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费不足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人们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规范民办园管理、加强教师培训等问题的同时,农村民办园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幼儿园获得的社会支持已成为促进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民办园;实践知识;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7-0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农村对幼儿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及巩固仍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重心,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为各种民办园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空间。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数量远远超过公办园,成为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办园主体。当然,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教育投入不足、管理松散、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在人们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规范民办园管理、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等问题的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农村民办园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已成为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自我效能感
(一)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
传统的教师知识观认为,教师知识是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公共知识,它不依赖于教师个体而存在,这一观点排斥了教师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与实践性。而新的教师知识观重视实践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区分了教师具备的两种知识,一是公共知识,二是实践知识。前者是不具有信念、判断、倾向等价值成分的知识,后者则包含了个体的各种价值判断,是教师在教育现场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而形成的个体性知识。〔1〕
有调查表明,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尚有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6.8%(谢秀莲,2007)。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他们职前理论知识或公共知识的匮乏。对没有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来自于个人的经验积累、领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等。
教师1:刚上班时,园里另外两个老师比较有经验,她们教了我不少东西。幼儿园购买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好多东西,像冰箱、空调、电脑等,孩子们根本就没见过,也没有教具、挂图。那两位老师告诉我可以根据情况讲些其他内容,于是我就给孩子们讲讲我们当地的风景和风俗,这也很有意思,孩子们很喜欢。
教师2(园长兼教师):上学期我们幼儿园收费200元,这学期涨了20元。家长们刚开始不理解,我把家长们都请来,召开了价格听证会。我把幼儿园的开支给大家算了算,家长们也就知道我不是乱收费,都表示理解了,配合得好着呢。不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到我们这里上幼儿园了。
教师1和2均为高中毕业生,这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队伍中非常普遍。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面对教学或管理问题时,虽然他们可以运用的公共知识很少,但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尝试、模仿或体验,也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如面对教学资料匮乏、儿童缺乏相关知识的现状,教师1灵活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与我们所倡导的儿童学习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的主旨不谋而合。教师2遇到的“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很多民办园园长深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在农村,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料,当我们埋怨他们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的同时也要自问:我们为家长做了什么?如何赢得他们的支持?教师2及时地利用听证会这一形式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最终获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这个案例也反映出教师2具备一定的实践智慧,而这些,往往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不同于发达地区、城市幼儿园教师相对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这种基于实践的知识积累是农村民办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育的一个启发是: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2〕目前,虽然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开始把民办园教师纳入其中,但由于农村民办园教师大多实行“一人包班制”,能够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加之培训经费的限制,以专家讲、老师听为主的培训对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感受关注不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甚微。而教育现场观摩、专家点评的学习方式深受民办园教师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能够与教师已有的教学感悟和经验有效衔接,从而帮助民办园教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时,这种实践知识的积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实践知识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激发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儿童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3〕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本文中的两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我效能感较高。
教师1:我挺喜欢当老师的,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很喜欢唱歌跳舞,最擅长的是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我上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数学,现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也不错。
从室内的墙面布置到窗台上摆放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物品等可以明显看出,教师1动手能力较强,这与她曾经从事过裁缝工作有一定关系。虽然该教师坦言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知识面不够宽”,导致组织科学、语言活动教学效果较差,但由于自己在组织数学、手工等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自我效能感仍然较高。教师1在访谈中还提到,自己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借阅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或者看少儿节目等来提高自己跳舞和讲故事的能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1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教师2:我在院子里用水泥做了个大型玩具,孩子们可以滑滑梯,我还将这个大型玩具的内部设计成迷宫。我在幼儿园后面的一面墙上挖了些小窝,孩子们可以攀爬。刚开始孩子们很喜欢玩,现在都觉得没有挑战性了。我今年贷了款,在房子后面买了一块地,准备做沙池和水池。
