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在教学中,我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尝试采取了“全面推进、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粗浅探索。
一、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其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其二,在教学中,我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习的形式,利用教师工作室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因特网访问,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其三,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二、明确能力达标要求,使学生学有所获
我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能力达标要求。
1.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将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瓶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用线来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你当时有什么想法?面对对象时,你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等。
2.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3.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4.个性表达能力。个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5.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6.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7.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打造教师人格魅力,使学生乐学而不厌学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尤其要有力地调动学生个体,包括他们的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如: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四、前有标兵且后有追兵,使群体振奋并共享成功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板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里较强,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种的不足之处,有时一画就是半天,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在静物摆放、出外参观写生等方面,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前面的学生在跑,后面的学生在追,整个年级学生出现“前有标兵且后有追兵”的现象。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可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讲座,各年级学生交流、自评、互评。优秀学生作品会影响一片,也带动一片。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使得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对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尝试探索,我校美术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无论是在美育、德育还是智育方面,学生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
一、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其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其二,在教学中,我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习的形式,利用教师工作室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因特网访问,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其三,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二、明确能力达标要求,使学生学有所获
我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能力达标要求。
1.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将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例如:当你看到一个瓶子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用线来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你当时有什么想法?面对对象时,你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等等。
2.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3.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4.个性表达能力。个性教育是学生个性心里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5.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6.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7.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双基与能力目标清楚,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打造教师人格魅力,使学生乐学而不厌学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尤其要有力地调动学生个体,包括他们的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如: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四、前有标兵且后有追兵,使群体振奋并共享成功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板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里较强,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种的不足之处,有时一画就是半天,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在静物摆放、出外参观写生等方面,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前面的学生在跑,后面的学生在追,整个年级学生出现“前有标兵且后有追兵”的现象。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可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讲座,各年级学生交流、自评、互评。优秀学生作品会影响一片,也带动一片。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使得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通过对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尝试探索,我校美术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无论是在美育、德育还是智育方面,学生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