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入殓师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街上的灵车经过,家长们会遮住小朋友的眼睛,担心看到“脏东西”。生老病死,最后一环总是成为一个禁忌话题。
  可有这么一群人,每天与死亡打交道,负责遗体接运、遗容整理、火化、告别仪式……这似乎与“不吉利”挂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谈论自己的职业。
  他们是入殓师。
  在北京工作的小林,对这一群人一直心存感激,因为十年前,他们让拉扯小林长大的外婆体体面面、有尊严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那时候家人认为小林还小,没被允许送外婆最后一程,但她到現在仍记得外婆入殓的那天,嫂子告诉她的一句话,“你外婆平时不打扮,走的时候化完妆还挺好看,干干净净,很体面。”
  小林心中很是宽慰。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入殓师工作的一部分。她不知道的是,这份工作的特殊性或许并没让入殓师自己“体面”。
  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但相对而言中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有限,比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相关殡葬从业者存在不小的人才缺口。
  这是一种让人恐惧,但又何尝不是让人感到慰藉的职业。如果走进入殓师的生活,是否会多一份理解?

抉择


  “我没想到自己从事了曾经最害怕的职业。”李一在北京一家殡仪馆从事入殓已有五年。
  李一2016年大学毕业,学的是殡葬专业。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李一的第一反应是排斥,打死都不能报,“一旦报了这个专业,别人会如何看待我?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婚恋?”
  高考只考了三四百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受限,那时的李一,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更为现实。殡葬是冷门。
  在爸妈的支持和劝说下,李一一个人静静想了两天,妥协了,工作而已。不过,在亲戚问自己什么专业时,李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躲躲闪闪,只说学的是养老护理,他仍担心外界的异样眼光。
  现在,李一在生活中虽不时仍能感受到异样的眼光,但情况没有他想的那么糟,亲友知道他的职业,虽不当面聊起,但也会不时问问忙不忙。在殡仪馆工作时,李一能感到,死者亲属对这一职业还是认可的。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过不去。“为了混口饭吃,没必要弄得那么憋屈。”李一对《财经·大健康》说。
  对于从业者而言,还有一道必须跨越的坎,那就是恐惧。
  毕业之前,李一被分配去实习,在每个岗位转了一圈,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入殓场景。正常人都是热的,当李一触碰死者遗体的时候,冰冰凉凉,传到全身,后背发凉。在火化车间实习时,通过一个小门看到里边正在火化,那是李一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到,一具遗体从血肉变成白骨的全过程,头骨就在他面前。
  “特别害怕。”李一小时候,连在大街上不小心踩到纸钱,心里都会慌好几天。渐渐地,李一心理波动没那么大了,也没有抵触,他知道,“要么害怕,要么走人”。
  “这份职业也许会伴随终生,以敬畏之心完成工作,也算行善积德,他们走了,完成不了的事,我们去帮忙完成,遗体接运、遗容整理、火化、告别。”李一说。

特殊的美妆


  早上7点10分起床,8点李一开启一天的工作。
  每天轮换不同的岗位,包括遗体接运、仪容整理、火化、告别仪式。这天,李一轮到的是遗容整理岗。
  死者是一个小伙子,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来,送来的时候,身体还留有余温,点验物品时,口袋里只有烟和打火机,连手机都没有。
  “一看就是打工人突遇意外,看着特别难受”,李一能做的只有让他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地走。
  套大褂、戴口罩、戴上双层薄膜橡胶手套、消毒后,李一先为这个小伙子净面,先将面部呈现出来。然后,用棉花蘸取高浓度白酒,完成鼻子、耳朵、嘴等五孔填塞,以达到清洁杀菌和填充的效果。
  之后,开始化妆。以淡妆为主,男性比女性淡一些,爽肤水、粉底、遮瑕、腮红、唇釉……与平常化妆流程并无二致,不过由于对象是静态的,对于唇部,李一会更倾向于用唇釉,免于勾勒和晕染。整个过程五六分钟结束。
  殡仪馆一般会统一采购工具。不过,李一有自己的讲究,会自己采购用得顺手的化妆工具。在李一看来,这跟平常的化妆没什么不同,记得一位30多岁的女性,嘴唇上没有血色不好看,补唇釉就很关键。每位入殓师的手法轻重和审美标准各有不同,李一偏爱化较浓的妆,他还调侃道,自己或许也可以去当美妆主播。
  有一次,他给一位小女孩化妆,还给她别了一个红色发卡。他说,希望让她躺在棺椁里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亲属能把悲痛降到最低。
  如果要说最大的不同,他们不但是“彩妆师”,还是“外科医生”。
  李一记得有一回,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用菜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身体多处伤口。这样的伤口特别短,并不好缝,比如一条腿上的伤口就多达十几处,李一说,缝一条腿特别累,需要多人合作,接力进行。这是李一从业五年来,遗容整理最长的一回,从上午11点多一直到下午5点,长达五个多小时。
  让家属看到满身的伤口,总是过于残忍。李一想,“让死者体面,生者慰藉,这或许是我们的一点儿价值。”

