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中职学校的现状分析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教育供给侧的改革给中职学校带来的一些影响,对如何发展中职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供给侧改革 改革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指的是经济术语,意思是“从提供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后来逐渐引入各个行业。2016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谈到中职学校的现状时提出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他说道:“群众对教育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教育我们没有,我们提供的教育他们不满意,教育产品提供与需求脱节。”明显指出了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而且是教育领域的事情。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职业高级中学四类。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90%,目前是8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普通高中,二是中职学校。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同感不强,中职招生一直不尽如人意。尽管国家再三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是从2014年统计的数据看,全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没有达到预期规定的数字的45%。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家长认为读中职学校没面子;二是中职学校本身供给不够有效,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三是一些学校社会性技能培训机制不够灵活。而且招进来的中职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低,不服管教,也不认同社会遵从的道德标准,逃课旷课是家常便饭。虽然近几年来一些中职学校获得了很大发展,在校生人数达到了近万人,但是仍然有部分中职学校在招生、就业、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例如十三五规划规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增加到50%(现在是40%),中职学校的生存形势更加严峻。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中职学校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中,供给侧是关键,是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中职学校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求学校提供有效的教育、精准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但是目前有的中职学校专业师资不足,办学效益偏低,招生就业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撤销、合并、划转、共建等措施,将一些长期靠吃靠要等规模较小的学校整合成规模较大的达标中等职业学校。这势必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产生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促使国家更加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
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的教育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的教育供给,增强学校对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职业岗位操作能手。这种优胜劣汰的办法促使国家加大对中职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力度,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呈现“事业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例如2005年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仅为1387元,到2013年却超过了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将促使教师以生为本,主动改变教学观念。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效果最终要通过老师的“教”体现出来。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肯定吸引不了学生。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精准互动;要引导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正如2016年3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说的:“追求高品质教育,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处置一些效益不大的散、小、弱学校势必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
2015年10月26日江西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将通过3年的努力,以撤销、合并、划转、共建等措施,基本完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在全省重点办好300所达标中等职业学校。截至2014年年底江西省有509所中等职业学校,将要淘汰209所不达标学校。目的是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推进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但是属撤销的中职学校其教职工安排不当的话势必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将给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带来严峻考验。有特色有水平而规模小的中职学校何去何从前途堪忧,有可能在改革的冲击下被无情地淘汰。
三、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对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提升校长领导力适应现代学校的发展。
学校校长的领导力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纵观江西将近万人生源的中职学校,其校长魄力非凡,民主开放,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把握彻底。一些老牌的学校在过去的10多年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停滞落后了,究其原因校领导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和人治社会的思维中,未能跟上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形势。因此进一步培训提高校长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重点是要提高校长的顶层设计能力、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及教学领导力等素养。这样才能使校长淡化行政领导力,把握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以及遵循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校也能得到有序和有效的提升。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国务院在四年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见国家对师资力量的建设非常重视。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少部分来自于一线产业外,大多数都是直接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理论能力比较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零。中职学校的学生理论文化水平低,对文化课的抵触情绪严重,形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局面。老师总责备学生不尊敬教师,学生总埋怨老师对自己不理解。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立校兴校的立足点,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案书写,完善教师考核体系,鼓励教师研究教学课题,以此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招生就业服务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因为招生困难已无法运转。因此,要重视和加强招生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招生部门的作用,有规模、有秩序、有系统地做好招生工作;要拓宽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不要局限于应届历届的初中毕业生,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招生;要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探索中高职衔接多种模式,使人人都有机会接受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招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业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要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完善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传递;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以创新促就业,以就业促创业,最终形成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到,送得出”,以就业推动招生,招生提升就业的良性循环局面。
(四)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有的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与用人单位很少接触,致使学生到岗后不能立即适应岗位工作。学校要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实习计划,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入校及入厂,招生及招工,毕业及就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探索一产的“涉农专业 涉农企业”(合作社),二产的“基地建在企业”,三产的“前店后校”等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难以一步到位。但只要学校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中职教育的短板,敢于对教育供给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和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就能尽快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在改革的浪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的中职教育继续作出巨大而辉煌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赣教发(2015)10号).
[2]傅蔚冈.供给侧改革旨在优化教育选择.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6-03-05.
