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探索区域产业间的关联性、融合性,对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淮安市清河区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嵌入性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区域产业间的融合联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 文化产业 淮安市清河区
1 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放在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文化产业的内涵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创新思维以及完善的关联产业链。通过对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嵌入性关系及协同演进的研究基础上,进而提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2014年年初,江苏淮安入选“中国财力最雄厚50强城市”,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已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清河区为淮安市的主城区,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文化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并且形成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一些生产性服务聚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与生产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是推动淮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
2 产业链嵌入: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包含了经济活动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内在关联,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互动发展趋势。在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服务等环节都渗入了文化产业的相关因子。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是指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成员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完整的产业链条上,生产制造业企业与文化产业企业基于某些共性而建立合作,从而形成相应的嵌入关系。这种嵌入关系一旦形成,将赋予上下游企业内生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协作能力。
文化产业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把创意元素注入产品制造,使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本,使经济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意”经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制造业融合,使产品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而“创意”融入到研发、营销等价值环节的过程,就意味着产品观念价值的提升和价值创新的实现。
2.1 文化产业可加快制造业的创新速度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创新也局限于企业内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内部创新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创新速度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要素。文化创意型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通过技术合作与共享参与制造业的创新,使得各自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提高知识创新水平,并通过知识共享使双方受益,提高知识创新的速度,同时可以节约知识创新的研发投入,节约生产成本。
2.2 文化产业可促进制造业资源配置优化
咨询、会展类文化企业为制造类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重要渠道,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产生了更高的效率并改进商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是高新技术和新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文化产业企业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同时通过合作与学习机制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水平,文化产业企业既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输出的媒介。文化企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推动资金、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加快产业链上的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2.3 文化产业可提升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
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提供物流服务、技术支持、营销策划等服务,使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连续性和协调性,是信息交换更加顺畅,从而降低企业的合作成本,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同时,文化产业企业在信息咨询、人才管理、研发设计方面较制造业内部相关部门有着更高的专业性,通过向企业输送更多的智力支撑,有效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3 清河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设想:“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
“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根据清河区实际制定的,旨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招引培养重点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实现与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举办1次文化旅游产业专题研讨招商活动;推进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等3个平台建设,争取2-3年培育一个千万级产业园区;招引培育“40”家文化旅游支柱企业。
3.1 “1”次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清河区是作为淮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千余相关企业落户兴业,投资环境良好。从扩大区域知名度、汇聚产业投资、吸引创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策划举办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
清河区可以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由区商务局负责筹备,同中法工商会、法国驻华大使官联络,争取“明日之城,未来市场”项目,与清河区有关主管部门及企业建立联系渠道,探讨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可行性。适时邀请法国企业来淮考察投资环境,展开本地相关企业与法国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对接项目合作、加深双方交流,寻找合作机会,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通过这种高端交流活动,可快速扩大清河区的知名度,提升其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扩大本地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3.2 推进“3”个平台建设
目前,清河区的文化产业已起步,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建项目中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是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这三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集群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清河区总体情况来看,产业载体大多还处于企业集中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服务平台,产业集聚的提升效应还未显现;由于总的产业布局规划不够明晰,又缺乏产业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已出现园区间产业同质化问题。加强设计相关行业的建设,形成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效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专业集中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产业联合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园区内的企业集中于设计行业或者动漫行业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为补充。如果园区内集中了业内比较精华的企业,那么形成品牌效应就是园区良性运营的自然结果。
3.3 扶持“4”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围绕文化名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壮大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物4类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倍增发展集聚效应。重点招引10家左右国内知名的文化企业入驻,提升全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调查摸底现有文化企业的基础上,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对象,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在根据现有文化旅游企业纳税情况的调查,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扶持对象,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以引进和培育的方式,加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省“双创人才”、“博士计划”等高层级人才,育文化产业领军人物10名左右,出台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壮大清河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可探索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由区政府牵头建立相关地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发展官方协作的管理委员会和民间经济发展行业协作组织,吸纳各地区官产学研界参与,共同合作建设区域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的产业合作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丛海彬,谢子远,闫国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淮安市2013年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HASZ2013012)《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娜(1978-),女,山东德州人,淮阴工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史、地方文化发展。
