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分析说,比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再比如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语文卷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与往年高考作文相比,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不少材料内容思辨色彩有所加深,这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有指向意义。袁卫星以全国一卷举例说,全国一卷材料中女大学生小陈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是点赞还是质疑?这里没有单向的片面结论,而是把矛盾的双方提供给考生,由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题与2003年以“智子疑邻”为材料,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全国卷作文题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现实性、开放度、思辨性特点更为明显。
当全国16套作文题摆在面前时,康健教授还是最推崇今年安徽省“观察蝴蝶翅膀”和天津市由流行词“范儿”衍生出来的这两道高考作文题。
“这两道作文题与其他省份要求考生用华丽的辞藻把事理说清楚的作文题不同,安徽作文题讲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这类题目过去很少,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把一些具体事务阐释清楚,这里面既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考查考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的逻辑性。”康健说,“作文命题有时也很矛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多,暗示就越多,对考生思维的限制相应也就越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大同小异,很难有颠覆性观点。但从阅卷的角度来说,限制性多的作文有一个好处就是阅卷时尺度相对好掌握一些。比如,天津市‘范儿’这种简短材料的作文,其实给学生提供的空间非常广阔,比如,范儿可以是行业标准,也可以是道德,还可以是职业规范,等等。”
“天津这道题让考生对‘范儿’发表议论,出得有点不好把握。”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认为,“因为‘范儿’这个概念非常含糊,也不好定义。同时它是某种象征的、比拟的、隐喻式的一种表达。这种题目,让中学生来写容易写得浮夸,容易写得夸张,我个人不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
陈晓明教授认为,同样的含糊体现在江苏卷的作文题里。“这个题目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智慧可能很重要的是一种天分。这个文章的题目回避了天分这一点,所以它可讨论的余地、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比如诸葛亮二十几岁就出道,显然不能说他的经验就非常丰富了,他的智慧跟他的天分有关。特别是题干中讲到‘智慧有其自身的景象’,这句话非常模糊、非常含混,让人不得要领。”
不可否认的是,含混的作文材料,要求考生具有短时间内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可能谬之千里。山东省青岛市九中语文教研组长、青岛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陶文以山东省今年的作文题为例说:“在作文题里,孩子对于丝瓜和肉豆的探索是一种求知的表现,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即使是出于好奇,作为家长也应该积极去鼓励和引导,而父亲的否定恰恰挫伤了孩子的这种积极性,父亲的观点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过于现实和功利。很多同学包括网友从顺其自然的角度展开行文,我个人觉得跟材料的关系不大,孩子并不是没有‘顺其自然’或者不尊重自然,他只是在做一种探索发现,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父亲觉得孩子的求知行为很可笑,如果一定要以父亲主张‘顺其自然’来展开的话,我认为并不切题。”(张博整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分析说,比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再比如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语文卷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与往年高考作文相比,201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不少材料内容思辨色彩有所加深,这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有指向意义。袁卫星以全国一卷举例说,全国一卷材料中女大学生小陈举报自己父亲的行为,是点赞还是质疑?这里没有单向的片面结论,而是把矛盾的双方提供给考生,由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题与2003年以“智子疑邻”为材料,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全国卷作文题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现实性、开放度、思辨性特点更为明显。
当全国16套作文题摆在面前时,康健教授还是最推崇今年安徽省“观察蝴蝶翅膀”和天津市由流行词“范儿”衍生出来的这两道高考作文题。
“这两道作文题与其他省份要求考生用华丽的辞藻把事理说清楚的作文题不同,安徽作文题讲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这类题目过去很少,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把一些具体事务阐释清楚,这里面既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考查考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的逻辑性。”康健说,“作文命题有时也很矛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多,暗示就越多,对考生思维的限制相应也就越多,考生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大同小异,很难有颠覆性观点。但从阅卷的角度来说,限制性多的作文有一个好处就是阅卷时尺度相对好掌握一些。比如,天津市‘范儿’这种简短材料的作文,其实给学生提供的空间非常广阔,比如,范儿可以是行业标准,也可以是道德,还可以是职业规范,等等。”
“天津这道题让考生对‘范儿’发表议论,出得有点不好把握。”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认为,“因为‘范儿’这个概念非常含糊,也不好定义。同时它是某种象征的、比拟的、隐喻式的一种表达。这种题目,让中学生来写容易写得浮夸,容易写得夸张,我个人不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
陈晓明教授认为,同样的含糊体现在江苏卷的作文题里。“这个题目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智慧可能很重要的是一种天分。这个文章的题目回避了天分这一点,所以它可讨论的余地、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片面。比如诸葛亮二十几岁就出道,显然不能说他的经验就非常丰富了,他的智慧跟他的天分有关。特别是题干中讲到‘智慧有其自身的景象’,这句话非常模糊、非常含混,让人不得要领。”
不可否认的是,含混的作文材料,要求考生具有短时间内准确分析材料的能力,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可能谬之千里。山东省青岛市九中语文教研组长、青岛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陶文以山东省今年的作文题为例说:“在作文题里,孩子对于丝瓜和肉豆的探索是一种求知的表现,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即使是出于好奇,作为家长也应该积极去鼓励和引导,而父亲的否定恰恰挫伤了孩子的这种积极性,父亲的观点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过于现实和功利。很多同学包括网友从顺其自然的角度展开行文,我个人觉得跟材料的关系不大,孩子并不是没有‘顺其自然’或者不尊重自然,他只是在做一种探索发现,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父亲觉得孩子的求知行为很可笑,如果一定要以父亲主张‘顺其自然’来展开的话,我认为并不切题。”(张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