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党史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广泛地弘扬和传播党史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以及启迪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全民学史的浓厚氛围中,通过优质的剧集内容、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向受众传递党史文化.与此同时,也为今后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继续弘扬和传播党史文化蹚出了一条新路.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整鞋有效跟高测量无测量装置及测量方式不准确、效率低下且数据稳定性不高,还需破坏鞋子进行测量从而影响后续测量等原因,本文设计了一种对鞋无损、测量快速、准确且能直接测出跟高和有效跟高的测量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此测量装置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不仅对鞋无损,而且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易于实现批量测量,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和准确度,具有客观可靠性.
本文分析研究了羽绒服装新标准GB/T 14272-2021[1]技术指标变化情况,给出了企业应对措施.同时,对羽绒服装常见的质量案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预防和改进措施,有助于羽绒服装生产企业提前把控产品质量,避免消费纠纷和客户投诉问题的产生.
当全球化的进程日渐指向一种“地域性”的消失,民族国家内的文化主体面对异质文化的碰撞、冲突及“去国界化”的威胁时,已然催生出一种既强调同质性又注重差异性的矛盾统一景观.电影《卧虎藏龙》一方面经由累叠民族性表征的路径,实现了“创造中国”的梦想;另一方面,其制作、呈现与传播的全过程也突出地展示着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影像交流策略,因其取得了罕见的国际性成功,成为全球语境中意味深长的当代奇观.
融媒时代广播媒体的发展需要多维发力,广播媒体不仅需要借助新平台进行横向扩展,更需要在融合领域内对自身内容垂直深耕,借力融合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楚天交通广播作为个案解析,认为交通广播应坚持用户思维进行分众传播,立足“广播+”,深耕融合传播,线上线下联动,矩阵式发展.
融合文化欢迎一切多元的、崭新的、富有生机和想象力的形式,但也带来潜藏的重重危机:主流媒体失势,主流文化失语,职业边界模糊化.2021年,河南卫视从春晚到端午打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从媒介平台、审美破壁、数字技术、受众参与等方面体现出传统文化节目的突围路径.河南卫视在传统节庆文化传播上付出的努力以及对不同受众精神需求的充分观照,值得参考和借鉴.
《1921》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片,不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更是一次对新主流电影的创新与超越.它采用独特的平民化视点、国际视点和女性视点,突破“时间”和“事件”的禁锢,以“空间”和“人”为核心,展现了多重时空中的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类型片元素的杂糅,在严肃的政治电影基础上增添了一缕诗意与吸引力.在影片内核上,导演运用数个充满隐喻的写意画面,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相碰撞,深度诠释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李安的电影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代名词,东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导致了影片中情感表达的对立.贯穿李安电影的主线是压抑和渴望的博弈,导演通过《卧虎藏龙》《色·戒》和《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表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内心不同的渴望和受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约束.
在社会文化与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战争片的叙事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叙事不再是表现单一的战场、单一的主角、单一的视角,而是从多维度对战争进行诠释与思考,并不断契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与日益发展的精神需求.本文以电影《八佰》为例,从民族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民族群像、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深层集体心理”的勾勒,并进一步思考战争片与当下文化态势、格局、诉求等的关系.
“技术赋权”下小镇青年自我呈现和表达成为可能.通过短视频平台,小镇青年们展示自己的日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文旨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以快手App为载体,探讨小镇青年在快手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通过网络参与式观察,进一步揭示小镇青年形象的独特规律.
影片通过白鹤、黑烟等意象符号和“堵烟囱”“埋人憋气游戏”等情节的隐喻及对比,展现农村土葬与现代化火葬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冲突,以“老马”自杀式的个人选择象征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传统的失语,与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寻根文学”等文化艺术形成了在影视领域的隔空呼应,颇具“后寻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