李雪红(1978-),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产业链协同 文化产业 淮安市清河区
1 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研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应该放在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文化产业的内涵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创新思维以及完善的关联产业链。通过对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业的嵌入性关系及协同演进的研究基础上,进而提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2014年年初,江苏淮安入选“中国财力最雄厚50强城市”,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已初步形成了以特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清河区为淮安市的主城区,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文化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并且形成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一些生产性服务聚焦,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与生产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是推动淮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重点。
2 产业链嵌入: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包含了经济活动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内在关联,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互动发展趋势。在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服务等环节都渗入了文化产业的相关因子。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嵌入关系是指相互联系的产业链成员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完整的产业链条上,生产制造业企业与文化产业企业基于某些共性而建立合作,从而形成相应的嵌入关系。这种嵌入关系一旦形成,将赋予上下游企业内生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协作能力。
文化产业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把创意元素注入产品制造,使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本,使经济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意”经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制造业融合,使产品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而“创意”融入到研发、营销等价值环节的过程,就意味着产品观念价值的提升和价值创新的实现。
2.1 文化产业可加快制造业的创新速度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企业内部完成,创新也局限于企业内部。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内部创新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创新速度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要素。文化创意型企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通过技术合作与共享参与制造业的创新,使得各自的优势资源得以整合,提高知识创新水平,并通过知识共享使双方受益,提高知识创新的速度,同时可以节约知识创新的研发投入,节约生产成本。
2.2 文化产业可促进制造业资源配置优化
咨询、会展类文化企业为制造类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重要渠道,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产生了更高的效率并改进商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是高新技术和新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文化产业企业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同时通过合作与学习机制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水平,文化产业企业既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输出的媒介。文化企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推动资金、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加快产业链上的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
2.3 文化产业可提升制造业的专业化效率
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提供物流服务、技术支持、营销策划等服务,使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连续性和协调性,是信息交换更加顺畅,从而降低企业的合作成本,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同时,文化产业企业在信息咨询、人才管理、研发设计方面较制造业内部相关部门有着更高的专业性,通过向企业输送更多的智力支撑,有效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3 清河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设想:“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
“1340”文化产业支柱计划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背景下,根据清河区实际制定的,旨在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招引培养重点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实现与制造业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举办1次文化旅游产业专题研讨招商活动;推进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等3个平台建设,争取2-3年培育一个千万级产业园区;招引培育“40”家文化旅游支柱企业。
3.1 “1”次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活动
清河区是作为淮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千余相关企业落户兴业,投资环境良好。从扩大区域知名度、汇聚产业投资、吸引创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策划举办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
清河区可以中法建交50周年为契机,由区商务局负责筹备,同中法工商会、法国驻华大使官联络,争取“明日之城,未来市场”项目,与清河区有关主管部门及企业建立联系渠道,探讨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可行性。适时邀请法国企业来淮考察投资环境,展开本地相关企业与法国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对接项目合作、加深双方交流,寻找合作机会,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通过这种高端交流活动,可快速扩大清河区的知名度,提升其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扩大本地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3.2 推进“3”个平台建设
目前,清河区的文化产业已起步,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建项目中工业设计园、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是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这三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集群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清河区总体情况来看,产业载体大多还处于企业集中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服务平台,产业集聚的提升效应还未显现;由于总的产业布局规划不够明晰,又缺乏产业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已出现园区间产业同质化问题。加强设计相关行业的建设,形成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效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专业集中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产业联合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园区内的企业集中于设计行业或者动漫行业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为补充。如果园区内集中了业内比较精华的企业,那么形成品牌效应就是园区良性运营的自然结果。
3.3 扶持“4”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围绕文化名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壮大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业领军人物4类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倍增发展集聚效应。重点招引10家左右国内知名的文化企业入驻,提升全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调查摸底现有文化企业的基础上,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对象,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扶持,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在根据现有文化旅游企业纳税情况的调查,重点筛选10家企业作为培养扶持对象,逐步培养成为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以引进和培育的方式,加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省“双创人才”、“博士计划”等高层级人才,育文化产业领军人物10名左右,出台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壮大清河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可探索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由区政府牵头建立相关地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发展官方协作的管理委员会和民间经济发展行业协作组织,吸纳各地区官产学研界参与,共同合作建设区域代表性和影响力大的产业合作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丛海彬,谢子远,闫国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淮安市2013年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HASZ2013012)《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娜(1978-),女,山东德州人,淮阴工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史、地方文化发展。
李雪红(1978-),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地方文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