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味,让科普说明文教学落地有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53-02
  老师们谈及科普说明文往往“谈虎变色”,因为它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稍不留意,就容易上成科学课,内容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逢笔者近段时间接到区进修学校“送培下乡”的任务,指定教材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本意也希望能对此类课文进行初略探索。那么怎样避免科普说明文的这些弊端呢?笔者深入研读课标,解读文本,豁然开朗:既然它被选入语文教材,它就该姓“语”,就该立足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它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下面就以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初浅探索。
  一、巧设游戏,增加趣味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的工作。”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从低段向中段过渡,更需要游戏的辅助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月球之谜》这课教学中,我紧扣“月”字巧设闯关游戏作为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第一关“穿越时空”既带领孩子们品味了古诗的情韵,又把孩子们带入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孩子们看到了奇异的月球景观;第二关“踏月寻谜”则引导孩子们体验了令人费解三大月球之谜;第三关“临风问月”,让孩子叩问月球,拉近了孩子与月球的距离,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孩子探究月球的热情;第四关“穿越时空”让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做客未来的月球村的情境。在习作中,孩子们的小宇宙爆发了,各种奇思妙想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二、立足字词,充盈韵味
  1.识字写字是基础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1)寻汉字演变,追根溯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登”字的识字教学中,笔者巧用课件,出示了“登”字的演变过程,告诉学生,原来的“登”字表示手捧祭品走上祭台,甲骨文 上半部分表示脚,“豆”中加一横,表示器皿盛满粮食,下半部分表示手。造字本义:手捧装满丰收的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孩子从象形字中加深了印象,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编生字儿歌,增强韵味
  朗朗上口的儿歌,韵味无穷,便于记忆。在《月球之谜》教学中,儿歌教学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把本课生字串编成儿歌:“夜幕降临明月悬,引人遐想探奥秘。项项研究真有趣,菌藻月尘显奇异。月球之谜难估计,努力学习探奥秘,探——奥——秘。”既复习了生字,又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课文内容;指导“临”字的书写时,边范写边读儿歌:“一短竖,一长竖,最后扁口里面还是一竖,左窄右宽要牢记。”三竖的区别指导就到位了。
  2.关键词语意蕴深
  优秀的作家,能够用关键的词语精准地捕捉细微的直觉,贴切地传达丰富,细腻的内心体验与情感。
  (1)图文结合创意境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相对于小学生,图像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教学中如能应用生动直观的图片,就能很好地弥补文字文本的空白,使得圖文相得益彰。《月球之谜》开篇意境悠远:“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紧扣“遐想”一词,本课教学时先让孩子进行遐想,再出示课件图画,让孩子在优美的配乐中吟诵诗句,品味古人对月亮的遐想,音乐与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学生“进入”了宏大而有韵味的时空背景,在这样的环境里阅读课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品味出了遐想的意蕴:它是美好的想象,它是悠远的想象。再如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月球奇异的景象,我利用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理解课文中描写“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等现象,再让孩子朗读,“奇异”一词也就深深烙在了学生的心底。
  (2)一唱三叹会中心
  中心词是表达篇章,段落中心意思的词语,它是篇章,段落表达意义的焦点,在篇章、语段阅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介绍事物或说明事理,在说明文中,怎样使读者尽快认识事物特征或懂得事理中心词的作用,这时就凸现出来了。只要抓住中心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就能被很快揭示。《月球之谜》三个未解之谜围绕 “令人费解”这个词展开,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个词,先让孩子用自己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紧接着,在孩子品味三个未解之谜后,分别出示:“这个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 “这个实验结果也是多么令人费解!”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这三句话予以小结点拨,反复咏叹,却又层层推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3)特色词语学中用
  问句是这篇课文的特色,疑问词“难道”“或者”“为什么”等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作者的疑惑,本课教学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充分体验到了月球的神秘。在孩子体会到疑问词的妙用后,自然让孩子学以致用。为此,让孩子把第二个谜也改成问句的形式,这道练习水到渠成,孩子们疑问词在练习中运用自如也就在意料之中。
  三、方法指导,还原原味
  1.了解说明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教学科普说明文时,说明方法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对此不必进行理性的讲解,而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品读感悟中巧释巧解。《月球之谜》第一个未解之谜把月球尘土里的尘土和地球上的水藻进行对比,突出了月球尘土里的水藻特别鲜嫩青绿。笔者通过月球尘土里的水藻图和地球尘土的水藻图对比,让孩子变抽象的描述为具体的感官直觉,让孩子感受到了月球的神秘。第三个谜则抓住“40亿”和“46亿”这两个词,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在浅而易懂的设计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2.学会写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文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王崧舟老师也曾说: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学习科普说明文也要学习其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严谨的表达方式,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月球之谜》第一个未解之谜和第三个未解之谜都是用“实验结果+推测质疑”的形式。在第二关“踏月寻谜”这关中,笔者让学生给第二个谜的末尾也加上了问句读。这样就完善了三个谜的结构。接着在第三关“临风问月”这个环节,我让孩子观察了三个未解之谜的写法。然后,提供给孩子三个月球未解之谜,请孩子们在谜的末尾再加一个问句叩问月球。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写谜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经历不知难”。学生只有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才能深切地感悟道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奥妙。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拓展延伸,凭添余味
