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中开展生命自觉教育路径实施的研究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出现的生命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痛苦。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一些缺口。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缺失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路径探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生命自觉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本文在对生命自觉进行概念分析以及对教育与生命自觉二者关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校教育遮蔽学生生命自觉的现实,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把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作为本真追求的观点,并提出学校教育要和人的生命关怀融为一体、学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自觉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培育; 生命自觉; 学校教育; 真谛
  学校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在步入学生阶段后,基本大部分的活动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虽然全国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但是应试教育积威已久,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影响。 学校和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学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重心全在提升成绩上面,学生也迫于考试、升学以及教师家长各方面的影响,整日致力于学习之中。学校忽视生命教育, 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学生就容易产生迷失心态,从而出现了生命教育的缺失状况了解生命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生命自觉的获得,意味着真正生命的达成。教育作为培育人的活动,其真谛就在于育人生命自觉。教育忽视生命自觉,不仅会使教育活动违背教学规律和生命发展规律,而且会使培养的人缺乏对自我和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自觉。
  一、生命自觉与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生命自觉的概念分析
  生命自觉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过确认。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强调“体道”“道不可道”,对“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佛教里,佛的本义就是“觉者”; 中国传统儒家虽没有直接提到过自觉的概念,但是提到过很多与自觉语义相近的概念,比如“自省”“反求诸己”“慎独”等,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沉思和反省意识。近代以来,我国著名思想家冯友兰和梁漱溟认为人生的关键在于自觉,主张“人要过清明自觉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着重强调了人类自觉对于人类生存生活的重大意义,其认为: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人的自觉指的就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在教育界最早提出“生命自觉”的人是叶澜教授,他认为: “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它不仅使人在与外部世界沟通、实践中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动性。”[2] 李政涛教授认为: “这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非来自于外力的促进。”[3] 周敏则认为生命自觉指的是能发挥个人内在的积极主动性去把控自己的人生,从而实现自我生命和社会价值的完整 [4] 。熊小青教授强调生命自觉是指作为生命体不仅仅停留于自然的活着,更是从生命存在的主体性入手,使活着呈现出更多的主体性特征[5] 。可见,多数学者都认同: 人的自我认识、人的主动发展、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联系、人对生命的自觉践行是生命自觉内涵中不可缺少的几个特质。本文认为: 生命自觉是指个体在主动探索自我生命成长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和自身、他人、社会的对话交往,逐步达到对全部生命体及其能量的察觉、体验、理解、反思、预见和超越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个体的生命自觉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在时间维度上,贯穿个体一生,能够在代际之间传递,生生不息; 在空间维度上,生命自觉既包括个体内部整体的生命自觉,还包括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自觉。从这个层面来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是人类的一部生命自觉史。
  (二)生命自觉与教育的内在关联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 这么形容并不是说要放弃处理社会的影响,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的整治之中。政府和社会公益团体要行动起来, 严厉打击影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不良现象。 针对最容易诱导学生的游戏、影视、书籍进行严格排查,限制一些恐怖、暴力尤其是血腥的游戏、影视发行,同时尽早实行开分级制度, 将中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和成年人区分开来。社会对中小学的影响是最复杂的, 由于社会的组成比较复杂,各种思想行为都会存在,极容易扭曲中小学生的心智。但是人与社会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 谁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生活,从出生到去世,人的一生都会持续受到社会的影响,生活环境、影视作品、书籍刊物以及传统文化都是社会因素。以影视作品为例,随着科技的进步,影视给人带来越来越强的视觉冲击效果,有的电影虽然特效很好,内涵却未必有深度,中小学生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 容易受到影视作品中一些暴力、低俗、消极因素的影响,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行为。因为暴力影视和游戏造成的生命安全事故, 每年都有很多被报道出来的例子,可见社会因素对于生命教育的影响之大。首先,生命在教育中生成、发展、完善。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阐述道: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说明教育从产生到发展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正是人类生命的存在奠定了教育起源的基础,同时受教育是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不得不借助教育的力量来完善自身、保全自我。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流教育代表,以其独特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在引领个体生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次,启迪人类生命自觉是教育的意蕴所在。教育从产生开始,就承担着启蒙开化的任务。古人在施教从学方面已经注意到“觉”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生命自觉更成为教育的题中之义,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对受教育者“觉”的唤醒和求达。教育育人生命自觉,得益于教育总是以澄明的方式使人发现生命的美好。正如劉铁芳教授认为的,“教育作为个体成人的实践,其基本路径就是激活个体原初性的感受世界、体验美好事物、孕育心灵生活的能力”[6] 。   二、学校教育对个体生命自觉的遮蔽
  (一)对个体自我认知的遮蔽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不知道自身对什么感兴趣和适合做什么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以升学作为唯一目的的学校教育无形中已经替学生做出了全部选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大量繁杂的作业和题海应试技巧,让学生缺失了认识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体验到知识学习的快乐和真正益处。因此,一旦离开学校,他们就会丧失持续学习的自觉性和动力。
  (二)对个体潜能的遮蔽
  潜能指的是人类具有而未被发现的能力。现代学校教育常因不信任学生潜能甚至无视学生潜能,而导致对学生潜能的压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把教育的目的放在知识技能的传递上,教育方式倾向于让学生记住标准化答案。这种让学生无条件接受绝对性知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学生逐渐形成“答案只有一个”的固化思维,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枯萎,问题意识越来越薄弱,更谈不上激发其创造力。
