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灵魂的毕生探寻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善衍著,《域外博物馆印象》,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3月,16万字,184页,定价48元。
  《域外博物馆印象》(以下简称《印象》)(图1)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几经盼望,终于读到了徐善衍老师的这部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著作。在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愈发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的今天,针对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亦如井喷之势涌现,各类专著、论文从博物馆与考古学、传播学、教育学、管理学乃至政策学等各个角度,对博物馆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剖析。在这样的背景下,《印象》依托作者丰富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经验、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独特的观察角度,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学术界献上了难以取代的新篇章。
  该书共分为六个独立篇章,将三十余篇博物馆印象的学术随笔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纳入相应的篇章结构中。《北美掠影》《英伦览胜》《欧洲巡礼》《东瀛探幽》四个篇章根据博物馆所在地进行了划分,其中的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在美、英、欧、日等地各大知名博物馆的调研经历,以及在参观过程中通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对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运营、展览设计等环节的独立思考。虽然目前国内不乏对域外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案例介绍,但《印象》的独特之处在于介绍微观案例的同时保持了宏观视角,书中除了介绍国内学者耳熟能详的众多知名科技博物馆,还暗含着作者对国内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考量。《他山之石》篇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浓缩的思考与抽象的追问,通过对当下的总结来探索博物馆的未来。《末篇》则通过对作者多年游学经历的总结,将对博物馆的反思扎实地落在探寻中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之路。
  《印象》的写作体例与一般的博物馆学术专著略有不同,作者以学术随笔的方式对域外博物馆一一介绍,辅以师长谈心的口吻向读者展开陈述。通读全书,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打破了学术论文的刻板形式,反而能让人直截了当地读到更多深层的反思,并触及反思之后的责任、关心与使命担当,感受到学术融进思想并最终形成“学术生命”的隽永。就当代研究者的习惯而言,阅读本书很难功利地从摘要、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跳到结论,因为字字句句都是有机生命,令读者难以跨越。
  与体例相应的是本书的论述方式。对海外博物馆的介绍可以使难以亲自外出调研的读者得到相对直观的视觉感受,亦或凭借作者身体力行的经验研究来现身说法,使读者通过阅读来获取间接经验。因此,这类著作往往面临两难之境,或易成为经验材料的简单堆砌,或观点先行并凌驾于经验之上。《印象》则对经验材料的处理游走于論与述之间,通过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将散碎的案例和照片融入作者的学术理念,与思想融会贯通。这样处理之后文图形成紧密的呼应,成为引导读者对博物馆进行思考的媒介,而非博物馆网站或旅游论坛中司空见惯的参观导览;作者在书中融入理念而非强加观点,把对答案的寻求交还给读者,正如《他山之石》篇章中收录的文章总以问题收尾,开放式的结论在引导读者进行思考的同时也使无形的结论更加牢靠,是为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
  在引领读者遨游域外博物馆的同时,《印象》也表达了对自然科学博物馆行业的若干洞见,无论是在学理层面还是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实践层面上都值得借鉴。例如,作为国内科技馆行业的泰斗之一,作者并未将观察对象局限在科技类博物馆,而是汲取各类博物馆的精髓形成对科技类博物馆的思考,正像他在自序中所使用的“反刍”一词。事实上,无论科技馆的展陈形式与理念如何发展,的确有必要对自身作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身份强化认识,用作为博物馆的类别来规范自身的创新路径,以确保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博物馆作为智识空间的悠久传统。书中提到社会作为无边无形的博物馆,也正是将博物馆的本质和内涵内化为观察者看待问题的特定维度,使博物馆理念跳出种种严格或宽泛的定义而渗透在思考过程之中。
  最后,《印象》多次论及历史展示与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关系,既反复强调了科技史展示对于科技馆的重要性,又通过案例生动地描绘了博物馆与历史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欧陆巡礼》篇章中的《一段悲情与伟大的科技史展示》一文,通过作者在西班牙瓦伦西瓦科技馆的参观经历引出了科学巨匠特斯拉(Nikola Tesla)的悲情人生。文中论及特斯拉的历史评价之际提到有必要直接引述展览的结语,而作者的观点同样值得直接引述:“科技史应该怎样在科技馆中出现?不能只有器物类的收藏,一定要有体现思想、精神和情感的事件与人物,这样才生动深刻并触及人们的灵魂,才能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历史与人物的展示可以引发博物馆观众对“何为科学”的思考,作者的观点值得博物馆从业者、研究者对“何为科技博物馆”——即科技类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不断追问。