无数的永别


  有时候,李一的工作是在告别厅主持告别仪式。
  目睹无数撕心裂肺的无法接受、懵懂无知的永别,悲伤是这份工作的主旋律,控制情绪和安抚家属是他们的日常。
  一位30多岁的年轻男子突发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孩,八九岁的样子,一个是男孩,更小,也就三四岁。
  这天,轮到李一主持告别仪式。告别开始之前,李一就让孩子的姑姑带着他们先进来,见他们父亲最后一面,让其他亲友等会儿进来。那会儿,他拿着对讲机跟遗容整理那边沟通,确保妆容呈现效果最佳之后,才把这位意外去世的父亲送进告别厅。   年轻的父亲静静地躺在鲜花中间。小女孩问姑姑,“那是我爸爸吗?”姑姑只回答一个字,“嗯。”小女孩再次问姑姑,“他怎么了?”姑姑只道,“你说怎么了?”女孩说,“爸爸是不是睡着了?”
  她踮起脚,试图看看爸爸,小男孩太小,根本看不見,一旁的姑姑也没抱他,李一便把他抱起来。小男孩问李一,“我爸爸怎么了?”李一也只答,“睡着了。”小男孩向姐姐说,“他们说睡着了。”然后他姐姐说,“小点声,别把爸爸吵醒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李一说,当时鼻子挺酸的,情绪就有点控制不住,两个小孩儿体会不到,那意味着离去,意味着此生再无相见的可能。李一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因为后边的仪式还没开始,他的工作还没结束,“我要是再流下眼泪,家属情绪更控制不住了”。最让人惋惜的莫过于意外的离去和年轻的生命。
  告别厅的悲伤一波接着一波。
  十多岁的小女孩抑郁,喝下毒药自杀。李一记着那天,他们已经尽量让这位小女孩的面貌看起来有血色,似乎从没离开,以此降低亲属的悲伤。但在告别厅中,家属还是控制不住情绪,哭得更厉害,把围在女儿周围的鲜花都甩到一边,破坏现场的陈设,根本不在乎后续的赔偿,非要去救自己的女儿。
  “拉都拉不动”,这时的李一是无力的,只能劝说家属,“冷静点,别这样,让孩子安心地走。”
  这份职业让李一的脾气越来越好。他说自己对亲属说话都是和颜悦色,“亲人的离世本就让人不愉快,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一点同理心,更多的也做不了”。
  在告别仪式中,李一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节哀”。

“外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妈宝”


