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上海夺冠,累积中国教育信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策划实施,旨在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把首次参测的上海推向了世界基础教育的前台。这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了上海152所学校5115名15岁在校生。测试结果表明,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指标得分中,上海均名列首位。在全球参照系中找到的自身位置,有力证实了上海近20年来促进均衡、走向优质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3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PISA调查结果显示,首次参加测试的上海5000位学生15岁在校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榜首。
  这一结果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欧美多家媒体惊呼“意外”,并追踪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比本国学生在测评中的表现,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表示,这是一个“警醒”。
  
  何为PISA
  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该项目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
  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试题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全球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美国、英国等20个发达国家是其创始成员,中国并非成员国,但是其强化伙伴会员。该组织举行的PISA项目是全球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上海三项评估均获第一
  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中,首次参加PISA的中国上海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此次调查对象为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7万名15岁学生。中国有上海、香港、澳门和台北四地的学生参与。据知此次测试中亚洲国家学生取得尖端成绩。
  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的新加坡学生和芬兰学生38分和21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方评价称,上海学生的表现明显领先。
  PISA测试像玩游戏
  2009年4月,上海约5000名学生参加测评,分布在150余所中学,PISA测试主项为“阅读”。有别于国内的学科考试,PISA评估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需特别准备,更拒绝死记硬背,题目有趣玩游戏。不少学生都轻松应考,测评既严密也人性化,提前完成者经许可,可阅读杂志打发时间。
  与平时的学科考试不同,PISA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是评估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时间两小时,要正确回答PISA试题,学生只需理解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无需特别准备。完成测试,学生还需完成一份问卷,内容涉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校的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策略。
  PISA的阅读材料非常丰富,有私人信件、小说、传记,也有政府文件或公告,报纸上的招工广告等。据了解,对答题的格式要求也比较宽松,比如要求学生引用文章中的句子来说明,而学生在文中划线并在问题旁用箭头指向画线部分,也算正确。
  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评价
  PISA上海项目组研究中发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评价,参与度的内涵越来越广,包括动机、态度、兴趣、喜爱、焦虑、价值观、参与相关学科学习活动的频度和广度等,与我国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围有不少共同之处。PISA参与度评价分为学校参与、学业参与、学科参与三个层面,学校参与指的的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对学校有积极的看法并参与学校活动;学业参与指的是对学习的一般情感和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科参与指的是学生投入到阅读、数学、科学等具体学科领域学习活动中的程度。
  PISA旨在评价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评价学生的学科及跨学科的能力,也要求学生报告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以及学习策略,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拥有的重要品质。学校需要保持和发展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对他们所学科学的兴趣,并使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离开学校时,带着终身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上海何以获第一
  首次参加测试的中国上海学生竟然在3项排名中均为第一,这不仅引起了国外媒体和教育界得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国内不少教育人士的怀疑。
  对此,有专家指出,上海夺冠,首先,得益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重视学习的文化传统;其次,在于中国教育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三,就是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上下了深功夫。
  对死读书说不
  主持此项测试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局长安赫尔·古里亚说:“中国上海学生的表现令人震惊,他们在这次评估的每个领域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在数学领域,上海有四分之一以上的15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复杂问题的建模来构思、概括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他们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应用自己的理解和见识以及新的方法和策略。而在整个OECD框架下,只有3%的学生达到这一水平。”他还说,OECD评估的是创新思维,上海的学校不是在培养死读书的学生,而是正在引导学生将能力和热情转化为优异的成绩。
  学生随机抽取
  OECD对上海的抽样和考试组织进行了仔细核查,排除了所谓样本有疑问的可能性。PISA采用两阶段抽样法。第一阶段是学校抽样,由PISA国际专业协作组织之一的美国Westat负责。上海向Westat提交所有有15岁学生就读的学校名单,由Westat按照分布比例并考虑学校规模大小,抽取了152所学校。第二阶段是学生抽样,每个样本学校均要上报所有的15岁在校生名单,由上海PISA研究中心用国际专业组织开发的PISA专用数据管理软件,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5名学生。
  知识活学活用
  不能否认知识的基础作用,但是,PISA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而是评价学生能否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阅读测评中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涉及图表、清单等学生不太接触到的内容,数学测评中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学校数学课程以外的知识。在这些方面,上海学生的表现也是各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最好的。
  据悉,在这次的测评中,上海之所以取得高分,最关键的原因是抬高了底部。从成绩分析来看,上海在高端(95百分位)的成绩是679分,与新加坡(676分)、新西兰(678分)非常接近,但在第5百分位上,上海的成绩要比新加坡和新西兰高出六七十分,这说明上海主要胜在低端学生成绩的出色,总体成绩分布差距小。OECD曾专门派了一个小组,深入上海了解是如何转变薄弱学校的,对上海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功不可没
  一项意外的测试成绩,将崇尚“多做少说”的上海骤然推到聚光灯下,同时也再次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上海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PISA这一覆盖各类学生群体的测试成绩,真实体现了上海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抬高底部”,均衡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比起“全球第一”,更让上海市教育界人士兴奋的,是更细致具体的教育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都显示出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际差异小、学校均衡程度高,不同学校学生的成绩分布差异远远小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证明了我们持续20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均衡优质发展的方向正确,有了成效。”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对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校舍新建和改造,让各个学校“硬件”环境基本均衡。2006年起,市级财政不仅对低于全市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区县予以转移支付,而且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远郊区县和财政相对困难区县发展义务教育。
  均衡不是“均贫富”,重在打破壁垒,让资源流转
  一般说来,“硬件”易造,有赖于师资水平、办校传统和社区环境等因素的教育水平“软件”提升却难。但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却自信地说:“只要理顺机制,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规范标准,学校就可能迅速改变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化,不是‘均贫富’,把各种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给薄弱学校,要做增量均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
  为促使师资顺畅流动,上海从2009年起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全市统一标准;为打破区县壁垒,发挥优质教育辐射力,上海正在大力培育非营利性的社会教育组织;建立以优质和多样为特征的全面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社会评估机构,以便逐步打破单一学业为王的评价习惯……
  更宽的眼界、更深的思考、更实的举措,关注内涵发展,致力机制建设,尊重科学,做事精细,这是上海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发展中成绩斐然的根本奥秘。
  OECD秘书长安格尔·古里亚在此次项目报告中说:“中国上海在此次测评的各项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这表明了在多元社会背景中,凭借中等经济资源也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
  12月7日OECD正式公布结果之后,包括纽约时报、美国公共电台等在内的多家欧美媒体纷纷提出采访要求,将打量、探究的目光对准了上海学生和学校。
  一位美国记者甚至将其意义与当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相提并论,并认为,相对于过分散漫自由、校际差异巨大的美国教育,中国学校注重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教师责任心、学生付出更长学习时间和更多努力等做法,自有可取之处。
  PISA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优异也提醒着差距;PISA还是一个标杆,昭示着今后努力的方向。(据《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整理)
  
