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以初步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其他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它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下面就根据我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创新教育的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没有突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创新能力要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开始。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中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完善科学的教育模式。
  二、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唤醒创新意识
  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是一个基本人权。落实这一天然的人权规则,必能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特点,建立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想和说,尽情地体验。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和学生进行的情感交流,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来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平道路。
  三、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之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来得更集中,对学习内容的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鼓励学生在完成课本中规定的图画时大胆创造,添上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倡并及时表扬那些在原画基础上有创新的同学;加强同学间绘画作品的交流与相互评价,要求说一说别人画的优点,再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绘画再也不拘泥于范本,他们会在一座房子的周围主动添上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会在雨伞周围画满雨滴、水洼,还会画出撑伞的行人……等自己喜欢的景色。这样一来,单一的图形绘画变成了有主题的情境画。一节课中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千姿百态,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电脑绘画,为学生架设了创新思维的桥梁,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遵循:其一,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二,引导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其三,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的教学三原则。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创造的声、色、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境,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接受这一具有时空感的情境信息,并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和接受。具有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技能的转化。让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干,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自学。在画图及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档修饰部分的教学中,都可以实行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箱中工具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两种简单的工具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而不必由老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的交流与模仿,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极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电脑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习惯与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技能。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训练以其独有的优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调动不同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用CAI软件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既加强了自己较为生疏键的练习密度,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这样反复多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进度的方法。与其他科目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转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网络模块的学习中,与社会课结合,要求他们利用学校的虚拟网传递信息、查找资料,再将学习资料应用于社会课的学习中;运用电脑技能办英语、语文小报,制作电子贺卡等形式,使他们对这种创造性地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对电脑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情感。
  六、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则占据主要地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总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电脑的特殊工具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本文着力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以及能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思想性 人文素养    《国家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笔者以为,科学素养是阳光,产生万物,活力无限;人文素养是雨露,滋养生命,润物
期刊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任何阶段的教育都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面就小学
期刊
当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正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语文课堂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必须深研教材、开发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开发教材情境氛围    传统的教学,教师“滔滔不绝、一味灌输”,学生“默默无闻、循规蹈矩”,整个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很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却惧怕开口动笔。这不得不
期刊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所谓小学生心理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在心理科学指导下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防止心理异常,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塑造健全的
期刊
论文摘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提出“大成智慧学”教育设想。“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要求理、工、文、艺齐发展,要打通,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必须加强情感和品德的教育,必须是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素质教育、课改    21世纪是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的世纪。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21世纪中国教育事业,提出“大成智慧学”教育设想。“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要求理
期刊
一说到评价,广大教师最常用到的就是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如每一次考试后,学生会根据分数的多少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学生及家长的喜怒哀乐被分数紧紧地牵着,分数高的全家高兴,分数低的全家愁云笼罩。其实,甄别与选拔功能只是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迫于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乃至社会资源的限制而人为附加出来的。而它与生俱来的主体性功能却被人们抛之脑后。课程评价的主体性功能包括三个功能。一是为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教育变革作为前提的支撑。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师生用理性的思维及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教与学,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无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走出误区 教法创新 人文教育 源头活水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
期刊
教师论文写作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师论文写作水平是学校骨干教研人员的重要任务,我们根据近年来在校的工作实际和自身的实践体会,试对如何提高教师论文写作水平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教师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  教师论文写作是近年学校炒得比较热的话题,一方面是科研兴校的大环境所致,一方面是评职称的硬件规定所致,但对教师论文写作的认识众说纷纭,颇多微辞,有的甚至认为作为一线教师没必要
期刊
进入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