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主要涉及医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近年来在初中的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也开始渐多,但在初中美术中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还少见。因此,结合初中美术学科特点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策略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培养问题意识,提炼学点
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多是采用各种生动情景来激趣、形成教学的承接关系,较少考虑导入环节与教学问题探究的关系。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注重教学导入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引领作用。例如在《我们的调色板》一课中,通过课前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能画漂亮色彩的插画”、对“黑色与白色是不是颜色?”“黄绿色是暖色还是冷色” “漆黑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为什么无法辨识衣橱里服装的颜色” 等问题既疑惑又感兴趣。因此我把课前调查了解得到的问题与教学知识点、重难点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在课程前段设计了“追问色彩”环节、把相关的色彩问题形成微型学习卡,分发给小组研讨。通过小组研讨:区别哪些问题能够自主解决,哪些有疑问?需要借助什么学习途径?还想了解哪些色彩问题?由此整理出“色彩色相、明度的渐变,纯度区别、色彩对比的方法与情感表现”等核心问题,形成色彩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导入和问题学点的提炼,既贴近了学生,又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激发学生对学习问题的研究热情。
二、层级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一般初中美术课堂的作业环节一般安排在所有的知识点学习之后,作为对所学知识的检测。而基于问题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之前,学生就清楚即将要完成那些任务,针对任务他需要哪些知识作为支撑,这改变了一般教学的顺序,凸显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学习。
在《我们的海珠桥》一课中,每个小組在“海珠桥多角度观察”的任务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校园风景》以“发现、表现校园里的立体空间”、《中国的世界遗产》以寻找“评定世界遗产的依据”作为任务驱动,这些明确的学习任务引领了学生系列的问题探究。例如在《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中,以“立体贺卡的多样创意” 作为驱动任务,驱动任务细分为“形与意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究” “形与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形的创意拓展”等层级,从而展开对创意贺卡的层级式的学习分析、探究判断、拓展与延伸。在任务驱动下,各组对各个层级的问题有了整体观念,并对每个层级问题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探究。为任务的完成而主动体验、实践、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在多角度层级式任务驱动下,学生的贺卡作业创意造型丰富、效果出色。课程结束后,有不少学生在教师节里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立体创意环保贺卡送给了老师们。还有的同学在假期里,结合节日创作新颖的立体贺卡送给亲人表达情意。
三、巧用思维工具形成多角度创意
基于问题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笔者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展开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先后研究了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形的概念、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形的多角度多层次发散、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策略中的思维导图工具则落点于从发散能力过渡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形象素材合理利用、组合、形象化。例如在《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中,通过思维导图对贺卡主题的发散,构成了贺卡情意美的多角度、多层次,生动形象的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形与意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究” “形的创意拓展”等问题引领下。在任务驱动下,借助思维导图发散的素材,创意组合、综合利用,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创意造型。
在《开发海洋·畅想未来》一课的设计中,围绕“保护海洋·合理开发”从环保、能源、生存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思维导图方法鼓励学生小组大胆设想、推想出合理开发保护海洋的相关?问题,接着以“移居海洋”为核心问题形成思维导图的系列追踪问题:为什么开发、开发哪方面?如何开发、具体怎样做?借助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探究的合理环节,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多样解决策略,又在教师关于问题的追问、质疑下修改策略,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角度的构思与构图。学生在思维工具的灵活使用下推进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思辨等过程,有力地协助学生完成对各类知识的整合与创意的形象化、形成多角度创意。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策略不仅挑战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通过学点提炼、任务驱动、思维导图等方法的运用,形成有效的基于问题教学设计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并将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综合学力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培养问题意识,提炼学点
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多是采用各种生动情景来激趣、形成教学的承接关系,较少考虑导入环节与教学问题探究的关系。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注重教学导入核心问题的设计与引领作用。例如在《我们的调色板》一课中,通过课前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能画漂亮色彩的插画”、对“黑色与白色是不是颜色?”“黄绿色是暖色还是冷色” “漆黑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为什么无法辨识衣橱里服装的颜色” 等问题既疑惑又感兴趣。因此我把课前调查了解得到的问题与教学知识点、重难点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在课程前段设计了“追问色彩”环节、把相关的色彩问题形成微型学习卡,分发给小组研讨。通过小组研讨:区别哪些问题能够自主解决,哪些有疑问?需要借助什么学习途径?还想了解哪些色彩问题?由此整理出“色彩色相、明度的渐变,纯度区别、色彩对比的方法与情感表现”等核心问题,形成色彩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导入和问题学点的提炼,既贴近了学生,又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激发学生对学习问题的研究热情。
二、层级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一般初中美术课堂的作业环节一般安排在所有的知识点学习之后,作为对所学知识的检测。而基于问题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之前,学生就清楚即将要完成那些任务,针对任务他需要哪些知识作为支撑,这改变了一般教学的顺序,凸显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学习。
在《我们的海珠桥》一课中,每个小組在“海珠桥多角度观察”的任务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校园风景》以“发现、表现校园里的立体空间”、《中国的世界遗产》以寻找“评定世界遗产的依据”作为任务驱动,这些明确的学习任务引领了学生系列的问题探究。例如在《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中,以“立体贺卡的多样创意” 作为驱动任务,驱动任务细分为“形与意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究” “形与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形的创意拓展”等层级,从而展开对创意贺卡的层级式的学习分析、探究判断、拓展与延伸。在任务驱动下,各组对各个层级的问题有了整体观念,并对每个层级问题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探究。为任务的完成而主动体验、实践、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在多角度层级式任务驱动下,学生的贺卡作业创意造型丰富、效果出色。课程结束后,有不少学生在教师节里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立体创意环保贺卡送给了老师们。还有的同学在假期里,结合节日创作新颖的立体贺卡送给亲人表达情意。
三、巧用思维工具形成多角度创意
基于问题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笔者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展开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先后研究了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形的概念、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形的多角度多层次发散、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策略中的思维导图工具则落点于从发散能力过渡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形象素材合理利用、组合、形象化。例如在《传情达意的贺卡》一课中,通过思维导图对贺卡主题的发散,构成了贺卡情意美的多角度、多层次,生动形象的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形与意的多种可能性的探究” “形的创意拓展”等问题引领下。在任务驱动下,借助思维导图发散的素材,创意组合、综合利用,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创意造型。
在《开发海洋·畅想未来》一课的设计中,围绕“保护海洋·合理开发”从环保、能源、生存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思维导图方法鼓励学生小组大胆设想、推想出合理开发保护海洋的相关?问题,接着以“移居海洋”为核心问题形成思维导图的系列追踪问题:为什么开发、开发哪方面?如何开发、具体怎样做?借助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探究的合理环节,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多样解决策略,又在教师关于问题的追问、质疑下修改策略,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角度的构思与构图。学生在思维工具的灵活使用下推进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思辨等过程,有力地协助学生完成对各类知识的整合与创意的形象化、形成多角度创意。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策略不仅挑战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通过学点提炼、任务驱动、思维导图等方法的运用,形成有效的基于问题教学设计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并将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综合学力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