夸一夸今天的海洋,因为它对维持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起着巨大的作用。
  “风雨的源泉”与“能量仓库”
  为什么说海洋是“风雨的源泉”呢?这是因为海洋吸收了大量太阳辐射后,变身为一个巨大的能量仓库,进而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你能在海边享受凉爽的风;同时,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水蒸发成水汽,逐渐升高成云,最终变成雨和雪。雨雪降落后,又会重新回归海洋和陆地。年复一年,就形成了阴晴多变、生机盎然的世界。
海洋—大气—陆地水循环

  海洋中的能量循环
  海水是一直流动的。在赤道地区,温度很高,海洋中形成了暖流;与之相反,在两极地区则形成了寒流。暖流从赤道流向两极,寒流则从两极流向赤道,这样一来,能量便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循环,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候也不至于相差得太多。

海底探秘


  海洋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可是一道难题!目前,人类对海底的探索非常有限,95% 的海底区域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谜。
  海洋的平均深度超过3800米,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一万多米,可以淹没整个珠穆朗玛峰。
  利用目前已有的海洋探测技术,科学家发现海底地形和地貌的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
  大洋底下的是大洋地壳,它们是地下岩浆通过“大洋中脊”喷发冷却形成的。大洋中脊,就是海底的山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此外,海底山脉之间还有巨大的海底盆地。
  会不会有未知的生物生活在深海里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科学家认为深海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那里的生物可以凭借自身的本事舒服地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并且长相一定很出乎意料!
  海底地形

海洋资源与保护


  海洋敞开宽阔的胸怀,给人类带来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生存。
  生物资源
  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贝类和藻类不仅新鲜味美,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能源矿产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锰结核和热液矿藏,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有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些资源能够满足人类未来的需求。

  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和开发。海洋在超常发挥其作用,慷慨地服务于人类,却逃不掉被污染和破坏、被过度开发和捕捞的厄运。这些威胁正让海洋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以承受环境的变化。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海洋呢?
  当你去海滩游玩的时候不要乱丢垃圾,也不要消费海洋保护动物制品,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当然了,如果你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还可以发明设计更好的设备和仪器来解决海洋污染的问题。

  电能和水资源
  别忘了海洋中巨量的水资源可以通过流动产生巨量的电能。另外,对海水的开发利用有望解决全球缺水问题。
  知识链接
  你知道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吗?我们的邻居日本,打算将受到核污染的废水处理后排放到海洋中。
  十年前,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近期,日本政府决定把受到污染的废水处理后排放到太平洋。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关切,对日本政府的决定感到担忧。