  事实上,重物轻人或者厚今薄古,仍然是自然科学博物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唯有重视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思考并传播科学文化的建馆理念才是对自然科学博物馆内涵更加深刻的理解。博物馆展示中科技与文化的关系、科技展示中历史与当代的关系乃至历史展示中人与物的关系,这些问题与其寻找标杆来进行对照,总不如回到地方文化背景中去追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国外先进案例的学习永远需要理念先行,而不是直接挪用看似耀眼的成果。在讨论旧金山探索馆的创新理念中,在思考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建设中以及不胜枚举的字里行间,《印象》正是不断传达着这样的声音。从博物馆出发,引出历史故事实质上是论述博物馆对待历史的态度,最终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形成对博物馆本质的反思。
其他文献
摘要从青蒿(ArtemisiaannuaL)高产株系025的cDNA文库中克隆到了一个编码青蒿法呢基焦磷酸合酶(AaFPS1)的cDNA(af1).序列分析表明,这一cDNA编码一个含34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9kD.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其他植物、哺乳动物及酵母的FPS相似,也包含异戊烯基转移酶和聚异戊烯基合酶所共有的5个保守域.此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表现出明显的FPS酶
期刊
摘要为探讨昆明白小鼠不同类型的卵胞质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C57BL/6小鼠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单次核移植,同时采用将重构胚类合子核移入去核合子、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细胞核移入去核MⅡ期卵的方法进行连续核移植,通过将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与正常昆明白小鼠2-细胞胚胎卵裂球交换融合得到四倍体胚胎.对所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以去核的昆明白小鼠MⅡ期
期刊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黄土/古土壤样品在加热中磁性矿物及其粒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100~200℃之间,因样品中有机质燃烧而产生的还原环境可以提高样品所含磁铁矿的纯度,并影响样品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表现在:(1)样品的矫顽力(Hc)和剩磁矫顽力(Hcr)显著减小;(2)多畴(MD)磁性矿物的含量增多,而超顺磁(SP)磁性矿物的含量降低;(3)天然剩磁热退磁有异常显示;(4)上述变化随成土作用增强而减
期刊
摘要甘肃东乡早更新世黄土底部发现松鼠一新亚科——高冠松鼠亚科(Aepyosciurinaesubfam.nov.).该亚科以其单面高冠的脊形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具高冠齿的松鼠.它的颊齿的形态结构与现在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Anomalurinae的有些相似.东方高冠松鼠(新属、新种)(Aepyosciurusorientalisgen.etsp.nov.)可能生活在高山林地或草地,以比
期刊
摘要描述了产自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种新的哺乳动物——索菲娅戈壁兽(Gobiconodonzofiaesp.nov.).新种耳区的岩骨前骨板提供了第5脑神经Ⅱ,Ⅲ分支的汇合出口,这可能是类似犬齿兽类的原始特征.与爬兽一样,新种保存了骨化的麦氏软骨,表明它具有与下颌分离的耳区结构,为哺乳动物中耳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直接的化石证据.新种以I1/I1增大,眶下孔靠后,4个颏孔及牙齿结构区别于戈壁兽
期刊
摘要荣城3类经历过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产于区域片麻岩和超镁铁岩中的榴辉岩具有通常榴辉岩的氧同位素组成,而产于大理岩中的榴辉岩特别富集18O.各类榴辉岩的石英-石榴石氧同位素温度大体指示榴辉岩的形成温度,由此估计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平均略高于800℃,与其他地质温度计估计的温度基本一致.荣城杨官屯大理岩中榴辉岩包体的δ18O值远比大别山和苏鲁地体其他地区的榴辉岩(包括大理岩
期刊
摘要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多岛海3支深水活塞岩芯的AMS14C年龄、氧同位素、浮游有孔虫组合和沉积速率等的研究,认为末次冰消期印尼多岛海热传输通道的变化呈现阶段性,冰消期终止期ⅠA(约12.5kaBP前后)海平面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望加锡海峡和龙目海峡突然变宽,温暖的低盐水迅速涌入爪哇海和东印度洋;终止期ⅠB(9.5kaBP前后)海平面再次快速上升,南海与爪哇海开始联通,南海陆架区低盐水在季风环流的作用
期刊
摘要猪红细胞(pRBC)是人红细胞的理想替代品,但pRBC表面有异种抗原--α-Gal抗原(Gala1,3Galb1,4GalNAc-Ra),人血清中含有天然存在的抗α-Gal抗原的抗体,pRBC的α-Gal抗原会引起猪→人异种输血的急性临床输血反应.因此要消除种间的免疫排斥,首先要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实验使用基因重组的大豆a-半乳糖苷酶(rSα-GalE)切除α-Gal抗原的末端α
期刊
摘 要 在1938年的论文中,爱因斯坦和伯格曼证明了,在远距情况下,与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理论相容的四维理论其实是一个五维理论的推论,而且这个五维理论关于每个维度都是对称的。他们因此而成为以此为基础的现代观点的先驱。但过了不久,他们却将论点撤回了,还用一种对现代读者来说相当不自然的方式修改了这理论,破坏了它关于五个维度的对称性。这是为什么?笔者从彼得·伯格曼的回信中得知,原来这是因为,那个更对称的五
期刊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弘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与宗教特权。启蒙运动的高潮与中心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们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重要贡献是《百科全书》的编纂,因此他们也被人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成员们,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其主流表现在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在宗教上宣传无神论,在政治上批判封建专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