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中国广电新潮论坛启事
【出 处】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发表日期】
:
2006年4期
其他文献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在200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十周年研讨会上,作为栏目的创办者夏骏先生受邀即席发言时感慨地说,“人生经不起浓缩”。拍摄《河殇》、创办《新闻调查》以及运营银汉传播,使夏骏备受中国电视界关注。《新闻调查》奠定的电视深度报道的标杆地位以及入主银汉对中国民营电视的探索,更是浓缩其电视人生的精彩华章。夏骏曾长期居于电视实践一线,主持编导过百余部、集电视片,而且在主流媒体和民营机构从事过管理和经营,精于创作,熟悉市场,而且富于理论思辨,最近刚刚推出新著《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对中国电视产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四。苗棣教授以“中外电视艺术比较”作为主要研究范畴,着重考察了全球化视野中中外电视在生产体制、交换机制、类型化、模式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差异性;深入阐发了合理运用这些差异性,取长补短,保障中国电视本土化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上海的广播业从无到有,走过了无数辉煌的时期。从充斥着噪音的钢丝录音带到高保真的数码录音碟,留给我们的是大量逝去的、不可重复的声音,他们记录的是历史、是时代。利用老节目资料为当下的广播节目制作提供创意和策划,正可谓是与时俱进,从历史的声音中寻找到价值的脉络,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让老节目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发挥和挖掘。
公共资助体系是欧洲国家对以影视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共政策,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末期的欧洲成为美国电影及美国价值观主导的市场,如何保持欧洲产业的文化多样性和全球竞争力引起了欧洲业界的普遍危机认同。通过市场和文化的双轨措施实施的公共资助体系,开发出产业之区域整合与互惠模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全球市场竞争力量,保持了欧洲各文化对美国文化强权的抗衡能力的政策模式和产业辅助体系。基于市场竞争和文化多样双重原则下建立起来的视听产业公共资助体系,以“经济和文化”的两手原则为指导,目的是为影视产
艺术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启蒙运动伴随着曾经表达最深刻本质的“最高艺术”的死亡。现代艺术则已转化成作为私人事务的娱乐源泉。它不但挑战艺术与世界的距离,而且认为艺术只有检测艺术界限并背弃传统艺术才有意义。传统艺术主张艺术家首先必须创造美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追求,而现代艺术则是对趣味的追求,已经失去人文主义价值。它抹杀意义存在的本质并导致艺术的自我解构。人们不再指望艺术引导人类过意义生活,它不再是追求真理的优先工具。在此种生存境域下,现代艺术的切己任务乃是真正领会统治科学技术的正当性与现实性的界
平成品牌传播管理机构董事长吴晓波在《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7月号上旬刊撰文《新媒体时代广告运动的四个新观念》指出,把握新媒体生态时代的系统特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未来五年中国乃至全球媒体的结构特征;二是敏锐地洞察这个结构的动态趋势。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什么是哲学?理性关系建筑学从我们思想的当下现实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哲学与智慧的区分让哲学史呈现为在自身做划时代区分的历史,诸时代的第一哲学从不同智慧形态那里继承了不同的使命。接踵而来的理性与自身的区分破除现代解释学所营造的历史连续性,突出现代世界独立不羁的生活基础及其各思想形态的完整性。最后,语言与自身的区分让思想切入我们的当下,解开海德格尔在语言的途中留下的尺度之谜,回忆起智慧之所思、其尺度和尺度所规定的事。面对所思及其诸整体,当下思想在审慎(Epoche)中获得明辨的力量,它不再迷惑于眼下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