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好位才能有作为
“当兵在农场,成才不用想。”1994年初,来自辽宁省凤城市的满族战士于成伟,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某师偏远的农场(后改称“农副业基地”)时,官兵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本打算来部队“跳龙门”的于成伟,没想到当了兵后还是“务农”,心情非常郁闷。时值农闲,为了打发时间,他每天都主动到几公里外为连队拉水,也因此天天受到表扬。
“是呀,自古成才并非华山一条路,只要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成才!”失落的于成伟渐渐开了窍,他看到连队因没有电器维修人才,一个小小的故障便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和不便,便下决心在电器维修上千出点名堂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不到半年时间,于成伟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维修技能,还给农场修复废旧电机10余台,很快成为农场能驯服“电老虎”的“电武松”。
就在于成伟沾沾自喜时,一次“现丑”又让他重新拧紧了“发条”:那是一年春天,当官兵们围着盼望已久的新设备欢呼雀跃时,于成伟却为玩不转这新家伙而挠起头来。看着“电武松”都没了“电”,官兵们兴奋的眼神也很快冷却下来。
“技术用时方恨少,多学一招是一招!”于成伟这样鞭策自己。充满悬念的小说吸引不了他,枯燥无味的电子学书籍他却反复读上十遍八遍,甩老K、侃大山找不着他,又脏又乱的车间是他的最好去处:别人逛商店他去书店,别人下饭馆他钻修理铺……每次休假,于成伟都跑到丹东、大连等地拜师学艺。
就是凭着这股劲儿,于成伟练就了“手到病除”的硬功夫,设备返修率降低到千分之二以下,那台新设备自然被他玩转了。
不久前,基地新买的一台深水泵遭雷击损坏,返回厂家维修少说也得十天半月。当官兵们担心吃水成问题时,于成伟通过看、问、测等诊断方法,不到两分钟便做出“线圈烧坏”的判断,并采取局部修理法仅用两天时间便修好了。
用心做事事不难
“用心做事事不难。”这是一个烙在于成伟脑海里的永久教训。
一年,麦收正忙。粮食处理中心的提升机发生堵塞将电机烧坏,10多名官兵连续干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埋在20多吨粮食下的提升机扒出来。时间就是丰收。于成伟找来备用电机迅速换上,使得粮食人仓工作很快继续进行。然而好景不长,未等于成伟把换下的电机修好,提升机电机又被烧坏!早已累得筋疲力尽的官兵又不得不重新把提升机扒出来。
“为什么只想到修,而不从用和保养中查找原因,从根本上降低故障率?”在一个地方连续栽了两个跟头,无疑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于成伟的脸上。
经过认真研究,于成伟决定对提升机进行改造:换上一个大功率的电机,并加装一个倒顺开关,这样提升机不易堵塞,即使偶尔发生堵塞,也可以通过倒转自行排除。
自己多动一分脑筋,战友们就会少出一些蛮劲。从此,于成伟给自己立下这么个规矩:干任何工作都要用心做到最好。并养成了随身携带修理笔记本的习惯,随时记下发现的问题和修理经验,以便改进革新,提高效率。渐渐地,问题变成了革新成果,经验变成了学术文章。
翻开于成伟那本厚厚的通讯录,你很难相信这个记满了电子专家、厂长经理、杂志社编辑联系方式的通讯录的主人竟然是一名农场战士。于成伟经常通过电话联系,请教探讨问题,搜集前沿信息,防止闭门造车。
旧式蓄电池纯水器生产出来的蒸馏水纯度不够,严重影响电瓶寿命,于成伟萌生了研究新纯水器的想法。当他通过沈阳蓄电池杂志社的编辑了解到,河北省任丘市鸿臣蓄电池用水设备厂已经生产出一种纯水器,便引进了一套设备。在使用中,于成伟还发现该产品还存在一些不足,便与厂长兼总工程师孙树立取得联系,建议将三柱式纯水器改进为五柱式,并被厂家采纳。
几年来,于成伟先后还革新发明“蓄电池智能充电器”、“马达衫套拆装模具”等各种器材、工具及维修方法100多项,并有40多项通过在《中小型电机》、《电子报》等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得到推广。
钻研电场更要想战场
看到于成伟捧着一本本厚厚的坦克、装甲车电机维修书学得入迷,战友们不懈地问:“一个生产兵,研究那玩艺有啥用?”
“当兵就要想着去打仗,钻研电场更要想着战场!”于成伟不但通过书本学习掌握各种主战设备电机技术参数,研究维修技术,还经常利用休假等机会到战斗部队找老乡、战友参观学习,他还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战场模块系统,把平时维修放到“战场”上去进行:即使是平时的抢修保障,他也总是按照战时要求进行抢救抢修,力争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
2004年,在一次陆空联合演习中,一辆装甲车起动机搭铁线被烧坏,修理人员更换后仍然不能起动,拆下来空载观察却能正常工作,但一装到车上就“无病呻吟”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几名修理工急得满头大汗也查不出来。于成伟接到紧急增援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听了几名修理工介绍搭铁线、电瓶接线柱被烧坏等“症状”后,当即判断是转子的换向器和线圈连接的焊点被烧开了。打开起动机仔细一看,果然有锡沫等杂物。对症下药,起动机很快被修复,装甲车又咆哮着向“蓝军”阵地冲去……
(题图为于成伟检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