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表现。主体意识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独立意识。即主体能够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责、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判断的能力。
其次是主动意识。即主体自觉地对客体发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是创造意识。即主体能够能动地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表现为较强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认识自我,按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自我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按照设计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是‘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斯宾塞也指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可见,把外部需要转化为内在需要的教育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纵观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近几年职业生涯设计的系列活动,阅读一份份学生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是一条具有职校特色的德育工作途径,其发挥的育人作用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上。
从“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希特尔斐神殿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成功的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充分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绝大部分不能自发性地正确认识自己,处于“模糊人”状态。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为了达到目标应如何制定计划与实施等,从而由“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正如2008年获江苏省中职组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房科成在其总结中写到:“回想四年前,一个懵懂的男孩,拖着颓废的步伐迈进了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数控班,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当我被班主任送到专业部时,我还是无所谓。可当我面对芮主任时,我发现芮主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厉,他没有狠狠地批评我,而是叫我坐在他旁边,和蔼可亲地和我讲述起职校诸多成功的师兄们,并根据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价值观为我设计了一条走技术路线的职业生涯之路。说实话,当时我真有醍湖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一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奋斗之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今后要走的路。”
从“被动人”转变为“主动人”
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两大管理难题困扰着他们,一是被别人管理,二是“我们没长大”。
被别人管理,就是长期以来,把自己的“管理权”让给了家长、让给了学校,让学校和家长来代替自我进行规划。在老师、家长的规划下,大家丧失了自我选择能力,不知道如何自主选择,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最终导致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
“我们没长大”,就是缺少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喊着这群口号的孩子被称为中职生中“无所谓”一族。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似乎自我管理的好坏完全与己无关,十分消极和被动。他们旷课迟到无所谓,面对批评无所谓,学习好坏无所谓,受到处分无所谓,甚至面临退学也无所谓……他们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学业之外。他们对自己不负责,将来就难以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也更难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
要解决管理的难题,首先需要让中职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把缺失的自主选择的意识树立起来,把曾经失去的自主选择的能力重新培养起来。只有真正对自己负责,才可能主动设计、选择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许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目标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拟订了教育训练和实践计划,并认真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去认真执行。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兰同学在“学校行动计划与实施”部分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首先,第一学年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使自己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使自己各方面达到“三好生”标准并逐步前进;其次,第二学年在专业知识基础及技能上下工夫,一点也不马虎,并利用假期时间去姑姑或爸爸朋友的机械厂去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要学会担任各种职务。让我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并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再次,第三学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就业作准备。
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不少中职生是带着中考失利的“不情愿”思想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自信心明显不足,挫败感严重,感觉人生的理想已被中考无情碾碎。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呢?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中大多数的失败者只是心理上的失败者。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功,本来他们能成就一番大事,却没有成功,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正是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主义倾向,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
许多学生在自我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从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积极的我”。
文经部民航班蒋萍同学在其设计方案中写道:“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空姐。望眼前路漫漫,坎坷必定不少。眼前的学习是那么地不顺人意,什么计算机操作、会计分录作账、公关礼仪,从未接触过的课程,学起来竟如此吃力。快临近期中考试时自己却还在一片迷惘之中。一次次学习中的困扰,让我变得疲惫不堪,没有范进发疯的狼狈,却满是欲哭无泪的痛楚。曾经口中的‘我能行’也不过是‘寡人无疾’一样,拒绝他人批评、帮助的挡箭牌。冷静思考后,我决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于是我开始行动,我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开始变的乐观向上。Word与Excel操作,会计作账方法,是知识使我不再空虚而变的务实。于是我走着这一步,想着第二步,规划着第三步。就在第一学期末我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我坚信:祈望成功之路没有失败那是一厢情愿,在强者眼里,失败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而是助己攀登的阶梯。”
电工电子部高级技工班邵欢同学也在设计方案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她说:“2007年9月,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职高,带着几丝悲哀,还伴着亲人的冷眼,总觉得很不甘心。但是今天的我,已经不像刚进来那般心灰意冷了,现在的我已经重新树立了我的人生目标。我有梦——飞翔的梦,虽然我是职高生,但我相信必有属于我的蓝天。在世人普遍‘重普高轻职高’的今天,我要自豪地告诉人们,别人有成功的梦想,我们也有,并且那已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只要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将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立志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会唤醒越来越多的学生以积极主动、成功的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规划中放飞理想,歌唱人生,致力于成功。
