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建筑公司自身的品牌经营,更会對建筑的使用者造成潜在的财产以及人身的伤害。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推崇。在本文中,笔者在探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及问题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以及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工程质量作为评判建筑工程成果的依据之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也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工程建筑的性能、寿命,从而达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并存的建设目标。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环节复杂、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影响最终建筑成果的因素较多。在本文中,笔者将众多影响因素归为五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机械因素、施工方法因素以及施工环境因素。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具化在上述的五个方面中。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对项目进展起着关键的把控作用。参与建筑项目工程的人员主要分为工程决策者、工程组织者、指挥者以及过程中的操作者。工程质量的管理需要严谨的监督机构来保障。在建筑工程中由于人员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到位,因此没有办法形成持续的、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决策和行为。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材料、设备质量问题
建筑材料是保障、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尽管已经形成材料采购、检验等流程上质量管理,但实质上材料质量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究其原因,在现有的建筑工程中,材料质量管理流程以及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没有形成流程化的检验过程,也同样欠缺检验人员的有效管理。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需要依靠多种样式施工机械,因此施工机械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成果。施工机械质量的保障需要涉及机械的采购流程流程、物流环节、仓储环节、使用环节等,因此需要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机械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都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错误的机械管理方法不仅会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性能。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施工方法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建筑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和组织设计等内容。在传统概念中,施工方法更多从技术角度思考,但是在实际工程开展中,需要从技术、组织、工艺、管理、操作等多角度探讨。目前,在施工方法的运营中,工程方问题在于施工顺序以及工艺流程时间和空间上安排的不恰当,没有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与方法
2.1规划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人员分工
质量管理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最终的执行者都需要依靠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框架,并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职务、工作内容、工作权利以及责任。在图1中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层级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从决策管理层次的项目经理或者工程师,到执行层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者工程师,最终由现场的质量检查员按成建筑工程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三个层级涉及到建筑工程规划阶段、资源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收尾检验阶段,是全流程化的全面管理形式。在上述的管理层级中,建筑工程的管理者需要格外加强在工程设计以及规划阶段的质量监督,通过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查部门来约束中高层决策者的行为,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完善质检流程,规划质检细则
建筑工程中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属于可控性的质量问题,因此可以利用完善的质检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质检流程以及质检细则的约束来规范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过程、物流过程、贮存过程以及使用过程等。建筑工程中的材料与设备在采购阶段就需要把控产品的质量,因此工程方需要对方在材料、设备配送之前进行完善的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或者质检权威机构的认证结果交由工程方。在建筑材料以及设备到场后,相关的质量监测人员需要对产品的所有部位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详细记录,形成质量检测报表。在报表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发现质量问题更需要共同解决质量问题。在图2中,以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为例子,有关人员利用因果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的来源,以此对症下药找到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3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法的改善
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决策者会建立基于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执行者需要及时汇报工程实施状况,便于决策者根据工程进展以及工程状况调整、深化工程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法的设计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多拟定几个可行方案,并在规划阶段突出工程的目前的主要矛盾。在规划阶段,施工方案以及方法的确定都需要有决策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的共同参与。实际工程执行者的参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工程信息和环境,提升施工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监督者的参与能够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公平,并能够从设计规划阶段就对对工程质量开展监督与建议。在正式施工阶段,施工方法需要明确细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通过施工人员培训等形式,提升规范化施工过程的应用程度。在现场施工阶段,很多的施工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来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下了潜在的质量隐患。因此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的基层培训十分有必要。在培训环节中,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学习流程化、科学化的施工方法,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工程特点,因此完全规避各种质量问题存在较大的难度。在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多发在人员、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上,因此工程的决策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需要对症下药不断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设计和执行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
[2]王海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建材与装饰,201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工程质量作为评判建筑工程成果的依据之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也应运而生。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工程建筑的性能、寿命,从而达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并存的建设目标。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环节复杂、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影响最终建筑成果的因素较多。在本文中,笔者将众多影响因素归为五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机械因素、施工方法因素以及施工环境因素。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具化在上述的五个方面中。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对项目进展起着关键的把控作用。参与建筑项目工程的人员主要分为工程决策者、工程组织者、指挥者以及过程中的操作者。工程质量的管理需要严谨的监督机构来保障。在建筑工程中由于人员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到位,因此没有办法形成持续的、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决策和行为。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材料、设备质量问题
建筑材料是保障、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尽管已经形成材料采购、检验等流程上质量管理,但实质上材料质量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究其原因,在现有的建筑工程中,材料质量管理流程以及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没有形成流程化的检验过程,也同样欠缺检验人员的有效管理。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需要依靠多种样式施工机械,因此施工机械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成果。施工机械质量的保障需要涉及机械的采购流程流程、物流环节、仓储环节、使用环节等,因此需要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机械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都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错误的机械管理方法不仅会减少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机械的使用性能。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施工方法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建筑项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和组织设计等内容。在传统概念中,施工方法更多从技术角度思考,但是在实际工程开展中,需要从技术、组织、工艺、管理、操作等多角度探讨。目前,在施工方法的运营中,工程方问题在于施工顺序以及工艺流程时间和空间上安排的不恰当,没有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与方法
2.1规划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人员分工
质量管理的决策者、组织者以及最终的执行者都需要依靠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框架,并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职务、工作内容、工作权利以及责任。在图1中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层级划分为了三个层次,从决策管理层次的项目经理或者工程师,到执行层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者工程师,最终由现场的质量检查员按成建筑工程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三个层级涉及到建筑工程规划阶段、资源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收尾检验阶段,是全流程化的全面管理形式。在上述的管理层级中,建筑工程的管理者需要格外加强在工程设计以及规划阶段的质量监督,通过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查部门来约束中高层决策者的行为,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完善质检流程,规划质检细则
建筑工程中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属于可控性的质量问题,因此可以利用完善的质检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质检流程以及质检细则的约束来规范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过程、物流过程、贮存过程以及使用过程等。建筑工程中的材料与设备在采购阶段就需要把控产品的质量,因此工程方需要对方在材料、设备配送之前进行完善的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或者质检权威机构的认证结果交由工程方。在建筑材料以及设备到场后,相关的质量监测人员需要对产品的所有部位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详细记录,形成质量检测报表。在报表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发现质量问题更需要共同解决质量问题。在图2中,以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为例子,有关人员利用因果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的来源,以此对症下药找到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3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法的改善
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决策者会建立基于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执行者需要及时汇报工程实施状况,便于决策者根据工程进展以及工程状况调整、深化工程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法的设计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多拟定几个可行方案,并在规划阶段突出工程的目前的主要矛盾。在规划阶段,施工方案以及方法的确定都需要有决策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的共同参与。实际工程执行者的参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工程信息和环境,提升施工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监督者的参与能够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公平,并能够从设计规划阶段就对对工程质量开展监督与建议。在正式施工阶段,施工方法需要明确细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通过施工人员培训等形式,提升规范化施工过程的应用程度。在现场施工阶段,很多的施工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来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下了潜在的质量隐患。因此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的基层培训十分有必要。在培训环节中,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学习流程化、科学化的施工方法,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工程特点,因此完全规避各种质量问题存在较大的难度。在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多发在人员、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上,因此工程的决策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需要对症下药不断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设计和执行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
[2]王海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建材与装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