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幕:尤金妮娅
1918年,将15亿人口卷入其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另一个危险的时代却刚刚到来,战争同时带来了毁灭与创造,对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的意味。“一战”对美国人民来说,毁灭的是枪支,创造的是无数就业机会与美钞;对美国的黑人兄弟而言,毁灭的是枷锁,创造的是象征自由的爵士乐;但对美国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来说,毁灭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式的保守观念,创造的是充满个性、时尚、名利与成就的新女性时代。这就是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乐时代”,当然,这不如“摩登时代”的概括更有魅力并显得危机重重。
摩登时代确实得益于战争。對美国本土而言,1915年一次来自母女之间的战况更加灼人。19岁的金发银行继承人尤金妮娅,被她的母亲告上法庭,罪状是“自甘坠落”,含蓄的说法是反社会行为。是的,这位每个晚上最少要去六家夜总会,喝下大量松子酒,在黑人的爵士乐伴奏下搔首弄姿的女孩,对当时的保守社会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分子。用当下的眼光去回顾这次事件,你首先会注意到母女俩在法庭上大相径庭的着装风格,母亲保守肃穆,女儿时尚性感。而那个时代“时尚性感”是“不知羞耻”的同义词。此后,这样的母女战争在美国的各个地方上演,尽管不必人人闹上法庭,但所有讯息都提醒着人们,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而年轻的女孩儿正是主角。
1919年,大英帝国逐渐没落,美国开始蒸蒸日上。年轻的女孩们拿着父母轻松赚来的钞票,疯狂地开垦自己,展露女性特有的魅力:不是贵族式袒露酥胸与变态细腰,而是张扬的个性:曲线、短发、烟不离手、酗酒、露出膝盖,绝对的自由。随时随地重复上面的行为,如果有人对此说不,她们宁肯把煤气管塞进嘴巴,然后潇洒地打开煤气阀,也绝不就范。还有“激情的性爱”,对,就是字面的意思。当然还有浪漫的爱情,这需要一个故事……爱情故事:泽尔达和斯科特
1900年出身的泽尔达,仿佛就是为了这个时代而来。6岁时她为了博自己一笑,谎称家中着火。消防员举着尴尬的水龙头在她裙下瑟瑟而立,是的,她站在房顶等待这一幕。17岁的泽尔达“不停地跳舞、不停地恋爱”。到了18岁,她竟可以招惹到飞行员在她家房屋上空表演特技飞行。
尽管如此,当斯科特第一次在舞会上见到泽尔达,便被她的美貌折服。他完全忽略了她危险的名声。那时斯科特刚过了21岁生日,他出版了第一本畅销书,被认为是“一个迷人的年轻人”。至于泽尔达的魅力已经被反复验证过了,斯科特疯狂地爱上了她。好消息是泽尔达也喜欢斯科特,坏消息是泽尔达更喜欢钱。
那时的斯科特只是位文学青年,家境属于中产中破产的那一层,在认识泽尔达之前他“除了阅读、写作之外,对什么都无所谓,他有模糊的志向,却毫无方向”。而泽尔达则“骑在崇拜者的后座上,双臂搂着他们的腰,把裙子拉倒膝盖,剪短头发,抽烟,喝烈酒,和男友亲吻告别”,坊间传播着她“鼓励裸泳与多角恋爱”的报道。
“摩登时代”离不开危险的诱惑,爱情也不能没有刺激。“你让我深受刺激,你让我害怕,可我仍然每天爱你更多,可是你让人着迷,让人受伤害,你这个危险女孩”,这样的歌词反复出现在斯科特的脑海,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志向很快紧跟着泽尔达的思维“所有这些温柔、暖和的夜晚都付诸流水了,而我本应该躺在你的臂膀中,沐浴在月光下”。这便是斯科特的方向——写作、挣钱,然后和心爱的泽尔达一起花掉。
生活:丰盛、奢靡与疯狂