首先是独立意识。即主体能够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责、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判断的能力。
其次是主动意识。即主体自觉地对客体发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是创造意识。即主体能够能动地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表现为较强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认识自我,按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自我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按照设计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是‘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斯宾塞也指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可见,把外部需要转化为内在需要的教育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纵观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近几年职业生涯设计的系列活动,阅读一份份学生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是一条具有职校特色的德育工作途径,其发挥的育人作用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上。
从“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希特尔斐神殿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成功的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充分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绝大部分不能自发性地正确认识自己,处于“模糊人”状态。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为了达到目标应如何制定计划与实施等,从而由“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正如2008年获江苏省中职组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房科成在其总结中写到:“回想四年前,一个懵懂的男孩,拖着颓废的步伐迈进了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数控班,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当我被班主任送到专业部时,我还是无所谓。可当我面对芮主任时,我发现芮主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厉,他没有狠狠地批评我,而是叫我坐在他旁边,和蔼可亲地和我讲述起职校诸多成功的师兄们,并根据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价值观为我设计了一条走技术路线的职业生涯之路。说实话,当时我真有醍湖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一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奋斗之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今后要走的路。”
从“被动人”转变为“主动人”
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两大管理难题困扰着他们,一是被别人管理,二是“我们没长大”。
被别人管理,就是长期以来,把自己的“管理权”让给了家长、让给了学校,让学校和家长来代替自我进行规划。在老师、家长的规划下,大家丧失了自我选择能力,不知道如何自主选择,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最终导致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
“我们没长大”,就是缺少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喊着这群口号的孩子被称为中职生中“无所谓”一族。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似乎自我管理的好坏完全与己无关,十分消极和被动。他们旷课迟到无所谓,面对批评无所谓,学习好坏无所谓,受到处分无所谓,甚至面临退学也无所谓……他们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学业之外。他们对自己不负责,将来就难以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也更难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
要解决管理的难题,首先需要让中职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把缺失的自主选择的意识树立起来,把曾经失去的自主选择的能力重新培养起来。只有真正对自己负责,才可能主动设计、选择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许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目标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拟订了教育训练和实践计划,并认真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去认真执行。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兰同学在“学校行动计划与实施”部分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首先,第一学年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使自己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使自己各方面达到“三好生”标准并逐步前进;其次,第二学年在专业知识基础及技能上下工夫,一点也不马虎,并利用假期时间去姑姑或爸爸朋友的机械厂去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要学会担任各种职务。让我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并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再次,第三学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就业作准备。
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不少中职生是带着中考失利的“不情愿”思想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自信心明显不足,挫败感严重,感觉人生的理想已被中考无情碾碎。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呢?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中大多数的失败者只是心理上的失败者。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功,本来他们能成就一番大事,却没有成功,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正是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主义倾向,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
许多学生在自我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从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积极的我”。
文经部民航班蒋萍同学在其设计方案中写道:“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空姐。望眼前路漫漫,坎坷必定不少。眼前的学习是那么地不顺人意,什么计算机操作、会计分录作账、公关礼仪,从未接触过的课程,学起来竟如此吃力。快临近期中考试时自己却还在一片迷惘之中。一次次学习中的困扰,让我变得疲惫不堪,没有范进发疯的狼狈,却满是欲哭无泪的痛楚。曾经口中的‘我能行’也不过是‘寡人无疾’一样,拒绝他人批评、帮助的挡箭牌。冷静思考后,我决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于是我开始行动,我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开始变的乐观向上。Word与Excel操作,会计作账方法,是知识使我不再空虚而变的务实。于是我走着这一步,想着第二步,规划着第三步。就在第一学期末我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我坚信:祈望成功之路没有失败那是一厢情愿,在强者眼里,失败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而是助己攀登的阶梯。”
电工电子部高级技工班邵欢同学也在设计方案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她说:“2007年9月,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职高,带着几丝悲哀,还伴着亲人的冷眼,总觉得很不甘心。但是今天的我,已经不像刚进来那般心灰意冷了,现在的我已经重新树立了我的人生目标。我有梦——飞翔的梦,虽然我是职高生,但我相信必有属于我的蓝天。在世人普遍‘重普高轻职高’的今天,我要自豪地告诉人们,别人有成功的梦想,我们也有,并且那已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只要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将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立志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会唤醒越来越多的学生以积极主动、成功的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规划中放飞理想,歌唱人生,致力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