  (三)对个体主体性的遮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培养人而“不见人”的现象。当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可能性的人、是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具有成长需要的人[7] ,这意味着学生是一个具备主观能动性、可能性、独特性的有发展需要的生命个体。现如今,着重于知识技能训练的学校教育经常会忽视这一事实。学生“被成长”的现象一直存在,个体的主体性、创造性、超越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彰显。学校教育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华丽的训练场的同时,却使学生失去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三、学校教育培育个体生命自觉的实践逻辑
  事实上,现代学校已经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命自觉。例如: 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生命自觉校园文化的打造、生命教育教材的出版等。但因缺乏先进的理念引领和系统的规划设计,在生命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参与等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育个体生命自觉的实践逻辑。
  (一)学校教育要和人的生命关怀融为一体
  急于求成的教育,最终培养的人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一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者应该具备农民的守望精神,静候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 二是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不應该像工厂批量生产产品一样,试图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在大工业时代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需要放慢脚步,传授学生知识或技能时应该做到: 一要注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共振共鸣; 二是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状况相配称,不可延宕时日,也不可拔苗助长。因此,学校教育首先是有温度的教育,重视学生的生命参与。教知识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放进学生的脑袋,而要和学生的灵魂激荡出火花,启迪学生自觉把知识转化为生命智慧,否则知识依然是外在于个体生命的,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中,最终会消失殆尽。其次,学校教育要有生命关怀的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就是信任他们,而不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管教”,而采用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奴性”。有时学生被迫服从了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其实他们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心服是尊重,口服是服从。最后,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刘济良教授认为:“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努力创设机会和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现时的存在状态去解读人生、认识生活,享受游弋于充实生命之中的美好,积极调适生命中的每一个重大或微小的变化,能够以开放的胸怀,超越狭隘的个人、地域与阶层观念,放眼世界,确立一种大气的生命观去理解生命、体味生命之真。”[8]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会珍视自己生命的同时,敬畏他人的生命; 体悟自己人生的同时,心系人类的命运;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尊重差异,将知识和智慧内化为人格的修养,争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基于学生的生命自觉开展学校教育
  首先, 学校要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重要性拥有足够的认识,建立学校鼓励、教师引导、课程学习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具体做法是:学校要不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比如说安全征文大赛、安全知识竞赛、设计生命教育的辩论赛以及各种公益宣传活动;教师则是言传身教,以身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体到课程学习中,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就是最佳的教育课程,以小学为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环节教育学生学习不同的安全教育知识,这些知识涉及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安全上下学、健康饮食,还有一些危急情况的应急措施。 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美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规避一些风险,从而实现安全成长。家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场所, 家长一定要肩负好这个责任,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家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素养,表现在生命教育方面,家长自身要虚心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比如说家庭电器的安全使用、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不良习惯的害处等。除了家长的现身说法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 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待长辈要孝顺,对待晚辈要和气,让孩子形成一个健康的观念。李政涛教授认为,“生命自觉不仅是可以用来思考的话题和价值观念,更应该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9] 。教育活动是否育人生命自觉应该成为对人的教育的反思所在。因此,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应该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凸显人文性,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反思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由学生自主决定班级主题活动方案等。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采用解放心灵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参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致力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 体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参观访问法等。需要强调的是,生命活动的意义存在于过程之中,全部的教育要注重学生在其中“觉”的体验。李霞和李宁飞学者认为,教育的旨归在于“觉”境的求达,“这种觉境,不是一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不仅仅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而是一种价值性的感悟、领悟、顿悟或体悟”[10] 。在日常生活中启发生命自觉。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着的人总是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这个世界,离开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就难以产生对万事万物的热爱。一个缺乏对生活的感知感悟能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健全的人。学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肥沃土壤和优质资源,因为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是学生的切身体验的活动领地。脱离生活的教育,就是脱离真实的人的教育和脱离了生命的教育,因此也无法培养出“有生命的人”。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的资源,在与大自然、社会、他人、自我的交流对话中,实现生命的彰显。在生活中启发学生的生命自觉,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拥有自主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角色、自我力量,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真实、快乐的生活,这是一种在生命领会和精神自觉中达到的本体生活。当学生把生命自觉表现在生活之中,就有了生活自觉,生活自觉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体验和觉悟,是人“活”的状态。   (三)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教师拥有生命自觉,是教育自觉的前提,也是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必然要求。刘铁芳教授谈到:“教育的进步来自教育者的自我觉醒,来自先行觉悟的教育者。”[11] 教师期望学生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自身首先要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教师的生命自觉主要体现为教师对自我生命、自身职业、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营造师生生命共同体的自觉。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对自我生命的自觉。