  链接:
  
  阅读素养表现
  OECD平均成绩为493分,上海为556分,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一。其次为韩国(539分)、芬兰(536分)、中国香港(533分),韩国、芬兰和中国香港成绩在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
  上海学生阅读成绩分布差异比较小,平均成绩高的主要原因是底部较高。上海高端学生(第95百分位)平均成绩与紧随其后的新西兰、新加坡相比只差1分和3分,但是在低端(第5百分位)平均成绩比新西兰高73分,比新加坡高60分,所以总平均成绩分别高出35分和30分。
  在阅读精熟度水平的最高等级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2.6%),5级占17.0%,具有明显优势,5级和6级合计比例为19.4%,是所有65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
  在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出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
  阅读参与度
  上海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OECD平均值为63%。每天进行不到半小时趣味性阅读的学生,平均成绩为560分,比从不进行趣味性阅读的学生高63分,但阅读时间再增加,对成绩提高没有显著作用。
  上海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比较高,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比OECD平均值高出0.57个标准差。表示“阅读是我最喜欢的一项爱好”的占70%,比OECD平均值高37个百分点。最喜欢阅读的1/4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为590分,比最不喜欢阅读的1/4学生高75分。
  学习策略
  上海学生概括文章的策略、理解和记忆文章策略掌握程度都高于OECD平均值,但自我调控策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阅读的材料)运用显著低于OECD平均值。
  (责任编校:末衡)
其他文献
有真性情的人有自己的思考。天下之大,无可比拟;想法之多,无可计数。现实中有太多的注释,小到对文章段落的批注,大到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而注释是对已有作品中的词语、内容引文、出处等所做的说明,也就是一种讲解。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对已有的解释持默认的态度,但有真性情的人不会被这些注释影响,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继而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注释虽然有时很重要,但做一个有真性情的人,别让注释禁锢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