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中远集团的一系列布局用意深远。
“我们正在努力吸引投资,创造财富,而不是依赖救助,做寄生虫。”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说。为了重振经济,希腊最近频频向海外投资者递出橄榄枝,中国、阿拉伯国家乃至宿敌土耳其都是其目标。
“我们准备将此港(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吞吐枢纽,将南欧、东欧和中欧与亚洲非洲连接起来。”正在希腊访问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所作出的表示无疑是对希腊方面的积极回应。
其实,中远的触角早已在一年前就延伸到了希腊。
“布局”希腊港口
5月21日到希腊访问的中远集团一方面是查看去年承包的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意在探寻新的投资合作机会,谋求希腊政府的支持。在和希腊政府及比雷埃夫斯港官员见面之后,魏家福表示,中远有意在比雷埃夫斯成立配销中心,以运送中国产品至更多地区,并承诺聘用希腊劳工。
希腊拥有丰富的港口设施,世界领先的商业船队,又身居巴尔干地区和欧洲门户的要地,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因此,对于全球航运巨头中远来说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2009年3月,中国远洋旗下的中远太平洋公司竞标成功,获得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2号和3号集装箱码头的35年特许经营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国外获得港口的特许经营权。
希腊是世界最大的海运国家,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东部枢纽港之一,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箱,在欧洲名列前茅。中远计划投资5.5亿欧元(约合6.87亿美元)改造码头设施。2015年完工时,比雷埃夫斯港码头年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160万标箱提升到370万标箱。
此前的2006年4月,中远开通了中国至希腊的直达航线,从希腊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在当年同比增长就超过30%。据专家测算,中远太平洋获得希腊港口的特许经营权后,不但能强化中远从中国至希腊的班轮航线经营,还能为希腊港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谓是双赢。
英国一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希望增加与欧洲的贸易,并试图对欧洲缺乏物流设施投资的情况加以利用。她认为,现在希腊的开放性很有吸引力,当地政府在危机情况下非常仰仗外国投资者,因此,这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一条很好的新途径。
航运大国的困惑
中远集团是中国国际航运的龙头老大,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涵盖了航运业的整个产业链。中远拥有和经营着800余艘现代化商船,共计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六位;干散货船队排名世界第一;专业杂货船和装载超大超重货物的特种运输船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拥有数艘30万吨级油轮,国内排名第一。
此外,中远集团数百家国内外成员单位还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远洋航运和全球物流为依托,以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韩国、南非和西亚等九大区域为辐射点的全球业务网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千余家企业和经营机构。
中远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远太平洋经营码头业务。中远太平洋是全球主要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一,主要通过参与扩大现有码头项目的投资、入股其它码头项目以及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新码头项目等多种途径拓展码头业务。
近年来,中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不少大动作的码头投资。中远已经租赁了美国的长滩港,拥有新加坡一个港口49%的股权,收购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码头25%的股权。
2006年,中远参建鹿特丹港的Euromax码头。鹿特丹港是欧洲海运的要冲,中转能力强,交通便利。而中远在欧洲鹿特丹港的货物装卸量很大,参建该码头对于其在欧洲的航运和线路有巨大促进作用。
2007年,中远收购了苏伊士运河码头公司20%股权。苏伊士运河码头公司经营位于苏伊士运河北人口的埃及塞得港东港区一个集装箱码头。据中远太平洋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介绍,因为中远太平洋有些船舶在苏伊士运河码头停泊,并有一些业务往来。而且此次收购有助于加强中远太平洋在地中海地区的码头网络。这两起投资再加上2009年获得的希腊码头特许经营权,中远已然占据了亚欧的不少关键性港口的码头。
中国的航运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这一点从中远的企业数据当中就可见一斑。我国虽然是海运大国,但离成为海运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认为,中国目前在航运领域的某些硬指标上已经超过了欧美传统航运强国,但是在世界海运业的影响力、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等深层次内涵上都较为逊色,先进的航海文化与社会认知还正在形成之中,亟待改善,这构成了中国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主要障碍。一个没有自己独特的航海文化的民族或许可以在海上称雄一时,但绝对难以称雄一世。
冬天里的童话
自世界历史从陆权时代进入海权时代以来,每一次的大国崛起与衰落都与海洋有关。“航海事业与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的内在联系。航海事业是一个国家对外联系的纽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兴衰。”王祖温说。因此,航运业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安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航运业就进入了冬天。由于经济不景气,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急速下滑,但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依然保持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较为严重。受此冲击,前半年运费迅速下跌,集装箱航运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全行业陷入亏损。
在今年4月发布的2009年企业年报中,中远和中海集运引领了十大亏损企业的前两位。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航运企业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而两家企业也表示其亏损情况在慢慢扭转当中。
面对全球航运业萧条的局面,全球最大的船东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主席菲利普·艾比列高曾表示,拯救国际航运业的力量来自中国。他认为航运业是短暂的高峰,长期的低谷,而中国却有所不同,其繁荣期已经持续了5年以上,在航运的历史上,也只有英国在鼎盛期的时候能做到这样。所以,中国对于世界航运业的增长非常重要。
世界航运的中心正向亚洲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航运业所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
