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建构与历史书写——惠皎《高僧传》叙述意图分析

来源 :南亚东南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齐梁之际惠皎的《高僧传》较之早出的僧祐《出三藏记集》在取材上多有借鉴,但在叙述方法上却大有不同。在《高僧传》代表性篇目《鸠罗摩什传》中,惠皎记述了更多人物,借助人物间的对话、矛盾与冲突,展现了鸠罗摩什从小乘到大乘转变的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佛门内部不同思想交锋的情况。惠皎改变了早期僧传作品倚重史料收集,不重细节刻画的倾向。《高僧传》的记述,不仅在篇幅字数上有大量的增加,为高僧形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高僧传》的文本在注重史料的同时,更具文学性。这种文学性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故事虚构,而
其他文献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的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初见人工智能机器人“克拉拉”的海伦小姐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来不晓得该怎样跟你这样的客人打招呼。说到底,你究竟算不算客人呢?还是说,我应该当你是台真空吸尘器?”  在这位关注当下数字生活的重量级作家笔下,人工智能(AI)已经聪明到什么程度?几近为人的机器人被设计出来,目的是给儿童带来陪伴,它们的身份界于导师、保姆或朋友之间。那个时空里
期刊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于青年的培养,对于王勃这样一位中国古代的少年英才,毛泽东似乎更是青睐有加。王勃是初唐时期极富才华的文学家,尤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可惜英年早逝。王勃的其人其才,曾触发毛泽东一段近千字的感慨,而这也成为毛泽东品评历史人物时所写就的最长的一段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