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评估行保留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NVB)手术患者的术后勃起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年龄41~83岁,平均63岁。术前总前列腺特
【机 构】
:
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评估行保留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NVB)手术患者的术后勃起功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年龄41~83岁,平均63岁。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0.2~7.8 ng/ml,平均3.0 ng/ml。直肠指检均为阴性。CT增强扫描显示仅1例膀胱癌侵犯前列腺,余前列腺大小、形态及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征象。150例均行RCP,其中133例为开放手术,17例为腹腔镜手术。13例行保留NVB术式,其中11例为开放手术,2例为腹腔镜手术。
结果本组150例中,11例(7.3%)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11例患者的年龄42~82岁,平均66岁;术前tPSA 0.3~4.0 ng/ml,平均2.6 ng/ml。患有前列腺偶发癌组和未患组的术前tPSA平均值(2.6vs.3.2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术前CT增强扫描检查示前列腺未见异常10例,膀胱癌侵犯前列腺1例。11例中9例前列腺偶发癌为低危等级(Gleason评分≤6分,临床分期≤T2期)。11例中,10例膀胱癌组织学类型为尿路上皮癌,1例为小细胞癌;膀胱癌TNM分期≤pT2期4例,≥pT3期7例。Gleason评分<6分5例,6分5例,10分1例。肿瘤切缘阳性2例。11例均未接受去势治疗,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死亡病例,复查tPSA值均≤0.003 ng/ml。13例行保留NVB术式的患者中8例术后勃起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前列腺偶发癌发病率较低,大多数前列腺偶发癌为低危等级,是否伴前列腺偶发癌对患者预后无影响。行保留NVB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勃起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内部控制包含会计控制,会计控
目的 制备盐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测定其肺泡液体清除率。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滴入pH为 7 4的 5 %等渗白蛋白溶液 ,酸吸入组分别滴注pH为 7 0、4 5
目的 探讨在应力作用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大鼠TMJ滑膜细胞原代培养,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静水压力(0、30、60、90 k
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治疗学的飞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涎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目前临床以手术根治辅以术后放疗为主,但术后常出现复发及转移.化学药物治疗在涎腺癌中的作用未明确,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紫杉醇、顺铂等有一定疗效,反应率为15%~50%,持续时间短[1]。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之中,但网络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捷,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高,目前,
埋伏牙是口腔临床中较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精确的定位诊断和准确的治疗实施是埋伏牙病例成功治疗的关键.笔者对3例上颌埋伏牙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加工出埋伏牙所在牙列、颌骨与上颌窦的树脂模型,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环面蜗轮滚刀刃带面的刃带宽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刃口的强度和锋利性,圆周定位误差的存在使刃带宽发生变化.为了磨削出满足需要的刃带面,研究了周向定位误差对刃带宽
基于矩张量理论的动态裂纹扩展监测方法,利用裂纹开裂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获取裂纹开裂信息,而介质中的孔隙结构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使用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方法(FEM)建立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1951年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分会成立;45年之后,即199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55年来,这一专业学术团体为新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