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众所周知的事:多少年来,学生晚睡早起,消耗大量时间应付名目繁多的作业,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小学减负一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工作一直阻力重重,得不到贯彻落实。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出一条作业改革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笔者承担的是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和同级组的教师在几年的作业改革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做出了“低年级段课后不给学生留任何书面作业,把课后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的郑重承诺。减负不能减质,究竟如何操作呢?
一、课堂高效是前提
如果负担减下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下降了,学生家长不认同,教师也不会同意。所以我们在贯彻不留家庭书面作业的同时,力图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前提。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作业看成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那是不是承诺不留课后作业就是指这一手段就完全弃之不用了呢?并不是,我们在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坚持课堂精讲精学,将练习“润物细无声”于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去除了传统作业中一味要求学生机械重复的“费事多而收效微”的作业形式,把合适的练习安排到课堂中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讲、学、练、评”,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每堂课保证10到15分钟的练习时间,用于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消化、落实与巩固。如低年段写字是学习重点,那么在识字教学中,一堂课安排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第二课时适当做练习并课外拓展,做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巩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们采取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减负工作,把原本留到课后完成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
二、实践作业是手段
许多家长会反映:“老师,孩子在家没作业写,就一味看电视、玩游戏、疯玩了!”那是不是我们不留书面作业,就意味着学生回家除了玩就无事可干了呢?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课后不布置与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书面的机械作业,并不等于学生课后完全不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适量的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提高练习的效率。”不留书面作业的改革让我们更有能力贯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思想,我们有其他的作业。
1.在游戏中学习的合作型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增设了一些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一年级语文第一个板块的学习内容是拼音,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拼音卡片,画上跟拼音宝宝相似读音或字形的图画,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识字卡片的游戏。他们制作好自己的拼音卡片后非常有成就感,不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国庆长假还有很多学生随身携带卡片,在车上的时候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玩识字游戏,还有学生把拼音卡片带回学校和班上的同学互相交流。
像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压力,反而使他们感到新鲜,产生兴趣,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学习体验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而且,在和父母或其他伙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生活中丰富的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低年级段的教学活动中,识字、写字是重点,生活识字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收获。在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学习园地”四中,学生学习了一组路边标牌的名称,这是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街上经常能看到的一些字牌。字牌上的字多数都没教过,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见。那么,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字?又认识了哪些字呢?这时笔者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给他们:认认回家途中看到的各种字牌,可以是广告牌,也可以是商店名称等,不会读的问问父母,看看谁在生活中识字多,在课堂中集中汇报。
以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契机,通过这一类的实践作业,给了学生展示生活中所识的字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真正地将他们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作业改革之路,我们且行且思。这条路不仅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而且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灿烂的笑脸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方向。在几年的作业改革中,我们由最初的带点担忧和怀疑的尝试,到渐渐在摸索中思路清晰、豁然开朗,正是学生的笑脸和进步鼓励了我们。没有家庭书面作业的他们,学习并没有落下,反而学得更带劲了。希望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都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继续推进实践作业改革,把课后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的时光留给他们。
笔者承担的是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和同级组的教师在几年的作业改革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做出了“低年级段课后不给学生留任何书面作业,把课后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的郑重承诺。减负不能减质,究竟如何操作呢?
一、课堂高效是前提
如果负担减下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下降了,学生家长不认同,教师也不会同意。所以我们在贯彻不留家庭书面作业的同时,力图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前提。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作业看成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那是不是承诺不留课后作业就是指这一手段就完全弃之不用了呢?并不是,我们在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时候,坚持课堂精讲精学,将练习“润物细无声”于课堂之中。这样不仅去除了传统作业中一味要求学生机械重复的“费事多而收效微”的作业形式,把合适的练习安排到课堂中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讲、学、练、评”,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每堂课保证10到15分钟的练习时间,用于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消化、落实与巩固。如低年段写字是学习重点,那么在识字教学中,一堂课安排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在第二课时适当做练习并课外拓展,做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巩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们采取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减负工作,把原本留到课后完成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
二、实践作业是手段
许多家长会反映:“老师,孩子在家没作业写,就一味看电视、玩游戏、疯玩了!”那是不是我们不留书面作业,就意味着学生回家除了玩就无事可干了呢?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课后不布置与课本教学直接相关的书面的机械作业,并不等于学生课后完全不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适量的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提高练习的效率。”不留书面作业的改革让我们更有能力贯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思想,我们有其他的作业。
1.在游戏中学习的合作型作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增设了一些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一年级语文第一个板块的学习内容是拼音,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拼音卡片,画上跟拼音宝宝相似读音或字形的图画,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识字卡片的游戏。他们制作好自己的拼音卡片后非常有成就感,不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国庆长假还有很多学生随身携带卡片,在车上的时候和身边的伙伴们一起玩识字游戏,还有学生把拼音卡片带回学校和班上的同学互相交流。
像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压力,反而使他们感到新鲜,产生兴趣,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学习体验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而且,在和父母或其他伙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生活中丰富的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低年级段的教学活动中,识字、写字是重点,生活识字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收获。在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学习园地”四中,学生学习了一组路边标牌的名称,这是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街上经常能看到的一些字牌。字牌上的字多数都没教过,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见。那么,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字?又认识了哪些字呢?这时笔者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给他们:认认回家途中看到的各种字牌,可以是广告牌,也可以是商店名称等,不会读的问问父母,看看谁在生活中识字多,在课堂中集中汇报。
以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契机,通过这一类的实践作业,给了学生展示生活中所识的字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真正地将他们的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作业改革之路,我们且行且思。这条路不仅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而且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灿烂的笑脸是我们一路前行的方向。在几年的作业改革中,我们由最初的带点担忧和怀疑的尝试,到渐渐在摸索中思路清晰、豁然开朗,正是学生的笑脸和进步鼓励了我们。没有家庭书面作业的他们,学习并没有落下,反而学得更带劲了。希望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都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继续推进实践作业改革,把课后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的时光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