  你一定曾站在大海前,大声呼喊,赞叹过她的波澜壮阔,深感人类在孕育了生命的海洋面前是如此的渺小。然而,海洋又是那么的脆弱,难以承受更多的伤害。人类需要重视海洋環境问题,采取行动保护海洋,与海洋生物和谐相处。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其他文献
伪装是动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手段。有的动物用保护色来伪装,比如在冬天换上雪白皮毛的雪兔;有的动物则选择模仿其他生物或物体的形态,比如今天的主角——长腹艾蛛。  长腹艾蛛的模仿对象十分奇特,居然是一摊鸟粪!  长腹艾蛛利用蜘蛛丝以及虫子尸体等材料,变身为绿叶上的一摊鸟粪,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和真正的鸟粪有什么区别呢。不但我们看不出来,就连长腹艾蛛的天敌马蜂也看不出来。长腹艾蛛靠着这个本领“蒙混过关
期刊
吹完气球后,为了防止漏气,我们都会在吹气口打个结。不过,这样一来,气球基本上就不能重复使用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不打结又能不漏气呢?  其实一枚小小的硬币就能搞定。  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运用物理思维,让硬币借助神奇的大气压就不难办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實验材料  打气筒,一元硬币,气球。实验步骤  1.将硬币放入气球内。  2.用打气筒打气。  3.接下来,将吹气口朝下,适当调整硬币的
期刊
摘 要:“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运用各种图示方法准确表达土木建筑的能力。国家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基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以工作中应用为原则”的思路,在原有的“教” “学” “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将参加市级乃至国家级制图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
期刊
美国加州的旧金山风景秀丽,文化多元,一向受到游客的青睐。旧金山最有名的地标莫过于那座红色的金门大桥了,不过除了这个著名景点,关于旧金山还有一个小秘密——漫步街头时,走着走着也许你会发现地上突然出现一个硕大的圆圈,圆圈里还有两个井盖。这可不是外星人画的图案,而是表示这里有一个大储水箱。  在旧金山大大小小的街道下面一共隐藏着177个这样的巨型储水箱,总共可以储存4.4万升左右的水。  存这么多水做什
期刊
摘要:巴西东部港口城市萨尔瓦多市的ETE(就业、技术和英语)课程推广了巴西“英语作为第一外语”“世界到处是英语”的理念,培养了年轻人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增加了年轻人教育和就业机会。巴西ETE课程的成功实施对我国旅游城市居民外语的提升启示很多。我国旅游城市居民外语提升的理念、方案、教材、师资、实施机构及相应的评估方案等都可借鉴巴西ETE课程。旅游城市居民外语的提升对于当地旅游推广、文化推介、经济发展
期刊
狮子是非洲的标志性动物,在亚洲南部也有狮子分布,这种大型猫科动物无法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  不过,几万年前,一种更大、更凶猛的狮子却生活在严寒的北方,这就是洞狮。  3万年前,欧洲西南部的一个山谷中,一群驯鹿围着灌木正在啃食新长出来的嫩叶。两只年轻的雄性驯鹿正在练习用鹿角决斗,鹿角撞击在一起发出的“咣咣”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中。  驯鹿群的注意力全都被这两只正在“战斗”的年轻雄鹿所吸引,没有发现
期刊
植物不像动物,拥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所以一般不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明显的反应。  然而,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aeus)却与一般植物不同: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激动”地垂下叶柄,小叶子也纷纷闭合起来。叫草却并不像草  茎  含羞草的名字里有个“草”字,但它的形态却完全没有草的样子,而是灌木状的。含羞草的茎为圆柱状,并且有很多分枝,茎上长满钩刺和刺毛。  花  含羞草的花序
期刊
如今,北美洲中部的太平原上生活着几十万头野牛,它们是美国的国兽。与高大雄壮的身形相比,野牛脑袋上的那对角似乎有点儿短小了。  你知道吗?在北美洲曾经生活着一种角很长的野牛,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长角野牛。  10万年前,每当春天来临,北美洲中部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就铺上了茸茸绿毯。  平原绿起来的时候,也是兽群回归的时候。猛犸象、长角野牛等动物历经艰难跋涉,回到了食物充足的大平原。此时,一小群一小群的长角
期刊
你听过夏日的蝉鸣吗?人们用“薄如蝉翼”来形容衣服轻薄飘逸,那你见过真正的蝉翼吗?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时候我没有那么多玩具和书,但是房前屋后的树林和广袤的田野里藏着无限的乐趣,足足可以撑起我的童年。挖“老牛”、粘知了,这是每年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那时没有科普书籍可看,顽皮的少年们也只顾得有趣,关于蝉的有限认知都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和大人们有一句没一句的口口相传。  今天,听着蝉鸣,想想童年带给我那么
期刊
人见人爱的“丝绸花”  合欢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从东北到华东,再到华南,乃至西南,都能看到合欢的身影。凭借强大的适应性和端正的树形,合欢被广泛地用作城市行道树和公园里的风景树,盛花时节更是成为一道颇为壮观的风景线。  合欢是落叶乔木,高可达十六米左右。合欢的树叶为二回羽状复叶,看这叶片形态,是不是和含羞草的叶片有几分相似呢?  仔细观察一朵合欢花,我们会发现,在一个个管状的花萼里,长出一束束纤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