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诊治的225例脊髓纵裂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148例;年龄3 d~16岁,平均(5.8±3.1)岁;就诊年龄3 d~1个月(含1个月)14例,1个月~1岁(含1岁)65例,1~16岁146例;纵裂部位位于颈段3例,胸段105例,腰段117例,胸段及腰段5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纵裂1例。Ⅰ型172例,Ⅱ型47例,复合型6例。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双下肢肌力变化,对手术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225例均行脊髓纵裂间隔切除脊髓栓系松解术,同期或分期行脊柱畸形矫正术。随访1~11年,疗效:优(痊愈)47例,良(显效)71例,可(有效)96例,差(无效或加重)1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并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其中Ⅰ型纵裂、Ⅱ型纵裂、复合型纵裂患儿的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26.7±18.2)ml、(18.2±7.9)ml与(59.9±33.6)ml和术前(59.4±47.2)ml、(46.6±27.3)ml和(103.9±54.6)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胫后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诱发电位波幅(7.23±4.52)mV、神经传导速度(51.34±6.33) m/s及潜伏期电位(3.81±0.59) ms均较术前[(4.71±3.81)mV、(38.59±5.39)m/s和(7.73±0.54)ms]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脊髓纵裂畸形临床少见,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畸形,背部皮肤改变、双下肢发育异常及脊柱畸形有利于早期诊断,显微外科手术对于阻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发展、改善已有症状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