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积极尝试、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然而,现在人们言必提探究性学习,完全摒弃了接受性学习,这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之中,甚至出现了滥用、乱用探究性学习的现象,偏离了科学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基本特点 基本关系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知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各有特点,而又往往相辅相成,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探究发现来完成,不能把接受性学习与填鸭式教学划等号。
一、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b认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c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可控性,d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预见性,e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以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b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c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不可控性,d对学生探究过程关注的不可预见性,e弘扬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探究)两种。“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问题探究过程。接受性学习就是学生直接通过教师或者从书本、电视等媒体直接获取结论,然后加以内化的学习方式。
显然接受性学习不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过程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与探究性学习正好相反,也有本质区别。前者中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主动去发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而且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接受性学习。
前人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自已主动探究、自我发现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客观条件有限,实践的范围有限,而客观世界是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直接经验。目前,每个人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通过读书、受教育而获得的,是间接知识。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连续性,每一代人都必须继承已有的知识,把前人认识的终点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而后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增加到人类知识宝库中去。这样,人类认识才能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课时有限,不可能花更多时间探究知识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这两种学习方式在人们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说每节课的所有知识都必须由学生来探究获得,更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药品、装置、仪器等都是可以进行探究的教学点,但在45
分钟课堂教学中一味的探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新课程中如何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实际上,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尽管接受性学习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省时高效的长处和便于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优势是探究性学习所无法替代的。但在旧教材中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过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那么什么时候该用接受性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遇到下列情况就应该老师讲,而不是学生一味的探究。
1.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需要老师提供资料、适时引导、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得问题的结论。如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时,有些教师往往直接把碳酸钠、碳酸钙、盐酸、硫酸四种药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叫他们去探究,学生肯定会不知所措,这时就要接受性学习。
需要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碳酸盐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都是碳酸盐,盐酸、硫酸都是酸,并请学生一起讨论这四种物质之间有几种可能组合可以发生几个反应。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每个组合的反应物,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才能有的放矢,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2.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的局限,当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涵义、难点理解不透,或对课内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就成为必要。如刚才在学生探究出了药品之后,我增做了粉未状碳酸钙和硫酸的反应,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这个药品组合也行,这时学生的疑惑就产生了,此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为什么不选择其余三个组合的真正原因,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当学生学习概念时也应该是接受性学习。表述概念的词是前人已经指定了的,学生只能是接受性学习。例如看到二氧化碳只能称二氧化碳,不能由学生临时随便叫;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能记住,不能由学生随手写。这种学习方式常用于学习化学中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
总之,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是要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具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河北省深泽县白庄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基本特点 基本关系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知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各有特点,而又往往相辅相成,学习的过程不可能全部由学生的探究发现来完成,不能把接受性学习与填鸭式教学划等号。
一、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以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b认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c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可控性,d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预见性,e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a以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b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c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不可控性,d对学生探究过程关注的不可预见性,e弘扬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探究)两种。“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问题探究过程。接受性学习就是学生直接通过教师或者从书本、电视等媒体直接获取结论,然后加以内化的学习方式。
显然接受性学习不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过程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与探究性学习正好相反,也有本质区别。前者中的角色是被动的接受,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主动去发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而且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接受性学习。
前人的科学知识都靠学生自已主动探究、自我发现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客观条件有限,实践的范围有限,而客观世界是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直接经验。目前,每个人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通过读书、受教育而获得的,是间接知识。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连续性,每一代人都必须继承已有的知识,把前人认识的终点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而后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增加到人类知识宝库中去。这样,人类认识才能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课时有限,不可能花更多时间探究知识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这两种学习方式在人们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并不是说每节课的所有知识都必须由学生来探究获得,更不是要否定知识传授的独特作用。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药品、装置、仪器等都是可以进行探究的教学点,但在45
分钟课堂教学中一味的探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新课程中如何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实际上,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尽管接受性学习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的省时高效的长处和便于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优势是探究性学习所无法替代的。但在旧教材中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过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那么什么时候该用接受性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遇到下列情况就应该老师讲,而不是学生一味的探究。
1.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需要老师提供资料、适时引导、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得问题的结论。如在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时,有些教师往往直接把碳酸钠、碳酸钙、盐酸、硫酸四种药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叫他们去探究,学生肯定会不知所措,这时就要接受性学习。
需要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碳酸盐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钙都是碳酸盐,盐酸、硫酸都是酸,并请学生一起讨论这四种物质之间有几种可能组合可以发生几个反应。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每个组合的反应物,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才能有的放矢,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
2.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的局限,当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涵义、难点理解不透,或对课内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就成为必要。如刚才在学生探究出了药品之后,我增做了粉未状碳酸钙和硫酸的反应,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这个药品组合也行,这时学生的疑惑就产生了,此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加以引导,为什么不选择其余三个组合的真正原因,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当学生学习概念时也应该是接受性学习。表述概念的词是前人已经指定了的,学生只能是接受性学习。例如看到二氧化碳只能称二氧化碳,不能由学生临时随便叫;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能记住,不能由学生随手写。这种学习方式常用于学习化学中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
总之,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是要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具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健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河北省深泽县白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