于是很快,斯科特的一部因为不肯修改而被屡屡退稿的小说《人间天堂》,在泽尔达分手信的“鼓励”下,经过半年痛苦的修改,成为了他第一部畅销小说。作家的灵魂在爱情的煎熬下,终于修成正果。1920年4月,24岁的菲茨杰拉德和20岁的泽尔达正式成为夫妻。接下来的创作就显得顺理成章,稍微开动想象力就可以明了《漂亮冤家》、《夜色温柔》的创作来源是一位危险又魅力无穷的女人。而那部摩登时代的圣经《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是直接将泽尔达作为女主角原型。人们评价斯科特“创造了一个时代,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现在看来更准确的说法是,如果《了不起的盖茨比》给那个时代下了定义,那么创造它的是泽尔达,斯科特只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记录者。
婚后一年,泽尔达生下女儿,一家人迁徙到巴黎,过起了文学贵族的生活。在任何地方,生活之于泽尔达是丰盛、多姿、一刻不能停歇的。如果让斯科特来总结,那就是“奢靡”。好在他对此并不反感,并乐于和爱妻一起游戏人间、享乐人生。
泽尔达与斯科特一年的消费,按现在来说大概有几百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来参加酒会或者打扮上。整个社会的摩登风潮愈演愈烈,那些在战争中靠密集宣传发家的商人们,很快就发现“摩登”是一个很好的消费趋向。关于美丽标准的广告随处可见:电影里的摩登女郎是可以击败一切挫折吸引到健康男性的;杂志上的时尚造型左右着人们的审美;瘦身、化妆成为了女性的必修课程。另一个形式的维多利亚时代,以貌似女性自主的方式降临,它没有那些看得见的条条框框,但是所有的标准和规则都已经潜移默化地捆绑住了生活。
斯科特与泽尔达在这样的时代中,放纵地享受着爱情与人生。他们在利多歌舞餐厅,身着昂贵的晚礼服纵身跃入游泳池,然后斯科特搞来一辆三轮车,骑着它绕着协和广场绕圈。斯科特把大量的写作时间都用来宿醉,也许是生存压力太大,他酗酒倾向严重。即使他想写作,愈发疯狂的泽尔达也有办法让他去酒会酩酊大醉。海明威那时还是个需要经常接受斯科特接济的朋友,他不无担心地告诫,“这个女人会毁了你的写作”。
艺术:永不停歇的创造力
不要以为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被无良商家利用的巨大商业陷阱,摩登女们因自由而生的旺盛生命力,刺激着艺术与社会的进步。除了文学作品,电影中更是充斥着摩登女的痕迹。摩登女更大的成就是让美国文化真正脱离了英国,使创造力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而避孕药等造福女性的工业品出现,也让这个危险的奢靡时代多了一份温情与责任感。
具体到泽尔达身上,她的绘画、文字、舞蹈都有独到之处。深受《了不起的盖茨比》影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在泽尔达的外孙女家做客,他说他花了一个下午看泽尔达画的画。画很多,辛西亚家的墙上都挂满了,“泽尔达多数画幅都蕴含着非凡的灵感,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表现的某种极为重要的东西,可以明白画是出自才华横溢的人之手的。但是,这些画纵使极富艺术性,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将这两个世界隔开的是一道非常之薄的墙壁,然而又是森严壁垒。泽尔达的画未能穿过那道墙壁。她的文章也是如此,她所热衷的舞蹈也未能例外。”
那道墙壁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是天赋尚浅,也许是被奢靡混淆了视线,当然还有时间尚未发挥功效。1929年,整个世界再也经受不起摩登女们的奢靡索求,一夜之间纽约股市暴跌,“一战”后美国人民积累起来的财富被瞬间蒸发,人们没有精力再去争论一条裙子的长短与设计,而是为了一块面包奔波。
落幕:疯狂替代爱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再无佳作的斯科特,无力再支撑和爱人的奢靡生活,两人矛盾重重,直至泽尔达游离在精神分裂的边缘不得不被送往医院。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离开摩登女郎而创作力枯竭的斯科特,只能继续依靠酒精寻找灵感,终于在1940年因为酗酒引发的心脏病去世。
泽尔达在斯科特死后呢喃着,“将我们联在一起的疯狂”。是的,疯狂成就了泽尔达与斯科特这样一对摩登爱人,亦将他们双双毁灭。
8年后,泽尔达所住的精神病院顶楼燃起了大火,这次不是这个有着危险名声姑娘的恶作剧,消防员们来的也没有她6岁时那么及时。摩登女时代就此结束,但是她们带给我们的活力影响至今。