教师2谈起工作充满了激情,表达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因为获得了村民的认同,附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来上她的幼儿园了,加之教育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她对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种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无疑能成为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判断与评价对幼儿园的发展十分重要,自我效能感不仅是教师教育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引导教师知觉与理解其自身外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能力与对儿童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自我信念,对行为目标与要求也较高,并可以产生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通常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教育工作和儿童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不懈地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4〕
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有效社会支持
推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除了需要管理者、教师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
易进(1999)指出: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Barrera和Ainlay(1983)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包括:(1)物质的帮助,比如以金钱和其他物质为主的切实的帮助。(2)行为的援助,比如分担体力劳动的工作。(3)亲密的交往行为,比如说倾听,表示尊重、关心、理解等。(4)指导,比如提供帮助、信息和指导。(5)反馈,比如提供有关他们行为、思想和感情的认知反馈。(6)积极的社会交往,比如参加娱乐性和放松的社会交往活动。〔5〕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加以分析。
(一)家庭的支持
本文所述及的两位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家庭支持主要是指来自物质、精神和行动上的帮助。
教师1:我在这里当老师一个月才500元!我丈夫开车经常不在家,我就一直住在我父母家。我父亲在砖厂上班,收入还行,每个月还会给我一些钱。我也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所以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了。
教师2:我们两个每天忙着管这群孩子,我母亲做饭,给孩子们烧开水。农忙的时候,孩子中午就在我家吃饭,交1块钱就行了,困了就在我家睡。
教师1所在的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与服务行业的工作相比,教师工作更稳定,也更“体面”。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很积极,“盖头底下掩盖着一颗火热的心”。在当地,女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到了结婚年龄来说媒的人较多,但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结婚后有2/3的家庭就不允许女性继续出来工作了。当地很多已婚女教师坦言:宁可不睡觉,洗完衣服做完活,都要来上班,因为上班后人的精神状态不一样。因此,与城市民办园不同的是,女教师婚后的家庭是影响农村民办园师资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2所在地区为汉族聚居地区。她丈夫负责设计玩教具、筹款设计布置室外环境等全部事务性工作,她自己则负责具体的班级活动,两人全身心投入幼儿园的工作。母亲做饭烧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她的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有时候还能帮父母在教学内容、环境创设方面出个主意。他们一家其乐融融,幼儿园也不断发展壮大。
(二)社会和宗教力量的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十多个,所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6〕作为民族文化的内在核心,宗教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离不开宗教因素。办好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要注意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如在1994年,回族老人马效忠带头捐款3万元,并发动穆斯林群众集资84万元,在贫困的木场地区创办了临夏市第一所群众自发捐资兴建的幼儿园。该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园长和教师,走出了一条经费自筹、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的办园之路。之后,众多由清真寺、信教群众集资兴建的民办幼儿园纷纷成立,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入园率,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招生压力,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学、全民办教育开辟了新路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园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私立的民族幼儿园,还是乡(村)、单位举办的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它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把幼儿园看作是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收费普遍很低,很多贫困家庭的幼儿都是免费入园的。幼儿园的日常开支包括教师工资则由幼儿园举办者(董事会、寺管会、村委会等)筹钱解决。这一点从根本上有别于很多以赢利为目的的城市民办园。西部地区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的举办及发展大多出自为娃娃办实事的朴素的民族情感,有的是在贴钱办教育,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
(三)教育部门与公办园的扶持
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的发展还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办园的管理和指导。
以教师1所在地区为例,当地教育部门、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扶作用。一是通过施行民办园资质审核证书制度,教育部门把民办园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的范围。在大型活动、个人表彰奖励及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对民办园一视同仁。二是加强对民办园负责人、园长、教师的岗前培训,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价制度。教育局每年对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园务管理、玩教具配备、园舍设施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考核,通过量化打分评出等级,并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分类评估考核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四是推行民办公助的管理体制,即从公办园选派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部分民办园担任园长,强化了民办园的内部管理。
教师1:由园里安排,我现在每个周六都去参加学前中心①举办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活动。这个培训对我帮助特别大,主要是观念改变了。以前我认为应该给孩子们多教点知识,但现在我知道了,让孩子们心情愉快才是最主要的,强迫学习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
