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与文化二者互为依托,水乳交融,其特性决定了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指导了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软实力的培养。
关键词:软实力;大学英语;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90-02
一、前言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其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和基地,担负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职责。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综合实用能力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文化软实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与导入,把大学外语教学放在一个科学有序、目标明确的完整框架内,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意义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文化负荷与内涵传达着无限的文化信息。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是培养能说流利语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教授也认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已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规范。这些规范对于讲母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平常自然的事情,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就会成为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障碍。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作用,而语言又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仅仅针对语言知识,还应该涉及文化知识,并使其贯穿语言教学之始终。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西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随着英语学习兴趣的增强以及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会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语言,这对于提高英语技能,运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策略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文化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课堂文化导入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为使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更加科学、有效,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关联性原则。教师在选取文化要点时,应当把握其与课文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在英汉语言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西方文化习俗以及历史典故等给予仔细讲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还能避免对文化空洞抽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地获取广博的文化知识。因此只有依托教材内容,传授与文化交际密切相关的适用性文化知识,重点导入涉及影响语言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知识,才能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2.辅助性原则。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尺度,意识到文化导入的辅助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不应只重视文化而忽视语言。文化导入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悖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其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标,不可喧宾夺主而把文化导入变成了专门的文化课程。大学英语教师不能把课堂文化导入作为语言教学的主体,其角色应该是外语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过多的文化教学不但不能起到促进语言教学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应明确文化导入为语言教学服务的目的,将其限定在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进行,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提高。
3.兼顾性原则。教师应兼顾中西方文化,对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进行融会贯通地导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母语文化所发挥的正迁移作用,而更多地关注母语文化对语言交际活动形成的负迁移影响。借助母语文化的对比性与工具性,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克服其产生的负迁移,同时也要注重母语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双向文化敏感性。很多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制约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匮乏,而是由于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模糊。因此,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既要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族语文化的精华,二者应兼容并举。
4.客观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客观,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缺点,要使学生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克服西方语言文化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崇洋媚外的思想。客观准确地导入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地吸收两种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能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跨文化交际将汉语文化清晰、准确、得体地展现给世界。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过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适时适量、科学客观地展现英语国家特有的社会风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语言既是文化的基石,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应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广大教师应不负使命,结合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手段,既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导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努力营造生动直观的文化氛围,使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结合文化渗透的英语教学,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以及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为今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Joseph S.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1991.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999,(1).
[5]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J].外国语文,2010,(4).
关键词:软实力;大学英语;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90-02
一、前言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其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和基地,担负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职责。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综合实用能力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文化软实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与导入,把大学外语教学放在一个科学有序、目标明确的完整框架内,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意义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文化负荷与内涵传达着无限的文化信息。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是培养能说流利语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教授也认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已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规范。这些规范对于讲母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平常自然的事情,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就会成为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文化障碍。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作用,而语言又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仅仅针对语言知识,还应该涉及文化知识,并使其贯穿语言教学之始终。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渗透文化知识,使他们熟悉西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随着英语学习兴趣的增强以及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会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语言,这对于提高英语技能,运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进行交流都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策略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对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文化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课堂文化导入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为使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更加科学、有效,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关联性原则。教师在选取文化要点时,应当把握其与课文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在英汉语言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西方文化习俗以及历史典故等给予仔细讲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还能避免对文化空洞抽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系统地获取广博的文化知识。因此只有依托教材内容,传授与文化交际密切相关的适用性文化知识,重点导入涉及影响语言信息准确传递的文化知识,才能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2.辅助性原则。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尺度,意识到文化导入的辅助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不应只重视文化而忽视语言。文化导入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悖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其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标,不可喧宾夺主而把文化导入变成了专门的文化课程。大学英语教师不能把课堂文化导入作为语言教学的主体,其角色应该是外语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过多的文化教学不但不能起到促进语言教学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应明确文化导入为语言教学服务的目的,将其限定在语言教学的框架内进行,以此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提高。
3.兼顾性原则。教师应兼顾中西方文化,对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进行融会贯通地导入。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母语文化所发挥的正迁移作用,而更多地关注母语文化对语言交际活动形成的负迁移影响。借助母语文化的对比性与工具性,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克服其产生的负迁移,同时也要注重母语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双向文化敏感性。很多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制约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匮乏,而是由于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模糊。因此,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既要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族语文化的精华,二者应兼容并举。
4.客观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客观,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优缺点,要使学生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克服西方语言文化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崇洋媚外的思想。客观准确地导入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地吸收两种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能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跨文化交际将汉语文化清晰、准确、得体地展现给世界。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过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适时适量、科学客观地展现英语国家特有的社会风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语言既是文化的基石,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应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广大教师应不负使命,结合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手段,既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导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努力营造生动直观的文化氛围,使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结合文化渗透的英语教学,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以及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为今后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Joseph S.Nye.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1991.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999,(1).
[5]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J].外国语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