1918年,将15亿人口卷入其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另一个危险的时代却刚刚到来,战争同时带来了毁灭与创造,对不同的人群带来不同的意味。“一战”对美国人民来说,毁灭的是枪支,创造的是无数就业机会与美钞;对美国的黑人兄弟而言,毁灭的是枷锁,创造的是象征自由的爵士乐;但对美国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来说,毁灭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式的保守观念,创造的是充满个性、时尚、名利与成就的新女性时代。这就是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乐时代”,当然,这不如“摩登时代”的概括更有魅力并显得危机重重。
摩登时代确实得益于战争。對美国本土而言,1915年一次来自母女之间的战况更加灼人。19岁的金发银行继承人尤金妮娅,被她的母亲告上法庭,罪状是“自甘坠落”,含蓄的说法是反社会行为。是的,这位每个晚上最少要去六家夜总会,喝下大量松子酒,在黑人的爵士乐伴奏下搔首弄姿的女孩,对当时的保守社会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分子。用当下的眼光去回顾这次事件,你首先会注意到母女俩在法庭上大相径庭的着装风格,母亲保守肃穆,女儿时尚性感。而那个时代“时尚性感”是“不知羞耻”的同义词。此后,这样的母女战争在美国的各个地方上演,尽管不必人人闹上法庭,但所有讯息都提醒着人们,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而年轻的女孩儿正是主角。
1919年,大英帝国逐渐没落,美国开始蒸蒸日上。年轻的女孩们拿着父母轻松赚来的钞票,疯狂地开垦自己,展露女性特有的魅力:不是贵族式袒露酥胸与变态细腰,而是张扬的个性:曲线、短发、烟不离手、酗酒、露出膝盖,绝对的自由。随时随地重复上面的行为,如果有人对此说不,她们宁肯把煤气管塞进嘴巴,然后潇洒地打开煤气阀,也绝不就范。还有“激情的性爱”,对,就是字面的意思。当然还有浪漫的爱情,这需要一个故事……爱情故事:泽尔达和斯科特
1900年出身的泽尔达,仿佛就是为了这个时代而来。6岁时她为了博自己一笑,谎称家中着火。消防员举着尴尬的水龙头在她裙下瑟瑟而立,是的,她站在房顶等待这一幕。17岁的泽尔达“不停地跳舞、不停地恋爱”。到了18岁,她竟可以招惹到飞行员在她家房屋上空表演特技飞行。
尽管如此,当斯科特第一次在舞会上见到泽尔达,便被她的美貌折服。他完全忽略了她危险的名声。那时斯科特刚过了21岁生日,他出版了第一本畅销书,被认为是“一个迷人的年轻人”。至于泽尔达的魅力已经被反复验证过了,斯科特疯狂地爱上了她。好消息是泽尔达也喜欢斯科特,坏消息是泽尔达更喜欢钱。
那时的斯科特只是位文学青年,家境属于中产中破产的那一层,在认识泽尔达之前他“除了阅读、写作之外,对什么都无所谓,他有模糊的志向,却毫无方向”。而泽尔达则“骑在崇拜者的后座上,双臂搂着他们的腰,把裙子拉倒膝盖,剪短头发,抽烟,喝烈酒,和男友亲吻告别”,坊间传播着她“鼓励裸泳与多角恋爱”的报道。
“摩登时代”离不开危险的诱惑,爱情也不能没有刺激。“你让我深受刺激,你让我害怕,可我仍然每天爱你更多,可是你让人着迷,让人受伤害,你这个危险女孩”,这样的歌词反复出现在斯科特的脑海,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志向很快紧跟着泽尔达的思维“所有这些温柔、暖和的夜晚都付诸流水了,而我本应该躺在你的臂膀中,沐浴在月光下”。这便是斯科特的方向——写作、挣钱,然后和心爱的泽尔达一起花掉。
生活:丰盛、奢靡与疯狂
于是很快,斯科特的一部因为不肯修改而被屡屡退稿的小说《人间天堂》,在泽尔达分手信的“鼓励”下,经过半年痛苦的修改,成为了他第一部畅销小说。作家的灵魂在爱情的煎熬下,终于修成正果。1920年4月,24岁的菲茨杰拉德和20岁的泽尔达正式成为夫妻。接下来的创作就显得顺理成章,稍微开动想象力就可以明了《漂亮冤家》、《夜色温柔》的创作来源是一位危险又魅力无穷的女人。而那部摩登时代的圣经《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是直接将泽尔达作为女主角原型。人们评价斯科特“创造了一个时代,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现在看来更准确的说法是,如果《了不起的盖茨比》给那个时代下了定义,那么创造它的是泽尔达,斯科特只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记录者。
