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材料空泛、呆板,脱离现实生活,不能学以致用,升学压力过大,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等原因。
【关键词】材料 效果 素质教育 需求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纵观六七十年代甚至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今天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回首我和我的同时代人学英语,我感到师生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收获太少,这种浪费与艰辛实在令人痛惜。这是为什么呢?
一、学习材料内容乏味,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不但令人爱不释手,更能令你对其中的精彩段落和语句记忆深刻,并引发再三阅读的欲望和冲动。而我们的课文内容简单幼稚,通常比学生的成熟程度滞后,学习的时候似乎总是在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孩子对话,厌倦势必由此而生。
根据我及我周围的一些人学习语言的经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要想真正的愉快的学好英语,首先应该注重的恰恰不是英语语言文字本身,而是由这些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即依靠深刻的思想、实用的知识和动人的情节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们感到学习的趣味和意义,是一种知识、文化层次上的自觉需求。单纯采用表面形式上的愉快教学法,一旦学习者熟悉了方式,会很快失去新鲜感,而有这种形式产生出来的吸引力就会减弱或消失。
二、英语并非生活中的必用语言,学习之前缺乏足够的需求拉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能学好汉语,是因为从小耳闻目染,置身其中,求生本能使我们产生学会汉语的强烈需求,需求又拉动我们实际学习的行为。而学英语的自发需求者比较微弱,或是为了满足外来的要求(家长、老师等);或是为将来可能产生的需求准备。这好比在你不饿的时候让你吃许多东西,即使硬塞进去也可能产生消化不良。
三、由于我们缺少英语环境,缺乏使用机会,导致学习之后的复习量增加
母语就在我们身边,来自生活,复习在使用中即可完成。学习英语则不同,花一份钟学的单词大约可以保持几小时的记忆,接着,就要用科学的方法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几年下来,一个单词的学习,复习总时间大概需要20~30 分钟。注意方法还要科学,否则的话所需的时间恐怕还要更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复习量越来越大,当学到4000~5000 个词时,为了保持已学词汇的记忆,每天大约需要复习100 分钟以上。如果你每天只用100 分钟学习英语,那么,你就很难再进步了。
四、考试和升学对学生形成巨大压力,学习效果却适得其反
学生把时间都用于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学得十分辛苦,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特别是一旦脱离了压力就放松,甚至放弃了学习。而长期无奈的机械式的刻苦,即使顽强克制住了厌倦情绪,也难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五、社会上英语教学的舆论导向过分强调口语,人人学口语,而绝大多数人无处可用,浪费极大
国内有大量说英语机会的职业极少,普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英语面对面交谈的自然机会几乎是零。即使长期旅居英国的人士,回国后不久,口语能力也明显退化,何况国内学生!加之许多教师自身的语音语调就不准确,学生一旦形成了错误的语音语调将终生难以纠正。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注重口语的舆论导向就无疑是一种误导了。可以想象,即便国内英语学习者熟读了强化口语的引进教材,也摆脱不了“用进废退”的冷酷规律。因此,实在不应该普遍提倡强学苦练那种用处很少又难学易忘的技能。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没有特殊学习条件、出众的记忆力和承受力的普通人来说,有限的时间、精力 低效率的学习和使用 = 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命运呢?
我认为首先要强调“学以致用”。我们应该侧重发展“读”与“听”的能力。尽可能学而有用,边学边用。这是因为我们对英语最大量的接触是阅读,如出版物、电脑、文件、信函等。
其次是听。广播、电影、电视、 VCD 等;大多数人缺乏说与写的机会。我们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能脱离词典看原版出版物和可以随意收听、收视广播电视节目上,这是非常实际而且能维持学生兴趣的手段,这样积累多了自然见多识广。一旦有说、写的需求时,在深厚的读听功底上再来加强说、写就相对容易多了。若一时或永远没有说与写的机会,我们也可运用学到的读听能力,避免说与写无处可用的浪费。
再次,对于中小学学生,强调“寓教于乐”。阅读教材以大量的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的英文作品取代通常的简单乏味的课文,使不同水平、不同偏好的学生都能读到自己喜爱的文章,让精彩的段落、章节和语句形成深刻记忆。不仅使学习和复习在轻松愉悦中度过,更使学习英语成为提高修养,长知识长见识的途径,使学英语本身成为一种使用英语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比较粗浅的感受和看法,要想达到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探索以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市商业学校)
【关键词】材料 效果 素质教育 需求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纵观六七十年代甚至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今天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回首我和我的同时代人学英语,我感到师生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收获太少,这种浪费与艰辛实在令人痛惜。这是为什么呢?
