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老师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还要完成固有的内容。特别是高中化学教学,与原来相比减少了近1/3课时,这就给化学老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者在优化课堂结构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首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障碍。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会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是否有意义。
二、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一)加强预习,做好笔记。
由于高中化学课时较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的课堂时间,要知道课堂上要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是自学的起点,具有自主性、尝试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会学生预习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为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化学提纲、做化学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在预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化学预习笔记,记录的是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这些是日后复习的依据。预习中发现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反馈,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前提,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是背教案,那么也就谈不上高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目光、表情、姿态,提问反馈,习题反馈,等等,关键是教师有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三)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认识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教师千万不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不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需要逐渐深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抓基础知识,注意控制难度,否则学生容易对化学课程产生无力感、抗拒感。应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可以在每一堂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在这一堂课中应该注意哪些重点,理解哪些内容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性的问题。在学生掌握部分知识之后,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应该明白,循序渐进并非是对学习的懈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来分步骤、有条理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方法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呼应。所以,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化学教学方法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坚持的原则。
(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分别代表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模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闪烁及叠加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又如,根据化学史料,运用化学故事,是一种激发兴趣的好方法。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根据《格林太太的假牙》这个故事,利用Flash编制成动画。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配以合适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在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一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二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首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障碍。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会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是否有意义。
二、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一)加强预习,做好笔记。
由于高中化学课时较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的课堂时间,要知道课堂上要讲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是自学的起点,具有自主性、尝试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会学生预习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为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化学提纲、做化学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在预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化学预习笔记,记录的是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这些是日后复习的依据。预习中发现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反馈,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前提,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是背教案,那么也就谈不上高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目光、表情、姿态,提问反馈,习题反馈,等等,关键是教师有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三)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有一个认识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教师千万不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不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需要逐渐深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抓基础知识,注意控制难度,否则学生容易对化学课程产生无力感、抗拒感。应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可以在每一堂课前,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在这一堂课中应该注意哪些重点,理解哪些内容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性的问题。在学生掌握部分知识之后,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深化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应该明白,循序渐进并非是对学习的懈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来分步骤、有条理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方法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呼应。所以,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化学教学方法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坚持的原则。
(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分别代表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模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闪烁及叠加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又如,根据化学史料,运用化学故事,是一种激发兴趣的好方法。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根据《格林太太的假牙》这个故事,利用Flash编制成动画。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配以合适的音乐,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在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一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二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要布置学习解答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以减轻学生负担。”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