  1.诗词补白,余音缭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与文本有关而又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文章的“空白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就是“补白”。活用文本,巧妙“补白”,不但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它给学生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在《月球之谜》“穿越时空”这个环节,我充分利用音乐,画面给孩子们创设了优美的情境:“瞧!时光飞船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唐代。在妈妈的故事中,那皎洁的月光给童年的李白带来了多少幻想!齐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而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心中,那月光却如水一般的温柔。齐读‘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唐代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做客异乡的日子,那一轮明月又寄托着多少浓浓的思乡之情,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唐代诗人张祜的笔下,月亮又有着怎样的情韵。读:‘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在诗词补白中进一步解读了诗人对月亮的遐想,也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
  2.放飞想象,余味无穷
  李吉林老师提到“情境使儿童的言语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植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驰骋想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本课的最后一关“穿越时空”这个环节中我巧设练笔,让学生们想象30年后做客月球村的情境,孩子们在练笔中,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个性得到了张揚。
  总之,科普说明文的语言魅力是独特的,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立足语文味,以“语文”的方式挖掘科普说明文中的语文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你会发现,科普说明文——这边风景独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和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创新性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方式,希望对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60-02  一、传统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期刊
【摘要】作为严肃游戏的分支,教育游戏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我国针对教育游戏研究重心大多为对学习者的作用与反馈,少有针对教育游戏产品本身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调查对象确定为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教育游戏在大学生学习者中的可行性,确定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后选择J48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建模,得出游戏质量是教育游戏的最大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又通过归纳分析问卷中成功期望实例决策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成为其重点发展方向。为了推动我国体育高校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水平,以我国陕西省部分高校内800名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對象,通过实践调查,分析了当代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现状,并根据实践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 素质培养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幼师国培”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幼师国培”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培训内容重理论,与幼儿园实际脱节;培训形式偏单一;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针对调查发现不足提出了(1)政府层面:增加培训前后期的调查;(2)参训院校层面:突出培训内容的实践性、优化培训形式;(3)幼儿园层面:健立健全幼儿园培训制度等措施。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模式教学方法的渐渐兴起,我国教育部的相关领导对此相当重视,并且也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操作模式来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本文就以互联网时代下“小画眉”生活识字教学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少数民族 文化教育水平 小画眉生活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德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先做人,后成才”,应该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共识。因为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不能培养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带给人的精神远比知识更重要,学校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基础。  【关键词】德育 班级管理 活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3-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09-01  现代的教育体系提出以人为本,提出终身教育,以此为目标,现代的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一直在改革之中,一直在找寻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找寻更好更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我们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手段应符合教育的需求,评价体系应符合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判定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国培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培训效果三个方面入手,总结思考西北师范大学在“国培计划”盲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上的做法,找出培训项目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力图为之后特殊教育“国培计划”更高效地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特教教师 专业发展 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54-02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化和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很多新型的教学方式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语文教师探索出来。实践研究表明,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性语言展开论述。  【关键词】激
期刊
【摘要】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保持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原则,共同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融入了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和代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处境十分复杂,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更是濒临灭绝,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明,是传承中华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