“我们正在努力吸引投资,创造财富,而不是依赖救助,做寄生虫。”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说。为了重振经济,希腊最近频频向海外投资者递出橄榄枝,中国、阿拉伯国家乃至宿敌土耳其都是其目标。
“我们准备将此港(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吞吐枢纽,将南欧、东欧和中欧与亚洲非洲连接起来。”正在希腊访问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所作出的表示无疑是对希腊方面的积极回应。
其实,中远的触角早已在一年前就延伸到了希腊。
“布局”希腊港口
5月21日到希腊访问的中远集团一方面是查看去年承包的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意在探寻新的投资合作机会,谋求希腊政府的支持。在和希腊政府及比雷埃夫斯港官员见面之后,魏家福表示,中远有意在比雷埃夫斯成立配销中心,以运送中国产品至更多地区,并承诺聘用希腊劳工。
希腊拥有丰富的港口设施,世界领先的商业船队,又身居巴尔干地区和欧洲门户的要地,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因此,对于全球航运巨头中远来说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2009年3月,中国远洋旗下的中远太平洋公司竞标成功,获得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2号和3号集装箱码头的35年特许经营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国外获得港口的特许经营权。
希腊是世界最大的海运国家,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东部枢纽港之一,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箱,在欧洲名列前茅。中远计划投资5.5亿欧元(约合6.87亿美元)改造码头设施。2015年完工时,比雷埃夫斯港码头年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160万标箱提升到370万标箱。
此前的2006年4月,中远开通了中国至希腊的直达航线,从希腊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在当年同比增长就超过30%。据专家测算,中远太平洋获得希腊港口的特许经营权后,不但能强化中远从中国至希腊的班轮航线经营,还能为希腊港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谓是双赢。
英国一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希望增加与欧洲的贸易,并试图对欧洲缺乏物流设施投资的情况加以利用。她认为,现在希腊的开放性很有吸引力,当地政府在危机情况下非常仰仗外国投资者,因此,这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一条很好的新途径。
航运大国的困惑
中远集团是中国国际航运的龙头老大,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涵盖了航运业的整个产业链。中远拥有和经营着800余艘现代化商船,共计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六位;干散货船队排名世界第一;专业杂货船和装载超大超重货物的特种运输船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拥有数艘30万吨级油轮,国内排名第一。
此外,中远集团数百家国内外成员单位还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远洋航运和全球物流为依托,以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韩国、南非和西亚等九大区域为辐射点的全球业务网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千余家企业和经营机构。
中远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远太平洋经营码头业务。中远太平洋是全球主要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一,主要通过参与扩大现有码头项目的投资、入股其它码头项目以及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新码头项目等多种途径拓展码头业务。
近年来,中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不少大动作的码头投资。中远已经租赁了美国的长滩港,拥有新加坡一个港口49%的股权,收购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码头25%的股权。
2006年,中远参建鹿特丹港的Euromax码头。鹿特丹港是欧洲海运的要冲,中转能力强,交通便利。而中远在欧洲鹿特丹港的货物装卸量很大,参建该码头对于其在欧洲的航运和线路有巨大促进作用。
2007年,中远收购了苏伊士运河码头公司20%股权。苏伊士运河码头公司经营位于苏伊士运河北人口的埃及塞得港东港区一个集装箱码头。据中远太平洋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介绍,因为中远太平洋有些船舶在苏伊士运河码头停泊,并有一些业务往来。而且此次收购有助于加强中远太平洋在地中海地区的码头网络。这两起投资再加上2009年获得的希腊码头特许经营权,中远已然占据了亚欧的不少关键性港口的码头。
中国的航运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这一点从中远的企业数据当中就可见一斑。我国虽然是海运大国,但离成为海运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认为,中国目前在航运领域的某些硬指标上已经超过了欧美传统航运强国,但是在世界海运业的影响力、国际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等深层次内涵上都较为逊色,先进的航海文化与社会认知还正在形成之中,亟待改善,这构成了中国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主要障碍。一个没有自己独特的航海文化的民族或许可以在海上称雄一时,但绝对难以称雄一世。
冬天里的童话
自世界历史从陆权时代进入海权时代以来,每一次的大国崛起与衰落都与海洋有关。“航海事业与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的内在联系。航海事业是一个国家对外联系的纽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兴衰。”王祖温说。因此,航运业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安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航运业就进入了冬天。由于经济不景气,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急速下滑,但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依然保持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较为严重。受此冲击,前半年运费迅速下跌,集装箱航运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全行业陷入亏损。
在今年4月发布的2009年企业年报中,中远和中海集运引领了十大亏损企业的前两位。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航运企业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而两家企业也表示其亏损情况在慢慢扭转当中。
面对全球航运业萧条的局面,全球最大的船东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主席菲利普·艾比列高曾表示,拯救国际航运业的力量来自中国。他认为航运业是短暂的高峰,长期的低谷,而中国却有所不同,其繁荣期已经持续了5年以上,在航运的历史上,也只有英国在鼎盛期的时候能做到这样。所以,中国对于世界航运业的增长非常重要。
世界航运的中心正向亚洲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航运业所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