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是一种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相关影响因素较多的临床症状.原发病不同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皮肤干燥症、免疫炎症相关假说、阿片类物质假说、血浆组胺水平升高、离子代谢紊乱、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学说等.由于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够明确,且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大,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该症状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局部外用药物、系统治疗药物、改良透析技术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上述各种治疗手段均是仅能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肾移植外都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外伤、先天性畸形等原因会造成上颌骨缺损,但绝大多数上颌骨缺损发生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术后造成关键解剖结构的缺损,不仅严重损害患者外形美观,而且造成吞咽、言语、咀嚼等功能缺失,使患者遭受身心创伤.因此,上颌骨因解剖复杂性使得修复重建手术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之一.但上颌骨缺损尚未有统一的分类系统和对应的修复方法.此篇综述回顾总结上颌骨缺损分类、修复类型及优缺点、修复方法等,并对上颌骨缺损分类的未来进行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蛋白类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抗体类及抗原类,自身抗体类生物学标志物如抗氨甲酰化蛋白、抗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多肽1可监测RA患者病情,有助于早期诊断;抗原类生物学标志物如14-3-3η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主穹窿蛋白等检测可提高对RA的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预测效能.核酸类生物标志物非编码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已被确定为诊断和治疗RA的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肥胖症患者人数激增.肥胖症及其合并的代谢性疾病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内普外科有志之士紧跟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开始了我国肥胖症外科治疗的探索.从最初学习应用国外的术式,到现在逐渐摸索出的适于我国的以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为主要推广手术方式技术和理论体系,我国减重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逐渐展现出燎原之势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方式演变,尤其是国内减重与代谢手术方式的艰辛探索历程做详细的阐述.
目的 观察宫颈癌精确放疗中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膀胱充盈偏差(CT图像膀胱容量值及CBCT图像膀胱容量值的差值)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常规组,改良组采用改良仰卧位固定技术,常规组采用常规仰卧位固定技术.每周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40例宫颈癌患者共200组CBCT数据(改良组125组、常规组75组),比较两组放疗摆位误差.再根据宫颈癌患者治疗时相对于定位时的膀胱充盈偏差±20%为界,分为偏差小组(膀胱充盈绝对偏差<20%),偏差大组(膀胱充
近年来,以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为代表的机械力治疗手段已被广泛用于康复医学、骨折修复、神经损伤修复、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目前研究表明,LIPUS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参与组织修复,但是机械力如何通过生物链的转化而激活干细胞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对机械力生物链传导过程的进一步探索有助于揭示LIPUS的作用机制并为后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蛋白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真核生物中有超过50%的蛋白质都具有糖基化修饰.蛋白糖基化修饰主要受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的调控,通过改变肿瘤相关因子的糖基化状态,可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迁移、侵袭、转移能力).蛋白糖基化修饰能够与糖代谢的关键因子(糖代谢关键酶、低氧诱导因子1α)相互作用,影响肿瘤能量代谢.蛋白糖基化修饰能够作用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C型凝集素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等肿瘤免疫的关键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避能力.此外,蛋白糖基化修饰还可以调控
microRNAs是一类独特的内源性核糖调节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microRNAs可通过靶向脑内皮细胞、内皮连接分子,直接或间接影响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参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的改变,保护血脑屏障;靶向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及小胶质细胞极化调控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浸润;介导血管生成和保护神经活性减轻细胞凋亡;以及通过氧化转录因子Nrf2对抗脑出血后氧化应激等造成的氧化损伤,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
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侵袭角膜组织引起的炎症,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主要致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其中,细菌感染是感染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有逐年增多趋势.目前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以局部使用或结膜下注射抗细菌和真菌制剂及全身运用抗病毒药物为主.综述从菌液制备、操作方法到评分检测方法系统地阐述了由细菌、真菌、病毒和棘阿米巴引起的角膜炎的模型制备.就如何制备出具有针对性的动物模型进行探讨,为评价及发掘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杜守颖教授团队秉承曹春林教授“理法方药,剂工质效”一线贯之的理念,形成了“方-证-药-剂”相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特色,多年来致力于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研究,建立了围绕传统中医药理论核心,充分优化整合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技术平台.
期刊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握力、步速及四肢骨骼肌质量在甲亢肌病诊断中的可行性,并分析各指标不同诊断切点对甲亢肌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8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建议的诊断方法评估两组人群的握力、步速,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骼肌质量,并计算四肢骨骼肌质量(ASMI).分析两组不同性别人群握力、步速、ASMI情况,将观察组的握力、步速、ASMI与T3、T4、FT3和FT4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健康对照组测试指标均数-2SD(A标准)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