从古至今,人们常将教师置身于一个神圣的位置,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蜡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正是这种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设定,使得教师在尽力迎合社会大众各种期许的同时却迷失了自我,自身真实的人格和心路历程却无处表达。面对上述困境,首先,教师要有把握自我生命的意识,学会发挥自我潜能,创造自我生命的幸福,否则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容易缺失幸福感。其次,教师要善于反思,认识到自身在教育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行使的权利,敢于表达自己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想法以及自己做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最后,教师要正确看待自身扮演的角色。教师除了教师的身份外,也是普通人,肩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和当好社会的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内心和谐的教师。二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觉。教师职业的生命自觉意味着教师育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以及教育的人道精神。正如鲁洁先生所说,教师职业实质上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12] 。因此,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有自我规划和自我选择,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以饱满的精神影响学生,以对教育事业的生命自觉提升人生的价值。教师要有教育环境敏感性,紧跟学生成长的节奏,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并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师职业是伦理之业,教师要将职业和生命自觉融为一体。三是教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自觉。学生是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而完整自己的人生,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突破、不断重获新生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该阶段应当出现的基本特征,但每一个阶段对于完整的人的达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筑个体完整的生命,不容许人为的提前或者滞后。教师要学会以整体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发展,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发展滞后,而轻易抹杀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要对教育怀有信仰,对学生抱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教师说过: “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这意味着教师要用耐心和细心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当好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用生命自觉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四是教师对营造师生生命共同体的自觉。师生生命共同体指的是教师生命主体和学生生命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共同进步的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深意的共在共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更是教師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源泉。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目标是达成在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生命的自觉,和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新的生命自觉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良性境界。
  (四)教要为“不教”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一是教育要信任学生,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个体只有在对自己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反思自我,反观社会,不断超越现在的“我”,走向理想的“我”。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促进其独立的使用自己的理性。所谓良好的教育,一定不是替学生做出选择的教育,更不是包办一切的教育,而是应该秉持中庸之道,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教育。在 PISA2015 测试结果中,新加坡学生的得分均高居榜首,究其原因,除了与教育有关的政策、理念、制度等支持因素外,关键是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贯彻。“少教多学”事实上就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但“少教”不是意味着教师教学任务的减轻,相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思考怎么教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教什么才能实现“不教”。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教育要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和唤醒个体内部的学习动力,即激发和引导个体的自我发展之路,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996 年 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13] 因此,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充当好石油工人的角色,在保护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发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潜能、充分释放学生潜能; 另一方面,各级各类教育应当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理念,指向学生一生的幸福,不仅仅教给学生为谋生做准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身体的健康、潜能的发掘、心灵的完整、人格的陶冶、生活的充实负责。
  (五)从“一味索取”到反哺学校教育的理念转型教育领域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固然有教育方法、管理、政策措施的不足,但主要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偏差。美好的教育现实在先进的观念中生成,强调观念变革的先导性,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凸显。如果人们期望教育变得更好,自身要先树立起合理的教育理念。目前,社会变迁的急剧加速不断带来新问题、新情况、新事物,这意味着当今时代的人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生成”中的社会带来的新挑战,这种挑战的显著特征是游离于人类的期待和控制之外。这时能够及时更新和提升人们素质的学校教育无疑成为了人们的“救命稻草”,结果是“人们对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表现出了过高期望和过分依赖,甚至出现了对教育的迷信与苛求”[14] 。人们把学校教育作为提升所属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实现个人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筹码,这可以理解,但不能一味地要求学校教育来满足自身功利化的需要。事实上,这些功利化的需要无形中已经成为促使学校教育的火车驶向错误轨道的“帮凶”,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学校教育开始变得日趋功利化,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完整的人的培养。反过来人们又开始埋怨学校教育,而从不思考自身对学校教育做了什么和能够为学校教育做什么。当学校教育的旨归是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时,与教育相关的各主体(国家、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个人)除了在资源供给方面给予学校积极的配合支持外,还要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需求是否合理,因为不合理的教育需求会干扰学校教育供给的方向。如果外界的环境、舆论、制度无法改变,单纯地希望学校教育独立做出改变,无异于天方夜谭。从这个层面来讲,生命自觉应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当育人生命自觉成为全社会共识时,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关怀学校、关心教师、关爱学生,一起帮助学生减负、教师减负、教育减负。一言蔽之,教育并非人们的对立面,其实合目的合规律的教育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教育中暴露的弊端实际上是人们扭曲的心态在教育上的反映。因此,当我们期望学校教育做出改变的同时,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学会如何期待教育,这就是反哺教育的表现,反哺教育的同时,也哺育了人类自己,更为社会哺育了一代拥有生命自觉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叶澜.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 -08.
