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经是很多女性都会有的毛病,而且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女性甚至可以因为经痛痛到晕过去。月经来潮时的下腹肿胀、绞痛,在32℃的气温下却可以四肢冰冷,甚至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所以很多女性朋友在每个月“好朋友”光顾之前,都如临大敌。而为了摆脱痛经的梦魇,求医问药的女性朋友也不少,下面,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怎么样对付痛经。
在中医看来,痛经多由寒凝、气滞、血瘀造成。而其中,又以肾阳不足导致宫寒血淤最为常见。这种痛经的主要症状是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经量稀少,颜色暗紫,伴有淤块,同时还会有四肢怕冷、冒冷汗、疲倦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是肾气不足,子宫受寒的表现。治疗上,可从补肾阳气入手,给子宫温暖。
补肾方法很多,艾灸至阴穴也可达到补肾效果,具体灸法是:正坐垂足,将艾条点燃,悬放在双侧至阴穴的上方或侧方,距离约2厘米左右,使皮肤有温热感,但要避免灼烫,以穴位周边皮肤起红晕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从月经前三天开始到月经干净为一个疗程。
人体穴位众多,为什么选择至阴穴呢?因为至阴穴和肾的关系非同寻常,《素问·水热穴论》中甚至直接说“肾者,至阴也。”首先,从距离上看,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约0.1寸处,肾经也起于足小趾之下,它们就像是邻居一样,胜过远亲;其次,从医理上看,至阴穴是膀胱与肾的表里经脉交接的地方,刺激至阴穴,能疏通膀胱与肾的经络气血。肾主生殖与发育,肾精充盛与否关系到子宫的发育和月经调畅,当肾气不足而宫寒血凝,艾灸至阴穴,就可以温通膀胱和肾的表里经脉,达到暖宫散寒,调和气血,治疗痛经。
当然,中医还认为,受寒、贪凉等是导致痛经常见的原因。比如,有的女性发现,即使平时不痛经,但如果在月经来临之前受寒,或者喝了冰水,淋了雨,那么来月经的时候,也会有痛经的感觉。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注意不要受凉之外,还可通过的驱寒偏方——用艾叶泡脚来缓解痛经症状。具体这样来做:取艾叶一大把,直接放在泡脚桶里面,加入沸水泡开,当水温降到不烫脚的时候开始泡,如果水凉了,再接着加热水,如此循环,等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泡脚的同时最好喝一些温水,补充水分。艾叶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温暖全身,以热驱寒。一般来说,每周泡2~3次即可,不能天天泡,因为泡太多了,会将虚寒之火下引,导致头面部的气血不足,而头晕等,所谓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
在中医看来,痛经多由寒凝、气滞、血瘀造成。而其中,又以肾阳不足导致宫寒血淤最为常见。这种痛经的主要症状是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经量稀少,颜色暗紫,伴有淤块,同时还会有四肢怕冷、冒冷汗、疲倦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是肾气不足,子宫受寒的表现。治疗上,可从补肾阳气入手,给子宫温暖。
补肾方法很多,艾灸至阴穴也可达到补肾效果,具体灸法是:正坐垂足,将艾条点燃,悬放在双侧至阴穴的上方或侧方,距离约2厘米左右,使皮肤有温热感,但要避免灼烫,以穴位周边皮肤起红晕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从月经前三天开始到月经干净为一个疗程。
人体穴位众多,为什么选择至阴穴呢?因为至阴穴和肾的关系非同寻常,《素问·水热穴论》中甚至直接说“肾者,至阴也。”首先,从距离上看,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约0.1寸处,肾经也起于足小趾之下,它们就像是邻居一样,胜过远亲;其次,从医理上看,至阴穴是膀胱与肾的表里经脉交接的地方,刺激至阴穴,能疏通膀胱与肾的经络气血。肾主生殖与发育,肾精充盛与否关系到子宫的发育和月经调畅,当肾气不足而宫寒血凝,艾灸至阴穴,就可以温通膀胱和肾的表里经脉,达到暖宫散寒,调和气血,治疗痛经。
当然,中医还认为,受寒、贪凉等是导致痛经常见的原因。比如,有的女性发现,即使平时不痛经,但如果在月经来临之前受寒,或者喝了冰水,淋了雨,那么来月经的时候,也会有痛经的感觉。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注意不要受凉之外,还可通过的驱寒偏方——用艾叶泡脚来缓解痛经症状。具体这样来做:取艾叶一大把,直接放在泡脚桶里面,加入沸水泡开,当水温降到不烫脚的时候开始泡,如果水凉了,再接着加热水,如此循环,等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泡脚的同时最好喝一些温水,补充水分。艾叶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温暖全身,以热驱寒。一般来说,每周泡2~3次即可,不能天天泡,因为泡太多了,会将虚寒之火下引,导致头面部的气血不足,而头晕等,所谓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