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企业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的顶层设计和主动布局,构建高水平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符合上海产业格局和发展现状的大项目、大基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力争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上海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近3年来,通过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上海工业的产业能级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大规模推进资产重组,壮大了产业规模,培育了一批大产业、大基地和大集团。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共有18家,其中宝钢、上汽突破1000亿元,电气超过500亿元,广电、石化、高化、电力超过300亿元。一批植根于上海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本市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达214亿元,相当于GDP的2.34%。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3.27万件,比上年增长59.9%,其中发明专利1.04万件,增长55%。全年专利授权量1.26万件,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发明专利1997件,增长18.4%。
  一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支持国家认定和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并与区县联手打造一批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上海已形成以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16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180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本市1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数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但去年这一批企业产品销售总额为5767.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总额的35.28%;产品销售利润总额为749.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9.78%;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34.27%。这批企业已经成为上海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争取产业技术的突破。2003年上半年,根据市委市府确立的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上海把推进一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以项目推进提高产业技术能级。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共组织了52项科教兴市项目,新增投资154.23亿元,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共27.11亿元,以委托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这批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以企业为主导,技术中心为载体,推动产学研合作。为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上海市成立了以上海市经委、上海市教委、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为组成单位的上海市产学研联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上海市产学研联合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指导全市产学研工作突破传统的合作形式,使上海市的产学研工作进一步提高到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资产为纽带,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战略联盟”。
  2005年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产业的核心技术,我委牵头组织实施“上海市重点产业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共有47家企业与20多家大学研究院所合作攻关,34个项目攻关费用达到7.5亿元,引导8个大企业集团与5个重点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上海市的产学研合作,重点探索建立新的机制和合作模式。如:建立了以上柴股份和交大为核心、20多家企业研究院所参与合作的二甲醚发动机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学研联盟,形成了针对从二甲醚燃料生产、运输、存储到发动机制造、整车设计制造等完整的产业链的会战式的攻关。华谊集团上硫化工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了“上硫复旦有机催化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全新的企校合作创新模式,联合攻关世界最大规模40%乙二醛3万吨级生产装置技术。一旦成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又如交运(集团)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了产学研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承接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招标的GF-6自动变速箱换档机构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完成了试验大纲的编制和四批样件的试验。
  
  二、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及主要任务
  
  今后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一是聚集重点产业领域。围绕国家战略、立足上海优势,聚焦重大装备、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关键产业领域,协调与推进科教兴市等重点项目的实施。通过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重点产业的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步形成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稳定的技术来源,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二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要出台的《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认定办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精神,研究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点,制定与上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活动评价体系,重点支持在上海具有重大影响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工业园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国际资源,提高区域产业技术能级。继续实施优胜劣汰制度,培养企业核心创新能力,提高上海整个产业的技术能级。2006年建成和培育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0家以上,到2010年全市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0家以上。市区联手合建一批区县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推进产学研联合。依托国家和上海的重点行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共性技术为纽带,依托上海科技优势,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构建产学研联合平台。通过产学研,实现重点行业的产业化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海产业技术能级。
  四是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继续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创建工程,每年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5年内全市达到100家,每年专利新产品150件,企业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达到2.5—3万件以上。
  五是突破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企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构建支撑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级产业技术专家。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首席技术负责制,提高高级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师队伍。通过项目开发、学科建设、互培和交流等多种形式,鼓励科技人员以兼职和全职等方式向企业流动,形成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市经委、国资委和农委三家联合建立了5000万元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奖励专项资金,奖励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六是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制定上海的配套政策,切实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将研发投入、品牌创新、专利申请授权、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国有企业创新项目契约管理机制,激励、保障创新者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争取今年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5%。2008年达到5%,其中高技术产业龙头企业达到10%。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民收入继续呈较快增长态势.
我厂粗纺车间2007年引进意大利、法国的四粗四纺设备,当时车间的技术水平只能生产28支以下的粗纺纱,但是,随着气候变暖,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粗纺纱生产不断的
要在投资领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方针政策,树立有中国特色的公正观非常重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有的社会公正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公正观  公正问题的存在以社会成员的目标冲突和社会物质资源有限这两点为前提。共产主义是被历史发展预先决定好了的一个社会制度的终点,在这一社会制度内,人际关系没有相互对抗,目标是和谐的;共产主义也没有资
平凡是生命的一种常态,升华平凡则可创造辉煌。邯郸市检察院从事调研工作的一班人,虽然岗位平凡,却默默耕耘,笔耕不缀,为检察事业的兴盛、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他们的聪明
本文主要就针对异形建筑幕墙施工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展开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对异形建筑幕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的质量控制工作要点,这样
通过分析空调实际生产发现的关于四通阀换向不良的原因,总结出管路充氮焊接时氮气流向对四通阀滑块的影响,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通用的工艺操作方法.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供暖一般靠燃煤锅炉供暖和空调供暖两种。燃煤锅炉供暖其热能效率比较低,能源耗费比较大且对大气的污染也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要求的提高,燃气的供热方式就有了迅速的发展。运用天然气锅炉供暖热效高,对大气的污染减少,不但环保且经济效益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供暖;天然气;经济效益;管理  以前我国供暖靠煤制气为主,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也差。然而燃气
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负有举证责任.所谓公诉人的举证责任,是“举证责任”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依据无罪推定原则,公诉人负有举证证明被告人实施了所指控的犯罪行为达到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与建筑行业中都已经在广泛应用热水采暖系统与技术。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热水采暖系统的运行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
[摘要]随着我国的全面改革的深化实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在控规编制和管理层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注重控规编制和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的控规编制和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成因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控规编制和管理的发展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促进控规编制和管理的水平提高。  [关键词]控规编制;管理现状;策略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