教师2:我经常去县里的公办园,还有其他地方的幼儿园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布置环境的,听听老师的课再学习评课,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条件相差很远,老师的能力也相差很大,但是我们农村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教师1和教师2所在的幼儿园虽然都地处农村,但均与市区或县城较近,在市、县幼儿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下,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师培训工作等方面收益颇多。教师1所在地区教育部门每年寒、暑假期间均免费举办民办园教师技能技巧培训班,对民办园教师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此外,还会采用公、民办园结对子、优秀课评选、技能技巧竞赛、普通话演讲、自制教具展评、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这对当地民办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四)国际国内项目的带动
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农村选点实施的国际、国内儿童教育项目对当地幼儿教育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日益扩大,辐射和带动了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
教师1所在地区曾于2002年承担了由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和新西兰政府合作的“促进贫困地区早期教育发展”项目的试点工作。该项目以环境创设为突破口,关注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动员教师及家长自制玩教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该项目的带动下,该市的学前教育中心以及各类幼儿园都在废旧材料的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教师2所在的民办园被纳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商务部国际司合作开展的2006~201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行动项目”(LARC)。按照项目计划,教师2外出去公办园参观、观摩听课的机会比较多,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也由项目专家到园给予现场指导与专业引领,为该民办园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32.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111.
〔3〕〔4〕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4):43-45.
〔5〕赵丽君.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53-354.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upport: Major Motives fo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Taking Two Teachers as Example
Zhang Guoyan, Wang Do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uan Rui
(Education Bureau of Linxia, Gansu, Linxia, 731100)
【Abstract】Fund shortage and teaching team instability have been bother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While people are appealing to the government for investment increase,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for rural private kindergartens, the cumul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upport the kindergartens receive have becom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private kindergarten; practical knowledge; self sense of efficacy; social support
【关键词】农村民办园;实践知识;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7-0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农村对幼儿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及巩固仍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工作重心,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为各种民办园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空间。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数量远远超过公办园,成为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办园主体。当然,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教育投入不足、管理松散、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在人们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规范民办园管理、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等问题的同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农村民办园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已成为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自我效能感
(一)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
传统的教师知识观认为,教师知识是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公共知识,它不依赖于教师个体而存在,这一观点排斥了教师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与实践性。而新的教师知识观重视实践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区分了教师具备的两种知识,一是公共知识,二是实践知识。前者是不具有信念、判断、倾向等价值成分的知识,后者则包含了个体的各种价值判断,是教师在教育现场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而形成的个体性知识。〔1〕
有调查表明,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尚有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6.8%(谢秀莲,2007)。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他们职前理论知识或公共知识的匮乏。对没有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来自于个人的经验积累、领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等。
教师1:刚上班时,园里另外两个老师比较有经验,她们教了我不少东西。幼儿园购买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好多东西,像冰箱、空调、电脑等,孩子们根本就没见过,也没有教具、挂图。那两位老师告诉我可以根据情况讲些其他内容,于是我就给孩子们讲讲我们当地的风景和风俗,这也很有意思,孩子们很喜欢。
教师2(园长兼教师):上学期我们幼儿园收费200元,这学期涨了20元。家长们刚开始不理解,我把家长们都请来,召开了价格听证会。我把幼儿园的开支给大家算了算,家长们也就知道我不是乱收费,都表示理解了,配合得好着呢。不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到我们这里上幼儿园了。
