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学龄前患儿术前镇静抗焦虑效果比较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学龄前患儿术前镇静抗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9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2~6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1.0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1.5 mg/kg组(S3组),每组30例。在病房内给予患儿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30 min后转运至手术室。用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Short Form, mYPAS-SF)量表评估患儿在艾司氯胺酮滴鼻前(T0)、艾司氯胺酮滴鼻后15 min(T1)、艾司氯胺酮滴鼻后30 min(T2)的焦虑水平,同时记录患儿心率、MAP、SpO2。用相应量表(Ramsay镇静评分、分离情绪评分、面罩配合评分)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水平、分离情绪满意情况、面罩配合满意情况,并记录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患儿T1及T2时mYPAS-SF降低(P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5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道路交通伤害(RTI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RT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干预的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5家哨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1448例RTI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路交通伤害患者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道路、部位、急诊滞留时间等,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448例RTIs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为(43.90±19.10)岁。RTIs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流行特征及病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4家医院接诊的143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特征,并比较原发不孕患者(原发组,490例)和继发不孕患者(继发组,947例)的病因特点和感染情况。结果不孕症患者以25~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失代偿事件,但其组织学会发生相应转变,学者将这种状态定义为肝硬化再代偿。为及时评估疗效,需结合肝组织学活检结果及各评分系统进行定量、半定量及定性诊断,或参考瞬时弹性检测、血清学指标等无创检查结果,将其与已有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再代偿,在之后随诊的过程中,也需借助预测模型以精确推断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结局。本文对肝硬化再代偿评估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性活跃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性工作者是高危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不孕不育、盆腔炎、尿道炎、早产和死产等不良结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不良结局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不良结局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死较高,早期准确评估其临床转归、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应用于HBV-ACLF预后的模型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及其衍生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及其衍生评分,亚太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联盟评分,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评分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但对于HBV-ACLF特定人群,尚未就预后模型达成共识。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于HBV-ACLF患者的预后模型,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参考。
接触脑脊液神经核,简称触液核,是作者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和命名的一个独特神经核。与目前已知的神经核显著不同的是:触液核的胞体位于脑实质,突起伸在脑脊液中,专司脑-脑脊液的信息传递。本研究历时30余年,参与者超过100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0年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文章提供了90~400g大鼠触液核中心点坐标的经验公式,触液核与全脑24个功能区、235个功能核团之间的纤维投射及其可能参与的功能。著录了包括敲除触液核模式动物制作方法等7篇重要参考文献,以便为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工作基
目的通过实时监测控制性降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改善rSO2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2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案,诱导后测定rSO2基础值,术中S组用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行控制性降压,调整通气策略逐渐升高PETCO2,并分别于30~35mm
目的探究幕上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310例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203例),根据术中出血量是否大于500ml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出血量>500ml组(42例)和出血量≤500ml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麻醉和手术相关变量、术中快速血栓弹力图(rapidthromboelastography,r-TEG)、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出血量>5
目的观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interactingprotein,PTPIP)51对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themitochondria-associatedendoplasmicreticulummembranes,MAMs)的影响,探讨其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mouseneuro-blastomaN2a,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