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如何有效进行泛读教学,从基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层面进行分析,得出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主体性是优化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英语专业 泛读 教学方法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20068-01
泛读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课程,应该突出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课内不宜详细讲解,不要成为变相的精读课或半精读课。对必须讲解的内容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激发并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主体性,而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代读。讲解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应该强调本课程培养的是急于学生主体性的阅读能力,注重的是对整体的理解,而不应拘泥于那些与整体理解无关宏旨的细节。
一、基于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1.阅读的兴趣性原则:学习者对阅读是否产生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但应使学生学会阅读,而且乐于阅读,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吸取知识的过程。兴趣能使阅读过程良性循环。
2.阅读训练的心理准备原则:教师应了解传授每项阅读技能的最佳时机,了解学生的感知、释义能力,在传授每项阅读技能前确保学生做好感知能力上的准备。
3.阅读速度调节原则:正确处理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关系;把握阅读速度的灵活可变性。
4.阅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以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学生学习阅读的进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
5.阅读教学的总体设计原则:组织阅读教学应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总体设计。这种设计应从材料选择、任务的确定以及课后练习等诸方面做出全面而深入的考虑。
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一般应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模式一:悬念导入式。基本操作程序:读前制造悬念--学生自由想象--阅读验证--读者巩固吸收。
模式二:讨论启发式。基本操作程序:读前讨论--阅读--比较分析--总结(讨论)
模式三:体裁分析式。基本操作程序:体裁呈现--摹仿分析--细读领悟--独立分析
模式四:课内课外互补式。基本操作程序:课内导练--课外广泛阅读--定期反馈检查
模式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材料输入--屏幕阅读--人机交流--检查测评。
教学手段以语言为媒体的教学手段和以教学工具为媒体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克服等待和依赖教师讲解的消极做法,抓紧课外自学时间,按教学布置完成各阶段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难点尽可能少查词典。
在阅读速度的训练中,阅读难度与阅读量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逐步强化提高。阅读课基本上用英语进行教学,尽量少用汉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使用英汉词典;需要查词典时,也应尽可能使用英英词典。
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介绍阅读技巧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适当地讲解语言难点,然后进行及时的相关阅读训练。训练可限定时间,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另外,在阅读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他们在阅读汉语时的经验,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技能和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泛读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求知道路上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知的对象。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I”也是“me”,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素质教育的优化泛读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不是指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是为了学。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要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最活跃的要素真正活跃起来,尤其是学生的“学”这个要素是否活跃,是决定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会学”、“好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的唯一的标准。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泛读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1.
[2]Schmitt, R. & R. Carter.The lexical advantages of narrow reading for second languange learners[J] TESOL Journal 9/1.2000.
[3]应惠兰、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三期,206-209页,2001
作者简介:
徐豪,生于1980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翻译学。
[关键词]英语专业 泛读 教学方法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20068-01
泛读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课程,应该突出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课内不宜详细讲解,不要成为变相的精读课或半精读课。对必须讲解的内容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激发并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主体性,而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代读。讲解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应该强调本课程培养的是急于学生主体性的阅读能力,注重的是对整体的理解,而不应拘泥于那些与整体理解无关宏旨的细节。
一、基于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1.阅读的兴趣性原则:学习者对阅读是否产生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但应使学生学会阅读,而且乐于阅读,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吸取知识的过程。兴趣能使阅读过程良性循环。
2.阅读训练的心理准备原则:教师应了解传授每项阅读技能的最佳时机,了解学生的感知、释义能力,在传授每项阅读技能前确保学生做好感知能力上的准备。
3.阅读速度调节原则:正确处理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关系;把握阅读速度的灵活可变性。
4.阅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阅读学习是一项终身活动,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他们的词汇知识,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专业阅读技能以及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学生学习阅读的进程,由于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相应地发展阅读技能。
5.阅读教学的总体设计原则:组织阅读教学应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总体设计。这种设计应从材料选择、任务的确定以及课后练习等诸方面做出全面而深入的考虑。
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一般应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模式一:悬念导入式。基本操作程序:读前制造悬念--学生自由想象--阅读验证--读者巩固吸收。
模式二:讨论启发式。基本操作程序:读前讨论--阅读--比较分析--总结(讨论)
模式三:体裁分析式。基本操作程序:体裁呈现--摹仿分析--细读领悟--独立分析
模式四:课内课外互补式。基本操作程序:课内导练--课外广泛阅读--定期反馈检查
模式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材料输入--屏幕阅读--人机交流--检查测评。
教学手段以语言为媒体的教学手段和以教学工具为媒体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克服等待和依赖教师讲解的消极做法,抓紧课外自学时间,按教学布置完成各阶段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难点尽可能少查词典。
在阅读速度的训练中,阅读难度与阅读量的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逐步强化提高。阅读课基本上用英语进行教学,尽量少用汉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使用英汉词典;需要查词典时,也应尽可能使用英英词典。
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介绍阅读技巧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适当地讲解语言难点,然后进行及时的相关阅读训练。训练可限定时间,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另外,在阅读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他们在阅读汉语时的经验,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技能和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泛读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求知道路上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知的对象。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I”也是“me”,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素质教育的优化泛读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不是指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是为了学。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的。要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最活跃的要素真正活跃起来,尤其是学生的“学”这个要素是否活跃,是决定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会学”、“好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的唯一的标准。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泛读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1.
[2]Schmitt, R. & R. Carter.The lexical advantages of narrow reading for second languange learners[J] TESOL Journal 9/1.2000.
[3]应惠兰、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三期,206-209页,2001
作者简介:
徐豪,生于1980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