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春季,四川省大部分初级中学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版思想品德)。笔者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套教科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商榷。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不易过大,以免教师产生厌教情绪
  
  教科版思想品德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调研和多次访谈来确立主题和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这样的治学精神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编写理念也直接引发了两大问题。
  
  1 从学生的角度看,或有不贴切学情之虞
  受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在接受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预设范围内选择答案,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这就如同请客吃饭,只问客人吃川菜还是粤菜,然而,客人也许既不想吃川菜也不想吃粤菜,而是想吃西餐,可惜主人偏偏没有提供;亦或客人还没有饿,根本不想吃,盛情之下,陷入不得不吃的尴尬。通过这种方式所确立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反映,当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科版教材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成长的烦恼”,在讲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就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第一,现在的孩子一般6岁入学,12岁左右进入初中,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变化还不太明显,所以多数孩子并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而教材用了一个框题来讲述青春期发育,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女生月经的出现和男生遗精现象的发生;而思想品德教师大多不具备生物学科的专业素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反而会给学生带去困扰。其实,初中生物学科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安排了青春期发育的系统知识,如果把“成长的烦恼”的编排与之同步,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简单地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即可,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烦恼上,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二,本课在“青春的萌动”一目中讲述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有迫切想接近对方的冲动。然而现实却是,刚从小学升人初中才一个多月的七年级学生正忙于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了解新同学,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不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时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把一个本属于“点”的问题无形地扩大为“面”的问题了,好像在主动引导学生“胡思乱想”似的,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觉得,把这一内容合并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为妥。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进入中学一年多,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后,其注意力才会开始慢慢地发生转移。此时,一年多的相处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才会开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数学生开始面临所谓“爱情”的困扰。面对困境,学生很渴望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讲述这一内容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 从教师的角度看,或有不符合教情之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思路,从而给了教师教学上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强化课标意识,加强课标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现实情况如何呢?虽然新教材给了教师大量的自由裁量权,但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农村教师仍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适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用老方法组织教学,所不同的只是多了几个小组讨论而已,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多习惯于多年形成的讲授教学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一些思想品德课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兼职,通常所教班级也较多。试问,在当前考试这一指挥棒下,如此繁重的课程安排,教师备课时间本已有限,如何还能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笔者认为,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学生喜爱、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编写者能否编写出教师喜欢、易于教学的教材呢?不易教的教材只易引起教师反感,而一个厌教的教师是绝对教不出好学的学生的。因此,如何编写教师易教的教材,仍然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予以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应明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科版思想品德在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同时,对课程标准的某些内容适当作了拓展与延伸。然而,面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很多教师却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所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教材里相应的具体内容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可敬的劳动者”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珍惜劳动成果”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新型的劳动者”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显然,编写者对课标进行了大量的拓展与延伸。然而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对之,教师理解各有不同,因而在试卷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对答案的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异,以致出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问题的评分差距较大这一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一些思想品德还作为中考主要科目的地区,这样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在“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当教材内容不能明确体现课标时,教师势必会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观点,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围绕教学目标适度延伸知识。以免冲淡学习主题
  
  教科版思想品德打破了学科的分割,将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了整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治问题,同时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缺失的现象,抓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面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2016年7月诊治的136例面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所有
本文在反思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要适应时代发展,需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
中学生阅历浅,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班主任应该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教育贴近生活,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有心力作用下的三体问题(three-body problem)是物理学的难题,但一些特殊情况的三体和限制性三体问题也常出现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本文通过两道高考题的分析,提出了限制性三
人们常说:黄金白银红(或紫)铜。然而,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教材第一章第3节中,有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锌片插入稀硫酸铜溶液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可能。文章从翻转课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告诉大家什么才是
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等因素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有效提问可优化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并提高其完成度.美国心理学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SPT'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基于pad教学的翻转课堂——'SPT'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S'(学生)成为主体,'T&#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课程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