  [3]李政涛. 教育呼唤“生命自觉”[J]. 人民教育,2010(23).
  [4]周敏.“ 生命自觉 ”的教育学意蕴[J].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7(7).
  [5]熊小青. 生命自然与自觉:现代生命哲思[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刘铁芳. 教育: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J]. 大学教育科学,2016(3).
  [7]郝文武,郭祥超,张旸编著. 教育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刘济良. 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李政涛. 生命自觉和教育学自觉[J]. 教育研究,2010(4).
  [10]李霞,李宁飞. 求达语文教学的“觉”境[J].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
  [11]刘铁芳. 追求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2]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 一本用生命打开的教育学[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
  [13]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石鹏. 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J]. 教育研究. 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林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建设。目前,基层林业站主要有五项基本职责,分别是管理、宣传、执法、组织和服务。本文对目前基层林业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发挥基层林业站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提出了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建议。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究,实现出基层林业站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作用  基层林业站作为林业生态系统中的基层单位,在林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在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周边,地摊成为特别的风景线,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对应相关法律法规,凡流动摊点均为不合法经营,但相关部门对其的打击和管理也是屡禁不止。如何杜绝这些不合法经营的流动摊点,有效保障学生的食品健康,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研究和探讨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小学;食品安全;垃圾食品;管理策略。  根据相关食品安全专家和行为专家研究结论,小学生通常由嘴巴来决定是否“好吃”,
期刊
摘 要:新常态下,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丰富的群众文化,可以教育人、塑造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群众文化是国家的坚实后盾与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强大的武器。基层文化活动机构要站在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各个环节。让人们增强文化辅导意识,并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须发挥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文化传播文章,为人民
期刊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图书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相应的公共图书馆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能够因为纸质图书的式微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而停滞不前,在挑战中需求发展才是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时代重新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服务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简单的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快速增长,公司焊接生产人员缺口巨大,采取从各兄弟公司抽调电焊工方式以实现经营目标。为确保借调电焊工快速适应我公司生产环境,围绕借调员工现状开展技能育成工作,制定一系列措施使其技能水平快速满足岗位需求,确保产能稳步提升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关键词:借调人员;技能;育成  1现状  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快速增长,公司焊接工序生产能力日渐无法满足要求,其中2014年
期刊
摘 要:风险投资是一种重要的、非一般性的金融模式,其投入资本金,运作资本金,收回资本金,投入对象不是债券、股票、期货,而是正在迅速发展的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以获取资本的增值。风险投资推动了我国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尤其是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亟待研究解决。因此,本文分析梳理了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服务学习理念,从非遗视域出发,探讨了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融入高校学生服务学习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分析了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借鉴意义,以达到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并使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运用和锻炼所学专业知识的多方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服务学习;社会实践;非遗;大学生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不是“服务”与
期刊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古遗址遍布全国各地,提倡古遗址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加强古遗址保护与利用,应该理解其内涵和特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遵守生态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原则,构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本文主要基于荆楚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展开研究,探讨推进古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工作,应该制定总规划、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推动学术研究、开发文旅产业、塑造文化品牌。  关键词:古遗址;保护;利用;探讨  
期刊
摘 要: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省级一流培育专业,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不足,我院优秀护理教学团队建设从构建 “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选拔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加强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等7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建设 优秀 护理教学团队 实践探索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我国的食品制造业由于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对于食品制造业的规模与食品质量不断地提高,食品的制造业与民生不可分割,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有重要作用,也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的重要方式。食品加工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食品大国,对于食物的消费水平在在不断提高,对于食品加工检测就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关乎到食品的质量好坏,同时也是对人们的健康与安全的考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