  经历过初见遗体的恐惧,到现在每天平均处理六七具遗体,多则十几具,还见证着生离死别,李一说自己都有些麻木了。
  有时,李一也会想,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但想想算了,活在当下,每天对自己和亲友好一点,尽量不要留遗憾。
  这份职业让李一对于生死看得更淡,但同时将亲情看得很重。李一隔一两天就会和妈妈通个电话、打个视频。
  “外人可能会觉得我很妈宝,”李一苦笑,“我家是内蒙古的,北京离家300多公里,不算远,但家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一定不在身边,再加上妈妈一直有病在吃药。”聊天的内容很日常,无外乎工作忙不忙,天气怎么样。李一说:“有时候我也很烦躁,特别是在忙的时候,突然给我发微信,我就有些生气,说一些气话。但说完就后悔,从老家出来工作之后,亲人是见一面少一面。”
  “我觉得亲情大于友情,也大于工作,如果家人真的有什么需要我的话,肯定会辞掉工作回去,哪怕现在的工资、福利待遇比老家好很多。”李一笑称,“倒也没有传闻中工资每月好几万,我不是正式工,一般殡仪馆员工分为事业编、派遣合同、长期合同、不固定合同,有编制的会高出很多。”
  (文中小林、李一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如何遏制过度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011年起,一场新的支付方式改革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次采用的方式是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在应用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方式。  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随后,国家医保局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DRG付费改革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2020年,浙江在全省域推
期刊
一些年轻医生要每天早上5点多从郊区出发,7点前赶到位于中心城区的医院参与查房。图/视觉中国  晚上6点,这位三甲公立医院的科室主任出现在咖啡厅时,穿着蓝色手术服,即便是在医院内也颇为抢眼。刚刚结束今天的第二台大手术,吃口简餐,匆匆赶来,就为聊聊医生薪酬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我这辈子挣钱最多的不是工作收入,是在北京来回买房子,装修房子的钱还是靠周末去外地‘飞刀’做手术挣的,那年一个周末都没休。
期刊
在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当中,有多家药械企业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药、中成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多领域。图/中新  北交所开市进入倒计时。  最近一个月,三元基因董事长程永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有关北京证劵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主题活动。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及制度、系统测试等工作正加速推进。11月2日晚间,北交所正式发布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及3
期刊
多项政策指向了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对医疗领域的灰色交易关系网打击力度呈现加大趋势。图/IC  2021年前三季度,已有至少19名卫健系统的官员、60名医院院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其中,近六成涉嫌受贿、权钱权色交易,32人的腐败与医药、医疗设备采购有关。  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将医疗和食品药品列为查处重点。  《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
期刊
2021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就PD-1抗体的授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前者将得到6.5亿美元的首付金额与22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这笔交易,拉开了2021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License-out)的序幕。  8月8日,荣昌生物宣布与西雅图基因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后者将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将高达26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到院外,从线下单纯的“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慢病管理
期刊
OPPO CEO陈明永。  在手机硬件大创新暂难破局、市场饱和后,消费类电子公司比拼的赛场早已不局限于手机。在战火蔓延至IoT后,健康领域成为了下一个赛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种历史时
期刊
2015年8月,成都一对夫妻为照顾生病的古牧犬,打地铺住进宠物医院月余。图/视觉中国  “我第一次养猫带它看病的时候,害怕得哭了。”  这是她长大后第一次当着长辈哭。李一一(化名)顾不上考虑要花多少钱,她只想自己的猫能平安。作为95后,她将自己的猫看作是朋友、值得爱护的孩子。  现在,她给猫咪脖子上挂一条刻着“平安”的项圈。“迷信一波。”李一一自我调侃。  这些出生在1995年-2009年之间的“
期刊
医疗服务,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消费型商品。  医保、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总让人无法一言道出。“永远有矛盾。”一位医保系统人士这样说,但又是一种共生关系。  因此,医保与医院的角力也从未停歇。在支付过程中,各自的力量此消彼长,一度经历过矛盾最突出的时刻——医院公开称因医保额度不够,无法收治病人。  这让推行新一轮医疗费用支付改革方案的人非常谨慎。  支付方式一直被视为医疗机构、医保和患者之间的杠杆,引
期刊
四年前,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投资了刚成立不久的数坤科技。那时,这家医疗AI企业只有毛新生和马春娥夫妻俩,以及一份计划书。  “哪怕比其他天使项目贵,我也觉得值。”杨瑞荣敢于如此早期地投资一家医疗AI企业,一方面看好行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是对前IBM首席科学家毛新生的认可。  这是2017年医疗AI融资的一个缩影。  一位行业从业者曾笑称,之前,医疗AI领域的大部分公司主要通过使用公开数据集对公开模型
期刊