教师1和2均为高中毕业生,这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队伍中非常普遍。在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面对教学或管理问题时,虽然他们可以运用的公共知识很少,但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尝试、模仿或体验,也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如面对教学资料匮乏、儿童缺乏相关知识的现状,教师1灵活地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与我们所倡导的儿童学习要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的主旨不谋而合。教师2遇到的“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很多民办园园长深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在农村,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料,当我们埋怨他们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的同时也要自问:我们为家长做了什么?如何赢得他们的支持?教师2及时地利用听证会这一形式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最终获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这个案例也反映出教师2具备一定的实践智慧,而这些,往往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不同于发达地区、城市幼儿园教师相对充分的职前专业准备,这种基于实践的知识积累是农村民办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性工具——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还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教育的一个启发是: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灌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以及模仿教学技艺更重要。〔2〕目前,虽然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开始把民办园教师纳入其中,但由于农村民办园教师大多实行“一人包班制”,能够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加之培训经费的限制,以专家讲、老师听为主的培训对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感受关注不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实效性,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甚微。而教育现场观摩、专家点评的学习方式深受民办园教师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能够与教师已有的教学感悟和经验有效衔接,从而帮助民办园教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时,这种实践知识的积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实践知识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激发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发展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与感受,教师自我效能感无论对于教育工作、儿童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3〕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本文中的两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我效能感较高。
教师1:我挺喜欢当老师的,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很喜欢唱歌跳舞,最擅长的是组织艺术教育活动。我上学的时候就比较喜欢数学,现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效果也不错。
从室内的墙面布置到窗台上摆放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物品等可以明显看出,教师1动手能力较强,这与她曾经从事过裁缝工作有一定关系。虽然该教师坦言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知识面不够宽”,导致组织科学、语言活动教学效果较差,但由于自己在组织数学、手工等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自我效能感仍然较高。教师1在访谈中还提到,自己已经意识到可以通过借阅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或者看少儿节目等来提高自己跳舞和讲故事的能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1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教师2:我在院子里用水泥做了个大型玩具,孩子们可以滑滑梯,我还将这个大型玩具的内部设计成迷宫。我在幼儿园后面的一面墙上挖了些小窝,孩子们可以攀爬。刚开始孩子们很喜欢玩,现在都觉得没有挑战性了。我今年贷了款,在房子后面买了一块地,准备做沙池和水池。
教师2谈起工作充满了激情,表达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因为获得了村民的认同,附近其他村子的孩子也来上她的幼儿园了,加之教育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她对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种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无疑能成为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判断与评价对幼儿园的发展十分重要,自我效能感不仅是教师教育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引导教师知觉与理解其自身外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能力与对儿童的影响力具有积极的自我信念,对行为目标与要求也较高,并可以产生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会投入较多的精力去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通常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教育工作和儿童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不懈地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4〕
二、幼儿园教师获得的有效社会支持
推动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除了需要管理者、教师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
易进(1999)指出:社会支持是以个体(被支持者)为中心,个体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个体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的活动)所构成的系统。Barrera和Ainlay(1983)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包括:(1)物质的帮助,比如以金钱和其他物质为主的切实的帮助。(2)行为的援助,比如分担体力劳动的工作。(3)亲密的交往行为,比如说倾听,表示尊重、关心、理解等。(4)指导,比如提供帮助、信息和指导。(5)反馈,比如提供有关他们行为、思想和感情的认知反馈。(6)积极的社会交往,比如参加娱乐性和放松的社会交往活动。〔5〕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对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加以分析。
(一)家庭的支持
本文所述及的两位农村民办园教师获得的家庭支持主要是指来自物质、精神和行动上的帮助。
教师1:我在这里当老师一个月才500元!我丈夫开车经常不在家,我就一直住在我父母家。我父亲在砖厂上班,收入还行,每个月还会给我一些钱。我也不用操心家里的事,所以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了。
教师2:我们两个每天忙着管这群孩子,我母亲做饭,给孩子们烧开水。农忙的时候,孩子中午就在我家吃饭,交1块钱就行了,困了就在我家睡。
教师1所在的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工作机会相对较少。与服务行业的工作相比,教师工作更稳定,也更“体面”。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很积极,“盖头底下掩盖着一颗火热的心”。在当地,女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到了结婚年龄来说媒的人较多,但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结婚后有2/3的家庭就不允许女性继续出来工作了。当地很多已婚女教师坦言:宁可不睡觉,洗完衣服做完活,都要来上班,因为上班后人的精神状态不一样。因此,与城市民办园不同的是,女教师婚后的家庭是影响农村民办园师资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2所在地区为汉族聚居地区。她丈夫负责设计玩教具、筹款设计布置室外环境等全部事务性工作,她自己则负责具体的班级活动,两人全身心投入幼儿园的工作。母亲做饭烧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她的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有时候还能帮父母在教学内容、环境创设方面出个主意。他们一家其乐融融,幼儿园也不断发展壮大。
