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杨树几种常见的病害症状、发生的时间、部位、外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同行提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对杨树病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发生蔓延。
关键词:杨树;病害;措施
前言
杨樹以其速生丰产的优良品质迅速替代了旱柳等树种,与农田防护林网、公路防护林带一样,杨树同样也成为护堤护岸林的主要树种,据统计,全省护堤护岸林树种中,杨树占有率已较高。树种的单一化和纯化,降低和削弱了原本在混交林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制约,人为打破了自然的平衡状态,势必导致病害的爆发和蔓延的结果。病害的发生不如虫害来得明显,其发生具有隐蔽性,传播具有不可见性,因而往往被忽视,导致病害的爆发和蔓延。
1杨树病害症状
1.1杨树溃疡病。典型的溃疡病是指树木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病害,有时树木腐烂病、烂皮病、枝枯病等等也被列入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的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有的形成水泡,挤压有液体流出。病斑失水后凹陷,并出现褐色点沫状物质(病菌子实体)。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上部枝条便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枯死株叶蜷缩,远观呈黑色,枯死叶不落或晚落。
1.2杨树黑斑病。黑斑病也称褐斑病,为杨树叶部病害,有时嫩梢也能感病。初期病斑主要在叶的正面出现,圆形,初期很小,后扩大,连接成斑块。在嫩叶上初期病斑呈红色,边缘较深,后变成黑褐色。老叶上病斑开始即为黑褐色。感病林带远观林冠失绿,似焦灼状,感病叶早落但不卷缩。
1.3杨叶锈病。典型的杨叶锈病表现为叶片背面附着黄色粉状锈斑,用手掸之有黄粉状物散落。严重时叶片背面和正面均附着锈斑,严重病害造成幼苗失水枯干而死亡。
1.4杨树烂皮。杨树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根部,表现形式为干腐、枝枯、枯梢、根腐四种类型,一般以干腐型和枯梢型为主。干腐型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在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手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的枝干上,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病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散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杨树的病害诊断
杨树病害与虫害的最直观最简单的区别在于,病害植株叶片完整而没有被蚕食的迹象,叶片变色、枯萎、早凋谢。
2.1病害发生时间。杨树溃疡病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发病,直到6月中旬基本停止,其中以4月中旬到5月上旬为发病的盛期。9月份以后进入第二次发病高峰。杨树黑斑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持续到9月末逐渐减缓直至落叶,以7、8月份发病最重,苗圃地多在8月到10月期间发病。烂皮病在一年发病高峰有二次,一次是在春季,一次是在秋季,春季病害通常重于秋季。烂皮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杨树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内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活动。当温度10~15度、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过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减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
2.2病害发生部位。杨树溃疡病多发生在枝干上,感病死亡植株叶片呈黑色蜷缩状、晚落;杨树黑斑病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叶片上满聚黑褐色点状斑块,叶片不卷缩、早落。杨叶锈病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叶片上布满黄色粉状物。
2.3杨树烂皮病发生原因。杨树是一种喜欢水肥的树种,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生长,不适于干旱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由于连年育苗,苗木出圃前就已带菌,在起苗、运苗、栽植、造林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对苗木管理不善,造成机械损伤和苗木失水,树皮含水量减少,诱使烂皮病发生,栽植后,难以正常生长,发生杨树烂皮病的几率高。
3杨树病害的防治措施
引起杨树病害的真菌大都是弱寄生的,它们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因素很多,如选苗不当、栽植技术不到位导致伤根、苗木缺水、土壤板结、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管理措施不当等,因此,杨树病害的防治要本着严格检疫,综合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科学育林增强树势为目的的原则。
3.1严格检疫。病害因苗木集调而传播的现象,目前比较多见,因为仅凭肉眼是看不出苗木是否带菌的。因此,有购买苗木意向的单位,应在造林前一年前往苗圃观察是否有严重的病害发生。凡属病疫区的苗木,不应作为选苗对象,更不应用其作为种苗扦插繁殖育苗。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育抗病树种,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出于造林安全,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集中消毒,可用药物有0.5%的高锰酸钾溶液,40%多菌灵50倍液等杀菌类药剂全株喷洒。
3.2综合治理。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杨树品种。病害的发病率一般和生长势成反相关,也就是说弱小、病伤,适应性差、抗性低下的植株更容易发病,且发病率高。因此,选择优质、健壮的种苗是造林成功的基础。二是造林地的翻耕、施足有机底肥和追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和土杂肥,避免偏施氮肥。 营造纯林从自然角度讲,它打破了生物的多样性结构,不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急速传播。堤防部门在造林上除考虑林相美观、效益回报等因素,应尽可能用速生杨与乡土树种的区段间隔混合造林模式,或者采用不多品系杨树的混交造林。
3.3化学防治。病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所以,选用药剂时,应选用杀菌类的药剂。广谱型药剂有多氧霉素、甲基托布津等,专属型药剂如针对溃疡病的溃腐灵、溃疡灵,针对锈病的粉锈宁。预防用药一般在发病之前或者感染初期依参考剂量喷洒,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感病中期时可适当加大药剂浓度,5-7天一次,酌情连续喷3-4次。病害的药剂防治应以早期预防为主,因为病害一旦显性发生并传播,治疗起来不仅耗费大量药剂,而且持续时间长,林相恢复缓慢,且容易形成再爆发。
