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存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省际尺度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讨论,缺乏对市际尺度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注.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市际尺度上构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探究市际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的特征及空间组织.研究发现:①高值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流主要由我国内陆相对欠发达城市指向等级高、规模大的一线城市;居留意愿入强度和出强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具有更高的居留意愿入强度,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两个居留意愿出强度高值区.②市际流动人口居留
【机 构】
: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中国香港99907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87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广东广州510631;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中国北京100871;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省际尺度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讨论,缺乏对市际尺度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注.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市际尺度上构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探究市际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的特征及空间组织.研究发现:①高值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流主要由我国内陆相对欠发达城市指向等级高、规模大的一线城市;居留意愿入强度和出强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具有更高的居留意愿入强度,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两个居留意愿出强度高值区.②市际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呈现出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各城市节点呈现层级分布特征,被概括为一类城市节点、二类城市节点、三类城市节点、四类城市节点和五类城市节点.③居留意愿网络被划分为上海社团、京津社团、渝泉社团、华南社团和西北社团:上海社团以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群为入强度核心,辐射安徽、贵州等地的城市;京津社团以北京和天津为入强度双核心,辐射东北及华北等地的城市;渝泉社团以泉州及海峡西岸城市群为入强度核心,以成渝城市群为出强度核心;华南社团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入强度多核心,辐射湖南、广西等地的城市;西北社团主要覆盖西北地区城市,但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核心.
其他文献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正在缓缓落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的新开端与再出发.文章认为,从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全球化进程彻底打破了东西半球相互隔绝的历史,三次技术革命与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逐步推进世界贸易、国际分工与全球交往的一体化,人类社会从大航海时代进入地球村时代.文章分析,当今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殖民形态的强化、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格局的固化以及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秩序的深化.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发展严重失衡、国际垄断资本剥削加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恶果.原有资本主义全
当前中国的智慧化建设呈现区域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智慧化建设的非均衡发展.通过对国内主要的智慧化相关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项指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当前的智慧化建设在经济区域、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空间内呈现出区域发展分化、区域极化、区域阶段化发展的特点.从长期来看,我国智慧化建设区域化将走向均衡化发展.然而在短期内,由于非均衡发展的递延效应、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我国智慧化建设的极化差异、非均衡发展很难会有较大的改观,区域发展分化的趋势将会越发突出.推动区域智慧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补短板”“强基础”,注重
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湖南省脱贫攻坚成效与经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梳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提出湖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框架与长效机制.认为针对有效衔接总体框架的构建需以地域分异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为基础,做好“三类政策”衔接、“三个一批”调整、“三分协同”落地的政策顶层设计,根据空间尺度、地域类型与发展阶段选取创建有效衔接试点示
通过离心模型与贡献度测算,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工业用地演变历程及其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1990-2019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用地总增幅达300%,经历了启动、加速、高峰三个增长阶段.其占建成区增量的比重达到41.08%,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力量.②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南昌都市圈对工业用地的集聚作用不断加强,在2019年已集中了整个城市群55.96%的工业用地,而其他城市工业用地增长相对滞后,导致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用地布局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③城市规模与工业用地对城市扩张的贡
近年来,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规划理论框架,西方学者在跨学科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GeoDesign,实现GIS与地理规划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中国学者提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新一代地理学语言作为基本工具,系统地构筑从传统聚落中提取古代空间规划模型、理念与生态哲学等重要传统文化精髓的方法体系,是我国学者对现代规划领域的重要贡献.因而,从理论基础、支持技术和应用领域对两者进行比较,探讨相应的整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结果 表明,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天生就具有发展
探讨洞庭湖区新石器六个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自然环境关系,可进一步了解人地关系,对发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Voronoi计算各个文化时期的变异系数和最近邻指数,从而得到每个时期的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洞庭湖区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结果 表明:彭头山和皂市下层文化时期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随机分布,汤家岗文化时期则呈现均匀分布,大溪、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特征;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高程0~100 m、坡度0~5.、坡向朝南且距水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宏伟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政府规制和标尺竞争理论,提出一个解释性分析框架,以Y市按痰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为例,尝试分析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治理路径,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治理路径主要有:价格规制与竞争激励、奖惩规制与比较成本.Y市DRG付费改革主要从确定标尺、比较成本、奖惩规制和竞争激励四个方面着手,实现了政府价格规制与医院竞争激励、政
乡村韧性是乡村系统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章基于河北省景县16个乡镇、451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传统农区县的乡村经济韧性.研究结果显示:①景县乡村经济韧性平均值为0.06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和西南部偏低、中部相对较高的格局特征,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②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
识别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地位有助于推动区域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列车班次及百度指数数据在Ucinet及ArcGIS软件支持下,刻画了交通信息流视角下的长江经济带网络密度及城市中心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显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及信息联系均处于弱连接状态,交通及信息要素的联系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网络的省域融合特征开始显现,而信息网络的跨地带联系相对较弱.②交通网络中的城市中心性的等级差异显著,西部地带中心城市的遮蔽效应较强;信息网络视角下的城市交往力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但中部城市
通过理论分析论证生活圈建设具有阶段性特征,然后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出典型中小城市生活圈的建设路径,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小城市的社区生活圈构建具有典型意义,既适应中小城市衔接城乡、宜居舒适的特点,又能满足中小城市对社会治理、活力塑造的需求.其次,中小城市社区生活圈构建需要结合地区的发展特点,在精准人群画像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区未来的城镇化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影响,据此制定生活圈构建策略.最后,中小城市社区生活圈构建应重点把握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差异化公共服务供给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