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子女必须留在家里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的农村儿童。老人由于精力有限再加上对孩子的缺乏教育和心理沟通,仅仅是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长此以往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关注。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孩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建设,如果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疏导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严重的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措施
留守儿童往往年龄都比较小,他们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儿童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身体、心理发展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儿童健康状况的需要,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在儿童教育方面关注的重难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在保障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深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成为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对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师要能够为留守儿童创设相应的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来丰富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这些活动开展同时,不仅可以让留守儿童体验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多的是能够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例如,对于一些表现欲望比较强的留守儿童,可以让其参与到板报、校报、知识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当中,满足这些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要粗暴急躁,并不能仅仅指责,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来进行引导和解决,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心理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以陪伴作为保护盾,让学生产生安全感
留守儿童最缺的便是父母的陪伴,也正因如此,留守儿童是极为缺乏安全感的。虽然教师并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但是在“解惑答疑”的道路上,老师也可作为学生的“父母”,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便要重视日常陪伴,将自己的关系、在乎渗透在方方面面,让留守儿童对教师产生心理依賴,使其通过教师的陪伴获得一定的心理安全感,由此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比如,如果学生的父母在节假日无法按照预期承诺回家,那么我就会到学生生活的家庭中家访,向学生送出祝福,或者是将一些不得不自己过节的学生接到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准备丰富的饭菜,陪着他们一起玩耍。
三、取得家长配合,落实家校共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留守儿童心理困扰产生的实质在于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层面的问题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双方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如果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尽量不要家长双方都外出,可以留其中一方在家里给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时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如果父母都要出去打工,那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视频等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次数,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关心的,父母是爱自己的,尽量给孩子安全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者,大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更是知之甚少,因此,留守儿童的照料者最好也能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最起码做到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管教不要过于松懈,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确保留守儿童也能有基本的家庭教育,家校共同努力确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建立家校信息交流网
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少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教师往往对他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没有充分的了解,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没有具体的掌握。所以,加强学校、父母与临时监护人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三者之间完整的信息交汇,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留守儿童的状态才能够真正地展现出来。首先三者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联系卡,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三者之间对于不触犯孩子私人隐私的信息,可以进行适当的交流,获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进行交汇,在这样的方式下,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被及时的纠正并被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为学生选择懂教育更懂幼儿的陪伴者
想要小学生更好的发展,那么为其选择好的陪伴者很重要。教育背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的素质教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也更古不变。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启蒙的导向,更加说明了父母陪伴领导式的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环,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星”也不为过。但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这一部分是缺失的,父母的常年在外,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引导式教育。因此,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适合他们的陪伴者,让学生能在保证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更好的接受指导。同班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年龄相仿,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同龄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和玩耍,由学习好、活泼的同龄人带动留守儿童共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同班学生的教育工作,避免同班学生歧视、看不起留守儿童,在同龄学生的陪伴下,帮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庞大的工程,通过社会政府给出的保护、家庭教育的密切关照、学校教师所作出的科学措施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自信成长,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投入更多的思考与重视,指引留守儿童加入到生命的航程中,收获生活中的美好,使其身心都能够积极向上的发展,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8(03):37.
[2]李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助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5):119-120.
[3]陈君.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8(07):9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措施
留守儿童往往年龄都比较小,他们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儿童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身体、心理发展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儿童健康状况的需要,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在儿童教育方面关注的重难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在保障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深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成为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对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教师要能够为留守儿童创设相应的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来丰富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这些活动开展同时,不仅可以让留守儿童体验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多的是能够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例如,对于一些表现欲望比较强的留守儿童,可以让其参与到板报、校报、知识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当中,满足这些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因材施教,以此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要粗暴急躁,并不能仅仅指责,而是以平等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来进行引导和解决,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心理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以陪伴作为保护盾,让学生产生安全感
留守儿童最缺的便是父母的陪伴,也正因如此,留守儿童是极为缺乏安全感的。虽然教师并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但是在“解惑答疑”的道路上,老师也可作为学生的“父母”,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便要重视日常陪伴,将自己的关系、在乎渗透在方方面面,让留守儿童对教师产生心理依賴,使其通过教师的陪伴获得一定的心理安全感,由此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
比如,如果学生的父母在节假日无法按照预期承诺回家,那么我就会到学生生活的家庭中家访,向学生送出祝福,或者是将一些不得不自己过节的学生接到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准备丰富的饭菜,陪着他们一起玩耍。
三、取得家长配合,落实家校共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留守儿童心理困扰产生的实质在于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层面的问题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双方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如果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尽量不要家长双方都外出,可以留其中一方在家里给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时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如果父母都要出去打工,那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视频等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次数,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关心的,父母是爱自己的,尽量给孩子安全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者,大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更是知之甚少,因此,留守儿童的照料者最好也能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最起码做到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管教不要过于松懈,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确保留守儿童也能有基本的家庭教育,家校共同努力确保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建立家校信息交流网
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少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教师往往对他们在家中的情况都没有充分的了解,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没有具体的掌握。所以,加强学校、父母与临时监护人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三者之间完整的信息交汇,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留守儿童的状态才能够真正地展现出来。首先三者之间应该建立一个联系卡,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三者之间对于不触犯孩子私人隐私的信息,可以进行适当的交流,获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进行交汇,在这样的方式下,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被及时的纠正并被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为学生选择懂教育更懂幼儿的陪伴者
想要小学生更好的发展,那么为其选择好的陪伴者很重要。教育背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的素质教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也更古不变。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启蒙的导向,更加说明了父母陪伴领导式的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环,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星”也不为过。但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这一部分是缺失的,父母的常年在外,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引导式教育。因此,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适合他们的陪伴者,让学生能在保证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更好的接受指导。同班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年龄相仿,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同龄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和玩耍,由学习好、活泼的同龄人带动留守儿童共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同班学生的教育工作,避免同班学生歧视、看不起留守儿童,在同龄学生的陪伴下,帮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庞大的工程,通过社会政府给出的保护、家庭教育的密切关照、学校教师所作出的科学措施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自信成长,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目标,使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投入更多的思考与重视,指引留守儿童加入到生命的航程中,收获生活中的美好,使其身心都能够积极向上的发展,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8(03):37.
[2]李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助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5):119-120.
[3]陈君.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8(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