婚后一年,泽尔达生下女儿,一家人迁徙到巴黎,过起了文学贵族的生活。在任何地方,生活之于泽尔达是丰盛、多姿、一刻不能停歇的。如果让斯科特来总结,那就是“奢靡”。好在他对此并不反感,并乐于和爱妻一起游戏人间、享乐人生。
泽尔达与斯科特一年的消费,按现在来说大概有几百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来参加酒会或者打扮上。整个社会的摩登风潮愈演愈烈,那些在战争中靠密集宣传发家的商人们,很快就发现“摩登”是一个很好的消费趋向。关于美丽标准的广告随处可见:电影里的摩登女郎是可以击败一切挫折吸引到健康男性的;杂志上的时尚造型左右着人们的审美;瘦身、化妆成为了女性的必修课程。另一个形式的维多利亚时代,以貌似女性自主的方式降临,它没有那些看得见的条条框框,但是所有的标准和规则都已经潜移默化地捆绑住了生活。
斯科特与泽尔达在这样的时代中,放纵地享受着爱情与人生。他们在利多歌舞餐厅,身着昂贵的晚礼服纵身跃入游泳池,然后斯科特搞来一辆三轮车,骑着它绕着协和广场绕圈。斯科特把大量的写作时间都用来宿醉,也许是生存压力太大,他酗酒倾向严重。即使他想写作,愈发疯狂的泽尔达也有办法让他去酒会酩酊大醉。海明威那时还是个需要经常接受斯科特接济的朋友,他不无担心地告诫,“这个女人会毁了你的写作”。
艺术:永不停歇的创造力
不要以为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被无良商家利用的巨大商业陷阱,摩登女们因自由而生的旺盛生命力,刺激着艺术与社会的进步。除了文学作品,电影中更是充斥着摩登女的痕迹。摩登女更大的成就是让美国文化真正脱离了英国,使创造力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而避孕药等造福女性的工业品出现,也让这个危险的奢靡时代多了一份温情与责任感。
具体到泽尔达身上,她的绘画、文字、舞蹈都有独到之处。深受《了不起的盖茨比》影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在泽尔达的外孙女家做客,他说他花了一个下午看泽尔达画的画。画很多,辛西亚家的墙上都挂满了,“泽尔达多数画幅都蕴含着非凡的灵感,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表现的某种极为重要的东西,可以明白画是出自才华横溢的人之手的。但是,这些画纵使极富艺术性,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将这两个世界隔开的是一道非常之薄的墙壁,然而又是森严壁垒。泽尔达的画未能穿过那道墙壁。她的文章也是如此,她所热衷的舞蹈也未能例外。”
那道墙壁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是天赋尚浅,也许是被奢靡混淆了视线,当然还有时间尚未发挥功效。1929年,整个世界再也经受不起摩登女们的奢靡索求,一夜之间纽约股市暴跌,“一战”后美国人民积累起来的财富被瞬间蒸发,人们没有精力再去争论一条裙子的长短与设计,而是为了一块面包奔波。
落幕:疯狂替代爱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再无佳作的斯科特,无力再支撑和爱人的奢靡生活,两人矛盾重重,直至泽尔达游离在精神分裂的边缘不得不被送往医院。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离开摩登女郎而创作力枯竭的斯科特,只能继续依靠酒精寻找灵感,终于在1940年因为酗酒引发的心脏病去世。
泽尔达在斯科特死后呢喃着,“将我们联在一起的疯狂”。是的,疯狂成就了泽尔达与斯科特这样一对摩登爱人,亦将他们双双毁灭。
8年后,泽尔达所住的精神病院顶楼燃起了大火,这次不是这个有着危险名声姑娘的恶作剧,消防员们来的也没有她6岁时那么及时。摩登女时代就此结束,但是她们带给我们的活力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