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作业量不能过多,要达到精简。
现在教育提出要减轻学生身上过重的负担,改革教学,愉悦教育。作为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精炼的作业,体现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知识,作业不能繁多,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性,让学生愿意学也愿意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一种美食反复食用会令人生厌。同理,在教学中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厌倦,因为这些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焕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如: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游戏性的作业;课后多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口。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我们用得最多为什么?
2、调查性作业。所谓调查性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或作业。我们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我就让学生调查了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了三个小吃点每天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污染的建议书。
3、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学而时习之",知识学习了之后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当前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学生忙于应付。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都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数学作业加以变革,实行全面的开放,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课外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通过作业训练改革,促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作业训练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四、作业设计要具有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单元复习时,我觉得可以引导学生将整单元知识进行网络式整理,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分成三个阶梯:一、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二、变化题;三、开放、实践题。并建议:如果你喜欢自己做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点难度的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分层性。
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分层次设置作业。
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作业设计要具有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在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后,要求学生放学回家买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购菜的情况记录下来。又例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现实生活往往存在着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如四年级数学第八册22页的数学广角中:在钉子板上围图形。通过3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4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如果通过5个钉子呢?要求学生回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作业。
总之, 教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是一份好的教案,也不可能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作业。教师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入点,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的硬件。 (上接第137页) 理解阅读教材的关键、本质。
(2)学生可做一到二道题目试试,看会不会做,如果感到还有困难,那么再次进行阅读,再次尝试做题目。
(3)教师要求学生做类似例题的练习,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以检查他们的自学效果。
(4)教师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做些点拨、归纳,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自学内容,也可使学习困难者得到补偿学习。
7.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对于一些"问题性"程度较高,个体学习、同化学习有困难的材料,教师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在相互补充、互为启发中完成心理转化,学到知识。
师:个位0减4,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10减4,差的个位上写6。那么,十位上、百位上应该填几呢?
随即,教师请学生4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有的认为:十位上填4,百位上填9;有的认为十位上填3,百位上填8;还有的认为十位上填4,百位上填8。那么,十位上、百位上究竟应该填几呢?为什么?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看哪一组、哪一位同学讲得有道理。同学们经过两次合作学习,终于理解了"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十位上既要向前一位借"1",又要借给后一位"1",所以十位上应该是填3,百位上应该是填8。他们经验证也证实了这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8.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主要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数形结合是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然后,他们受到数轴及数轴上的数的刺激,发现正、负整数及零的大小比较方法(负整数<零<正整数,或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左小右大),同样适用于正、负小数及零大小的比较,进而也找到了正、负小数及零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得出:
①1.2>—2.4 ②—3.5<0
③—2.4>—3 ④—3>—3.5
又如,用"数"来帮助学习"形"。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先是数面积,后来发现用算"数"(长×宽)的方法能很快地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并非只是某一种学习方法在起作用,而往往是几种方法在起共同的、相互的作用,"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才更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获得学习成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要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学习;另一方面,需要相互之间商量议论和合作学习,这样才容易互为启发、补充,形成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
一、作业量不能过多,要达到精简。
现在教育提出要减轻学生身上过重的负担,改革教学,愉悦教育。作为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精炼的作业,体现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知识,作业不能繁多,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性,让学生愿意学也愿意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一种美食反复食用会令人生厌。同理,在教学中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厌倦,因为这些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焕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好学者。 如: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游戏性的作业;课后多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口。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布置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三角形我们用得最多为什么?
2、调查性作业。所谓调查性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或作业。我们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
如:数学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后,我就让学生调查了自己家里每天大约用塑料袋的个数,调查了三个小吃点每天带来多少生活垃圾等。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白色污染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处理白色垃圾呢?通过调查、讨论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合理处理白色污染的建议书。
3、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学而时习之",知识学习了之后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当前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学生忙于应付。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都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数学作业加以变革,实行全面的开放,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课外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通过作业训练改革,促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作业训练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四、作业设计要具有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单元复习时,我觉得可以引导学生将整单元知识进行网络式整理,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分成三个阶梯:一、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二、变化题;三、开放、实践题。并建议:如果你喜欢自己做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点难度的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分层性。
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分层次设置作业。
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作业设计要具有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在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后,要求学生放学回家买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购菜的情况记录下来。又例如,让学生统计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现实生活往往存在着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如四年级数学第八册22页的数学广角中:在钉子板上围图形。通过3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通过4个钉子可以围出哪几种不同的形状?如果通过5个钉子呢?要求学生回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这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作业。
总之, 教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中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好的作业设计,就不是一份好的教案,也不可能有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内容丰富有趣,富有创意的作业。教师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突入点,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的硬件。 (上接第137页) 理解阅读教材的关键、本质。
(2)学生可做一到二道题目试试,看会不会做,如果感到还有困难,那么再次进行阅读,再次尝试做题目。
(3)教师要求学生做类似例题的练习,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以检查他们的自学效果。
(4)教师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做些点拨、归纳,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自学内容,也可使学习困难者得到补偿学习。
7.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对于一些"问题性"程度较高,个体学习、同化学习有困难的材料,教师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在相互补充、互为启发中完成心理转化,学到知识。
师:个位0减4,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10减4,差的个位上写6。那么,十位上、百位上应该填几呢?
随即,教师请学生4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有的认为:十位上填4,百位上填9;有的认为十位上填3,百位上填8;还有的认为十位上填4,百位上填8。那么,十位上、百位上究竟应该填几呢?为什么?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看哪一组、哪一位同学讲得有道理。同学们经过两次合作学习,终于理解了"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十位上既要向前一位借"1",又要借给后一位"1",所以十位上应该是填3,百位上应该是填8。他们经验证也证实了这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8.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主要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数形结合是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然后,他们受到数轴及数轴上的数的刺激,发现正、负整数及零的大小比较方法(负整数<零<正整数,或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左小右大),同样适用于正、负小数及零大小的比较,进而也找到了正、负小数及零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得出:
①1.2>—2.4 ②—3.5<0
③—2.4>—3 ④—3>—3.5
又如,用"数"来帮助学习"形"。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先是数面积,后来发现用算"数"(长×宽)的方法能很快地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并非只是某一种学习方法在起作用,而往往是几种方法在起共同的、相互的作用,"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才更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获得学习成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要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学习;另一方面,需要相互之间商量议论和合作学习,这样才容易互为启发、补充,形成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