[3]熊丙奇.教育老大难问题要从供给侧破冰.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6-03-04.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供给侧改革 改革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本指的是经济术语,意思是“从提供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后来逐渐引入各个行业。2016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谈到中职学校的现状时提出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他说道:“群众对教育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教育我们没有,我们提供的教育他们不满意,教育产品提供与需求脱节。”明显指出了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而且是教育领域的事情。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职业高级中学四类。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90%,目前是8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普通高中,二是中职学校。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同感不强,中职招生一直不尽如人意。尽管国家再三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要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但是从2014年统计的数据看,全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没有达到预期规定的数字的45%。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家长认为读中职学校没面子;二是中职学校本身供给不够有效,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三是一些学校社会性技能培训机制不够灵活。而且招进来的中职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低,不服管教,也不认同社会遵从的道德标准,逃课旷课是家常便饭。虽然近几年来一些中职学校获得了很大发展,在校生人数达到了近万人,但是仍然有部分中职学校在招生、就业、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例如十三五规划规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0年要增加到50%(现在是40%),中职学校的生存形势更加严峻。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中职学校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中,供给侧是关键,是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中职学校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求学校提供有效的教育、精准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但是目前有的中职学校专业师资不足,办学效益偏低,招生就业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撤销、合并、划转、共建等措施,将一些长期靠吃靠要等规模较小的学校整合成规模较大的达标中等职业学校。这势必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产生持久且深远的影响。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促使国家更加关注中职教育的发展。
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的教育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的教育供给,增强学校对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职业岗位操作能手。这种优胜劣汰的办法促使国家加大对中职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力度,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呈现“事业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例如2005年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仅为1387元,到2013年却超过了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
(二)教育供给侧改革将促使教师以生为本,主动改变教学观念。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效果最终要通过老师的“教”体现出来。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肯定吸引不了学生。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精准互动;要引导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正如2016年3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说的:“追求高品质教育,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处置一些效益不大的散、小、弱学校势必带来一定的社会冲击。
2015年10月26日江西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将通过3年的努力,以撤销、合并、划转、共建等措施,基本完成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在全省重点办好300所达标中等职业学校。截至2014年年底江西省有509所中等职业学校,将要淘汰209所不达标学校。目的是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推进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但是属撤销的中职学校其教职工安排不当的话势必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将给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带来严峻考验。有特色有水平而规模小的中职学校何去何从前途堪忧,有可能在改革的冲击下被无情地淘汰。
三、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对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提升校长领导力适应现代学校的发展。
学校校长的领导力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纵观江西将近万人生源的中职学校,其校长魄力非凡,民主开放,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把握彻底。一些老牌的学校在过去的10多年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停滞落后了,究其原因校领导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和人治社会的思维中,未能跟上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形势。因此进一步培训提高校长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重点是要提高校长的顶层设计能力、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及教学领导力等素养。这样才能使校长淡化行政领导力,把握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以及遵循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校也能得到有序和有效的提升。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国务院在四年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见国家对师资力量的建设非常重视。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少部分来自于一线产业外,大多数都是直接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理论能力比较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零。中职学校的学生理论文化水平低,对文化课的抵触情绪严重,形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局面。老师总责备学生不尊敬教师,学生总埋怨老师对自己不理解。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立校兴校的立足点,抓好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案书写,完善教师考核体系,鼓励教师研究教学课题,以此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招生就业服务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甚至有的学校因为招生困难已无法运转。因此,要重视和加强招生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招生部门的作用,有规模、有秩序、有系统地做好招生工作;要拓宽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不要局限于应届历届的初中毕业生,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招生;要进一步深化招生改革,探索中高职衔接多种模式,使人人都有机会接受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招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业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要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完善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传递;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以创新促就业,以就业促创业,最终形成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到,送得出”,以就业推动招生,招生提升就业的良性循环局面。
(四)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有的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与用人单位很少接触,致使学生到岗后不能立即适应岗位工作。学校要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实习计划,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入校及入厂,招生及招工,毕业及就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探索一产的“涉农专业 涉农企业”(合作社),二产的“基地建在企业”,三产的“前店后校”等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难以一步到位。但只要学校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中职教育的短板,敢于对教育供给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和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就能尽快实现教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在改革的浪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的中职教育继续作出巨大而辉煌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赣教发(2015)10号).
[2]傅蔚冈.供给侧改革旨在优化教育选择.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6-03-05.
[3]熊丙奇.教育老大难问题要从供给侧破冰.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