(二)社会和宗教力量的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十多个,所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6〕作为民族文化的内在核心,宗教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离不开宗教因素。办好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要注意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如在1994年,回族老人马效忠带头捐款3万元,并发动穆斯林群众集资84万元,在贫困的木场地区创办了临夏市第一所群众自发捐资兴建的幼儿园。该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园长和教师,走出了一条经费自筹、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的办园之路。之后,众多由清真寺、信教群众集资兴建的民办幼儿园纷纷成立,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入园率,缓解了公办幼儿园的招生压力,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学、全民办教育开辟了新路子,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园经验。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私立的民族幼儿园,还是乡(村)、单位举办的集体性质的幼儿园,它们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把幼儿园看作是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收费普遍很低,很多贫困家庭的幼儿都是免费入园的。幼儿园的日常开支包括教师工资则由幼儿园举办者(董事会、寺管会、村委会等)筹钱解决。这一点从根本上有别于很多以赢利为目的的城市民办园。西部地区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的举办及发展大多出自为娃娃办实事的朴素的民族情感,有的是在贴钱办教育,这一点尤其值得肯定。
(三)教育部门与公办园的扶持
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园的发展还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办园的管理和指导。
以教师1所在地区为例,当地教育部门、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扶作用。一是通过施行民办园资质审核证书制度,教育部门把民办园纳入全市统一管理的范围。在大型活动、个人表彰奖励及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对民办园一视同仁。二是加强对民办园负责人、园长、教师的岗前培训,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价制度。教育局每年对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园务管理、玩教具配备、园舍设施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考核,通过量化打分评出等级,并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奖励。分类评估考核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四是推行民办公助的管理体制,即从公办园选派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到部分民办园担任园长,强化了民办园的内部管理。
教师1:由园里安排,我现在每个周六都去参加学前中心①举办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活动。这个培训对我帮助特别大,主要是观念改变了。以前我认为应该给孩子们多教点知识,但现在我知道了,让孩子们心情愉快才是最主要的,强迫学习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
教师2:我经常去县里的公办园,还有其他地方的幼儿园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布置环境的,听听老师的课再学习评课,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条件相差很远,老师的能力也相差很大,但是我们农村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教师1和教师2所在的幼儿园虽然都地处农村,但均与市区或县城较近,在市、县幼儿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下,他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师培训工作等方面收益颇多。教师1所在地区教育部门每年寒、暑假期间均免费举办民办园教师技能技巧培训班,对民办园教师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此外,还会采用公、民办园结对子、优秀课评选、技能技巧竞赛、普通话演讲、自制教具展评、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这对当地民办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四)国际国内项目的带动
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农村选点实施的国际、国内儿童教育项目对当地幼儿教育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日益扩大,辐射和带动了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
教师1所在地区曾于2002年承担了由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和新西兰政府合作的“促进贫困地区早期教育发展”项目的试点工作。该项目以环境创设为突破口,关注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动员教师及家长自制玩教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该项目的带动下,该市的学前教育中心以及各类幼儿园都在废旧材料的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教师2所在的民办园被纳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商务部国际司合作开展的2006~201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行动项目”(LARC)。按照项目计划,教师2外出去公办园参观、观摩听课的机会比较多,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也由项目专家到园给予现场指导与专业引领,为该民办园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32.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111.
〔3〕〔4〕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4):43-45.
〔5〕赵丽君.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6〕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53-354.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upport: Major Motives fo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Taking Two Teachers as Example
Zhang Guoyan, Wang Do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uan Rui
(Education Bureau of Linxia, Gansu, Linxia, 731100)
【Abstract】Fund shortage and teaching team instability have been bother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While people are appealing to the government for investment increase,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for rural private kindergartens, the cumul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upport the kindergartens receive have becom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kindergarten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private kindergarten; practical knowledge; self sense of efficacy; social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