一、学习材料内容乏味,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不但令人爱不释手,更能令你对其中的精彩段落和语句记忆深刻,并引发再三阅读的欲望和冲动。而我们的课文内容简单幼稚,通常比学生的成熟程度滞后,学习的时候似乎总是在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孩子对话,厌倦势必由此而生。
根据我及我周围的一些人学习语言的经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要想真正的愉快的学好英语,首先应该注重的恰恰不是英语语言文字本身,而是由这些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即依靠深刻的思想、实用的知识和动人的情节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们感到学习的趣味和意义,是一种知识、文化层次上的自觉需求。单纯采用表面形式上的愉快教学法,一旦学习者熟悉了方式,会很快失去新鲜感,而有这种形式产生出来的吸引力就会减弱或消失。
二、英语并非生活中的必用语言,学习之前缺乏足够的需求拉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能学好汉语,是因为从小耳闻目染,置身其中,求生本能使我们产生学会汉语的强烈需求,需求又拉动我们实际学习的行为。而学英语的自发需求者比较微弱,或是为了满足外来的要求(家长、老师等);或是为将来可能产生的需求准备。这好比在你不饿的时候让你吃许多东西,即使硬塞进去也可能产生消化不良。
三、由于我们缺少英语环境,缺乏使用机会,导致学习之后的复习量增加
母语就在我们身边,来自生活,复习在使用中即可完成。学习英语则不同,花一份钟学的单词大约可以保持几小时的记忆,接着,就要用科学的方法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几年下来,一个单词的学习,复习总时间大概需要20~30 分钟。注意方法还要科学,否则的话所需的时间恐怕还要更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复习量越来越大,当学到4000~5000 个词时,为了保持已学词汇的记忆,每天大约需要复习100 分钟以上。如果你每天只用100 分钟学习英语,那么,你就很难再进步了。
四、考试和升学对学生形成巨大压力,学习效果却适得其反
学生把时间都用于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学得十分辛苦,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率。特别是一旦脱离了压力就放松,甚至放弃了学习。而长期无奈的机械式的刻苦,即使顽强克制住了厌倦情绪,也难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五、社会上英语教学的舆论导向过分强调口语,人人学口语,而绝大多数人无处可用,浪费极大
国内有大量说英语机会的职业极少,普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英语面对面交谈的自然机会几乎是零。即使长期旅居英国的人士,回国后不久,口语能力也明显退化,何况国内学生!加之许多教师自身的语音语调就不准确,学生一旦形成了错误的语音语调将终生难以纠正。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注重口语的舆论导向就无疑是一种误导了。可以想象,即便国内英语学习者熟读了强化口语的引进教材,也摆脱不了“用进废退”的冷酷规律。因此,实在不应该普遍提倡强学苦练那种用处很少又难学易忘的技能。
以上情况表明,对于没有特殊学习条件、出众的记忆力和承受力的普通人来说,有限的时间、精力 低效率的学习和使用 = 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命运呢?
我认为首先要强调“学以致用”。我们应该侧重发展“读”与“听”的能力。尽可能学而有用,边学边用。这是因为我们对英语最大量的接触是阅读,如出版物、电脑、文件、信函等。
其次是听。广播、电影、电视、 VCD 等;大多数人缺乏说与写的机会。我们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能脱离词典看原版出版物和可以随意收听、收视广播电视节目上,这是非常实际而且能维持学生兴趣的手段,这样积累多了自然见多识广。一旦有说、写的需求时,在深厚的读听功底上再来加强说、写就相对容易多了。若一时或永远没有说与写的机会,我们也可运用学到的读听能力,避免说与写无处可用的浪费。
再次,对于中小学学生,强调“寓教于乐”。阅读教材以大量的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的英文作品取代通常的简单乏味的课文,使不同水平、不同偏好的学生都能读到自己喜爱的文章,让精彩的段落、章节和语句形成深刻记忆。不仅使学习和复习在轻松愉悦中度过,更使学习英语成为提高修养,长知识长见识的途径,使学英语本身成为一种使用英语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比较粗浅的感受和看法,要想达到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探索以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市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