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铝土矿矿产分布特征及成矿预测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斑竹园铝土矿具体情况,本文对斑竹园铝土矿矿产的具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先了解和分析斑竹园地质特征和铝土矿区域构造条件,然后阐述了矿床的分布特点,并对铝土矿成矿进行了预测,结果为斑竹园铝土矿与旦坪铝土矿矿石类型相同,品位及主要组分含量相近,详细对旦坪铝土矿矿石进行可溶性试验,完全适合用拜尔法生产氧化铝.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休宁巴坊膨润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研究,再认识膨润土矿床成矿条件,阐述皖南地区膨润土矿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构造和火山活动是皖南地区膨润土矿的主要控矿因素,由北东向江湾—街口挤压破碎带和祁门—三阳断裂带之间控制形成的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为膨润土矿控矿构造.中生代火山活动提供了膨润土的成矿物质,火山物质在陆相湖盆中经水解作用形成蒙脱石.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红红梁地区控矿规律研究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Au、Ag、Cu、Zn、Ni、W、Bi、Mo等综合异常4处,Au最高值2995×10-9,主要分布于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地层中,受尖山组中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明显.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查证异常,物探异常显示激电异常与磁异常套合较好,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经槽探揭露,发现金矿体2条,铁矿体1条,铁矿化体1条,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较好.
甘肃省地矿局在浙江省举办了“甘肃省地矿局地勘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本文从发展环境、发展现状、竞争领域、思想观念等四个维度,对比了浙江和甘肃两省地勘队伍的发展状况;从资金来源、人员结构、技术设备、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甘肃省地矿局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最后从政策把握、服务对象和领域、队伍建设、宣传、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在甘肃省地矿局转型升级的讨论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志鸿煤矿井田的地质特征,从标志层、测井曲线着手,研究该井田的煤层对比情况从中看出,各个煤层在含煤岩系位置上有一定改变,但总体煤层的特征仍然较为清晰,具有较强的连接线,对比可靠.
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下部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中,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石具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矿石中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有益元素为Au、S、Pb、Zn.矿床矿石硫铅同位素分析显示,矿石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分布范围为2.8‰~3.4‰,均值为3.1‰,变化范围较窄,硫具有上地幔(或地壳深部)来源特征,属深源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206Pb/204Pb为18.085~18.132,207Pb/204Pb为15.507~
本文使用FMOS监测系统软件对基坑形变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现场生成基坑监测点形变曲线图,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该系统的监测精度较高,根据实践在监测基坑西北角发现3处较小的水平位移点,获得位移速率为0.1mm/d~0.3mm/d,为及时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根据本次实践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在高精度形变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
煤矿在国家能源构架中属于重要支柱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了持久的动力.而随着煤矿技术理念和设备的更新,其生产安全性逐年提升,但由于煤矿开采本身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加大了开采难度.因此,需以新视角看待煤矿“一通三防”危险源,并以现代技术进行预控,从而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于此,以“一通三防”技术控制预防为主,在分析低瓦斯煤矿危险源基础上,探究智能化视野下,低瓦斯煤矿危险预控技术措施,望对相关人员在该领域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
涡阳县石弓山大理石矿床是安徽省发现的重要大理石矿床,本文通过对石弓山大理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压缩结晶灰岩型的大理石矿床.
《安徽省东至县杨桥口—良田金铅锌矿普查》是安徽省地勘基金项目“东至县杨老尖—龙门尖地区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成果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位于下扬子台坳和江南台隆的交接过渡部位,区内东至断裂、许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的产出,从而间接的控制成矿作用,铅锌矿成矿年龄与赋矿闪长玢岩脉的形成时间和东至断裂燕山晚期的活动年龄基本一致.
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基础,动态监测又是做好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动态监测能让管理者适时、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保有、变化情况,促进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对于建设绿色矿山、资源节约型矿山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贵州省黔西南兴仁市多家中小型煤矿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对煤矿储量动态监测的背景、意义、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思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加强中小型煤矿储量动态监测提供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