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在儿童眼科方面,人工智能已涉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防控、小儿斜视和屈光不正等方面的自动检测应用;在成人眼科方面,AI被更多的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眼前节异常的诊疗中.本文系统综述了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儿童和成人两个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人工智能在未来医学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其他文献
人类出生后眼的生长过程,是使用视觉(光学)的反馈机制来调整眼的焦点,并调节轴向延伸率,在青春期成为正视状态,即维持光学焦点聚集在视网膜上.眼轴异常生长与屈光不正的发生有关.轴向伸长减少导致远视,轴向长度增加导致近视.近年来,动物实验(树鼩、恒河猴和小鼠)及临床研究显示长波红光刺激可以延缓眼轴的生长,使脉络膜增厚,从而延缓近视的发生或逆转近视的长眼轴.照明参数的变化对正视化和眼轴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的动物之间存在差异.因而,用红光刺激治疗近视必须选择合适的光强度、时间以及方案,并且密切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盘点中国设计在 2021 年的德国红点设计奖赢得品牌和传达设计类别的成绩,可说有持续成长的迹象:总得奖件数从 368 增加到 372,获得“最佳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的作品则从 11 件上升至 18 件.最让人骄傲的是,奖项中属最高荣誉的“至尊奖”(Grand Prix)却是继去年零获奖后,在今年首次有三件作品获奖.究竟这些获得评审赞扬的设计,又让你我看见中国平面设计业的“什么”呢?
期刊
目的 观察外直肌斜向后徙术对儿童集合不足型间外的早期矫正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0例集合不足型间外患者,观察并比较术前及外直肌斜向后徙术后6月的远近斜视度及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40例集合不足型间外患者单眼或双眼斜向后徙术后,术后1天、1月、3月、6月视远视近斜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1.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达87.5%.术后6月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异(0.75±1.78PD)较术前(12.48±4.53PD)明显减小,P<0.01.术后6个月90%患者恢复远近立体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转受限、
目的 了解以电子设备使用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影响下,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中小学生的视力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中小学生2925人,进行视力检查并发放《中小学视力情况问卷调查表》,对课余作业用眼时间、户外运动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及课间休息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最终完成调查学生2756人,近视总比例为16.96%,其中男生近视237人,近视率为16.2%,低于女生的近视率17.56%;各民族学生间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增加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结果有显著性差
文章探讨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走出探索期后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提出以共生思维为导向的设计方向与趋势.从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产品现存的问题,引入共生思维的概念,论述其应用于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势.结合当下优秀案例,分析总结出传统与时代、科技、潮流、趣味、情感共生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
近年来,“国潮”风愈演愈烈,其背后是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从自信到自觉的心路历程与需求呈现,也为当代“中国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深圳设计周期望以设计视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挖掘城市当代文化的视觉元素,以新理念、新技术的表达形式,重新构建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
期刊
于2015年创立了自己同名时尚品牌的南非设计师里奇·姆尼西(Rich Mnisi),正在将触角扩展至家居等其它领域,他致力于在非洲本土文化中发掘珍贵的遗产,用艺术讲述关于神秘的过去、有趣的当下和重新想象未来的故事.rn姆尼西为他在开普敦的首个家居个展命名为“尼奥卡”(Nyoka),在他母语聪加语中,意为“蛇”.艺术家从家族历史与古老的非洲传说中,找寻人类体验的共鸣,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探索蛇所象征的恐惧与美丽的双面性.
期刊
近年来随着儿童电子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良用眼习惯,斜视发病率逐年升高.斜视不仅影响患者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良好双眼视觉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矫正斜视,随着学者们对手术患者深入地跟踪随访,发现了斜视矫正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并进行研究.本文对斜视矫正术后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对斜视手术的预后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促进术前良好的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为患者术后验光配镜的最佳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尽管手术是儿童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地位,其作用根据儿童青光眼类型及各自特征有很大差异.儿童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在很多方面也与成人不同,目前几乎所有药物都缺少针对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儿童用药依从性问题、药物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和获得渠道,也会影响有效的长期药物治疗.本文就儿童青光眼常用药物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障碍作一综述.
以学科交叉为导向,文章探索管理学原理与艺术设计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找寻设计主体与设计客体视角下“青蛙效应”的现实意义,归纳其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通过案例与数据研究总结基于“青蛙效应”的产品设计开发路径,探讨设计师如何在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设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