4结束语
杨树病害的发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关键词:杨树;病害;措施
前言
杨樹以其速生丰产的优良品质迅速替代了旱柳等树种,与农田防护林网、公路防护林带一样,杨树同样也成为护堤护岸林的主要树种,据统计,全省护堤护岸林树种中,杨树占有率已较高。树种的单一化和纯化,降低和削弱了原本在混交林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制约,人为打破了自然的平衡状态,势必导致病害的爆发和蔓延的结果。病害的发生不如虫害来得明显,其发生具有隐蔽性,传播具有不可见性,因而往往被忽视,导致病害的爆发和蔓延。
1杨树病害症状
1.1杨树溃疡病。典型的溃疡病是指树木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病害,有时树木腐烂病、烂皮病、枝枯病等等也被列入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的典型症状是在树干或枝条上开始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变色病斑,逐渐扩展;通常纵向扩展较快。病斑组织水渍状,有的形成水泡,挤压有液体流出。病斑失水后凹陷,并出现褐色点沫状物质(病菌子实体)。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上部枝条便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枯死株叶蜷缩,远观呈黑色,枯死叶不落或晚落。
1.2杨树黑斑病。黑斑病也称褐斑病,为杨树叶部病害,有时嫩梢也能感病。初期病斑主要在叶的正面出现,圆形,初期很小,后扩大,连接成斑块。在嫩叶上初期病斑呈红色,边缘较深,后变成黑褐色。老叶上病斑开始即为黑褐色。感病林带远观林冠失绿,似焦灼状,感病叶早落但不卷缩。
1.3杨叶锈病。典型的杨叶锈病表现为叶片背面附着黄色粉状锈斑,用手掸之有黄粉状物散落。严重时叶片背面和正面均附着锈斑,严重病害造成幼苗失水枯干而死亡。
1.4杨树烂皮。杨树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根部,表现形式为干腐、枝枯、枯梢、根腐四种类型,一般以干腐型和枯梢型为主。干腐型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在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手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枯梢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的枝干上,在发病初期病部呈暗灰色,病状不明显;当病部迅速扩散绕枝干一周后,其上部枯死,枯枝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杨树的病害诊断
杨树病害与虫害的最直观最简单的区别在于,病害植株叶片完整而没有被蚕食的迹象,叶片变色、枯萎、早凋谢。
2.1病害发生时间。杨树溃疡病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发病,直到6月中旬基本停止,其中以4月中旬到5月上旬为发病的盛期。9月份以后进入第二次发病高峰。杨树黑斑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持续到9月末逐渐减缓直至落叶,以7、8月份发病最重,苗圃地多在8月到10月期间发病。烂皮病在一年发病高峰有二次,一次是在春季,一次是在秋季,春季病害通常重于秋季。烂皮病病原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杨树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内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活动。当温度10~15度、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过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减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
2.2病害发生部位。杨树溃疡病多发生在枝干上,感病死亡植株叶片呈黑色蜷缩状、晚落;杨树黑斑病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叶片上满聚黑褐色点状斑块,叶片不卷缩、早落。杨叶锈病发生在叶片上,感病叶片上布满黄色粉状物。
2.3杨树烂皮病发生原因。杨树是一种喜欢水肥的树种,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生长,不适于干旱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由于连年育苗,苗木出圃前就已带菌,在起苗、运苗、栽植、造林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对苗木管理不善,造成机械损伤和苗木失水,树皮含水量减少,诱使烂皮病发生,栽植后,难以正常生长,发生杨树烂皮病的几率高。
3杨树病害的防治措施
引起杨树病害的真菌大都是弱寄生的,它们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因素很多,如选苗不当、栽植技术不到位导致伤根、苗木缺水、土壤板结、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管理措施不当等,因此,杨树病害的防治要本着严格检疫,综合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科学育林增强树势为目的的原则。
3.1严格检疫。病害因苗木集调而传播的现象,目前比较多见,因为仅凭肉眼是看不出苗木是否带菌的。因此,有购买苗木意向的单位,应在造林前一年前往苗圃观察是否有严重的病害发生。凡属病疫区的苗木,不应作为选苗对象,更不应用其作为种苗扦插繁殖育苗。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育抗病树种,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出于造林安全,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集中消毒,可用药物有0.5%的高锰酸钾溶液,40%多菌灵50倍液等杀菌类药剂全株喷洒。
3.2综合治理。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杨树品种。病害的发病率一般和生长势成反相关,也就是说弱小、病伤,适应性差、抗性低下的植株更容易发病,且发病率高。因此,选择优质、健壮的种苗是造林成功的基础。二是造林地的翻耕、施足有机底肥和追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和土杂肥,避免偏施氮肥。 营造纯林从自然角度讲,它打破了生物的多样性结构,不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急速传播。堤防部门在造林上除考虑林相美观、效益回报等因素,应尽可能用速生杨与乡土树种的区段间隔混合造林模式,或者采用不多品系杨树的混交造林。
3.3化学防治。病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所以,选用药剂时,应选用杀菌类的药剂。广谱型药剂有多氧霉素、甲基托布津等,专属型药剂如针对溃疡病的溃腐灵、溃疡灵,针对锈病的粉锈宁。预防用药一般在发病之前或者感染初期依参考剂量喷洒,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感病中期时可适当加大药剂浓度,5-7天一次,酌情连续喷3-4次。病害的药剂防治应以早期预防为主,因为病害一旦显性发生并传播,治疗起来不仅耗费大量药剂,而且持续时间长,林相恢复缓慢,且容易形成再爆发。
4结束语
杨树病害的发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